第307章 为难(1/2)
刘德成颇有声望,是正儿八经的名士,他应该不会且也不敢,瞎编排这等假话。
在开考之前,高德阳就知晓了考题。
他是如何拿到的?
是高士廉吗?
这个念头刚升起,李世民就立马否定。
他和高士廉君臣已二十余载。
这位申国公,有着许多问题,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问题是正常的,没问题才是不对的。
以高士廉的为人脾性,绝不会去做舞弊这等事。
但,如果不是高士廉,高德阳如何拿的到考题,拟题、出卷、刊印,各个环节措施严密,凭他自个是绝无可能的。
除了他和吏部之外,没人能知晓全部考题,而在吏部之中,能知晓进士科全部考题的,只有寥寥数人。
李世民将每个人都过了一遍,却又觉得不可能。
泄露考题,助人舞弊,这可是大罪,没人会傻到赌上身家性命,去帮一个乳臭未干的高德阳,除非……
脑袋一转,皇帝疑心大起!
最近这些时日,李治隔三差五就往高家跑,真的只是去看高士廉吗?
还有,在烧尾宴上提出,玩以文助兴的游戏,真的是偶然起兴吗?
以月色为题,也是李治所言。
皇帝沉默良久。
脑中想了许多东西。
刘德成偷瞥一眼,躬身行揖道:“陛下,高德阳事先就知考题,所以才能高中进士,此等歪门邪道,实为侮辱圣学,也是对朝廷法度的践踏,对于参考同科的学子,更是大为不公,老夫斗胆,恳请陛下,为维护纲常法度,应取消高德阳进士之衔。”
取消吗?
在贡榜发布的当天,高士廉大发赏钱,听说一日就散了几万两银子出去,足有上万人跑去高家贺喜。
今日,高德阳又骑着高头大马,沿着朱雀路,一路从城南招摇过市到城北,可谓是风光到了家。
现在,估摸整个长安城的人,都知道高家高德阳高中了今科进士。
连着两届科举,没有出过进士,现在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又要取消他的进士头衔,这若不给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势必要引发极大的影响。
这个理由,可是不好寻。
如实说,不妥。
提前知晓考题,任谁听了去,都难逃舞弊之嫌,届时,不仅高德阳要被责骂,就连高士廉也会颜面扫地。
高士廉是长孙皇后的亲舅舅,同时,也可说是她的父亲。
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这对兄妹,说来也都是苦命,他们二人幼年丧父,被族中人多加欺辱,在孤苦无依的时候,正是高士廉将他们接到高家精心照料,方才有他们二人以后的显赫。
不管是看在君臣情分,还是看在手足发小和亡妻的面子上,李世民都不愿意让高士廉,老了老了,因为一个高德阳,把积攒了一辈子的脸面,全都给丢个一干二净。
其次,要是将真相公布于众,那势必就要对此事进行彻查,一旦真的查实高德阳确有舞弊,一对科举的威信是个大大的打击,二对朝廷的脸面也是个折损,三就更加的棘手了。
届时该如何处置高德阳?
处置轻了,交代不过去,按规矩处置,首先就要戴五十斤的枷锁,从朱雀门走到明德门去。
五十斤的枷锁,就是身强力壮的武人,都经受不住,就高德阳那个小弱鸡样,怕是走不出十步远,脖子就得被压断。
高家就这么一个独苗,高德阳要有个三长两短,高士廉怕也是要一命呜呼。
再说,多日来,他连连称赞高德阳,又夸他是高家的麒麟子,又称他为青年翘楚,该言他日后必为一代名臣,如果挑明他是舞弊中举,天子的脸面何在!
难难难!
连道三声难,皇帝暗叹一声。
“刘先生,此事朕知晓了,你放心,科举,乃是为国取材的大事,容不得一点点荒唐儿戏,朕会令人彻查,若确如你所说,朕定不轻饶了高德阳!”
义正言辞的表完态,皇帝话锋一转,又道:“只是,高德阳毕竟为高卿之孙,高士廉勤恳一生,朕不希望他枉遭什么非议,所以,在事情未水落石出之前,朕希望,刘先生能暂且不要声张。”
“尤其是像今日这般,先生要检举,在宫门口递一份名帖就是了,朕又怎会不见先生呢,何须擂鼓弄出这么大的动静。”
皇帝露出了一丝不满。
刘德成连忙作揖,“至宫门处时,忘带名帖,宫中禁卫遂不得进,吾一时心急,做出过激之举,陛下恕罪。”
李世民摆摆手,两步下来,将刘德成扶起,“先生别多想,朕未有怪罪之意。”
“陛下宽宏大量,老夫感激涕零。”刘德成又是一拜,“事情,陛下既已知晓,那老夫就告辞了。”
“朕送先生。”
“这怎可使得,陛下是君,吾不过一闲人,怎能……”
话未说完,就被李世
在开考之前,高德阳就知晓了考题。
他是如何拿到的?
是高士廉吗?
这个念头刚升起,李世民就立马否定。
他和高士廉君臣已二十余载。
这位申国公,有着许多问题,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问题是正常的,没问题才是不对的。
以高士廉的为人脾性,绝不会去做舞弊这等事。
但,如果不是高士廉,高德阳如何拿的到考题,拟题、出卷、刊印,各个环节措施严密,凭他自个是绝无可能的。
除了他和吏部之外,没人能知晓全部考题,而在吏部之中,能知晓进士科全部考题的,只有寥寥数人。
李世民将每个人都过了一遍,却又觉得不可能。
泄露考题,助人舞弊,这可是大罪,没人会傻到赌上身家性命,去帮一个乳臭未干的高德阳,除非……
脑袋一转,皇帝疑心大起!
最近这些时日,李治隔三差五就往高家跑,真的只是去看高士廉吗?
还有,在烧尾宴上提出,玩以文助兴的游戏,真的是偶然起兴吗?
以月色为题,也是李治所言。
皇帝沉默良久。
脑中想了许多东西。
刘德成偷瞥一眼,躬身行揖道:“陛下,高德阳事先就知考题,所以才能高中进士,此等歪门邪道,实为侮辱圣学,也是对朝廷法度的践踏,对于参考同科的学子,更是大为不公,老夫斗胆,恳请陛下,为维护纲常法度,应取消高德阳进士之衔。”
取消吗?
在贡榜发布的当天,高士廉大发赏钱,听说一日就散了几万两银子出去,足有上万人跑去高家贺喜。
今日,高德阳又骑着高头大马,沿着朱雀路,一路从城南招摇过市到城北,可谓是风光到了家。
现在,估摸整个长安城的人,都知道高家高德阳高中了今科进士。
连着两届科举,没有出过进士,现在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又要取消他的进士头衔,这若不给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势必要引发极大的影响。
这个理由,可是不好寻。
如实说,不妥。
提前知晓考题,任谁听了去,都难逃舞弊之嫌,届时,不仅高德阳要被责骂,就连高士廉也会颜面扫地。
高士廉是长孙皇后的亲舅舅,同时,也可说是她的父亲。
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这对兄妹,说来也都是苦命,他们二人幼年丧父,被族中人多加欺辱,在孤苦无依的时候,正是高士廉将他们接到高家精心照料,方才有他们二人以后的显赫。
不管是看在君臣情分,还是看在手足发小和亡妻的面子上,李世民都不愿意让高士廉,老了老了,因为一个高德阳,把积攒了一辈子的脸面,全都给丢个一干二净。
其次,要是将真相公布于众,那势必就要对此事进行彻查,一旦真的查实高德阳确有舞弊,一对科举的威信是个大大的打击,二对朝廷的脸面也是个折损,三就更加的棘手了。
届时该如何处置高德阳?
处置轻了,交代不过去,按规矩处置,首先就要戴五十斤的枷锁,从朱雀门走到明德门去。
五十斤的枷锁,就是身强力壮的武人,都经受不住,就高德阳那个小弱鸡样,怕是走不出十步远,脖子就得被压断。
高家就这么一个独苗,高德阳要有个三长两短,高士廉怕也是要一命呜呼。
再说,多日来,他连连称赞高德阳,又夸他是高家的麒麟子,又称他为青年翘楚,该言他日后必为一代名臣,如果挑明他是舞弊中举,天子的脸面何在!
难难难!
连道三声难,皇帝暗叹一声。
“刘先生,此事朕知晓了,你放心,科举,乃是为国取材的大事,容不得一点点荒唐儿戏,朕会令人彻查,若确如你所说,朕定不轻饶了高德阳!”
义正言辞的表完态,皇帝话锋一转,又道:“只是,高德阳毕竟为高卿之孙,高士廉勤恳一生,朕不希望他枉遭什么非议,所以,在事情未水落石出之前,朕希望,刘先生能暂且不要声张。”
“尤其是像今日这般,先生要检举,在宫门口递一份名帖就是了,朕又怎会不见先生呢,何须擂鼓弄出这么大的动静。”
皇帝露出了一丝不满。
刘德成连忙作揖,“至宫门处时,忘带名帖,宫中禁卫遂不得进,吾一时心急,做出过激之举,陛下恕罪。”
李世民摆摆手,两步下来,将刘德成扶起,“先生别多想,朕未有怪罪之意。”
“陛下宽宏大量,老夫感激涕零。”刘德成又是一拜,“事情,陛下既已知晓,那老夫就告辞了。”
“朕送先生。”
“这怎可使得,陛下是君,吾不过一闲人,怎能……”
话未说完,就被李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