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背后的盘算(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可渐渐的,便开始从小事往大事上扯,两方下场的人分量也越来越重。

    中书舍人李义府,是长孙无忌一手提拔,他先下了狠手,竟弹劾房玄龄有谋反之心,理由便是早前被处死的张亮,是房玄龄一路举荐上来的。

    紧接着,与房玄龄交好的尚书右丞宇文节,弹劾褚遂良有攻奸结社之嫌,理由是他在门下省中提拔安插了不少亲信。

    在贞观二十一年的初冬,暗中较量多年的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终于是正式撕破了脸皮。

    半月一晃而过。

    高家吹吹打打,将那棺中之人风光大葬。

    长孙无忌与李世民是总角之好。

    他对发小很了解。

    皇帝是个心狠无情的人,同时,也是个仁善念旧的人。

    听起来有些冲突。

    但人心本来就是复杂的。

    大恶者终有善处。

    大善者终有恶处。

    有长孙皇后这层旧情在,有高士廉卖命二十载的交情在,他不相信李世民真能如此对待高家。

    为了确信心中所想,长孙无忌暗中查了查。

    果不其然。

    就在重考的前一日,天牢之中一个死囚突然暴毙。

    想必棺中之人便是这死囚。

    一囚犯能享受风光大葬,也不算白替高德阳挨了一刀。

    至于说真正的高德阳现在在何处,长孙无忌不知道。

    但是,高家返回渤海之时,他那侄儿必会跟着。

    所以,不妨遣队人,在半路上拦截。

    掳来高德阳,也无需说让他死而复生,只要让其留下一封“遗书”,将与李承乾的来往一一言明,那长孙无忌自有办法坐实李承乾助人舞弊之举。

    高德阳舞弊,直接被枭首,有这个榜样在,李世民自也没法再回护。

    将李承乾解决掉,长孙无忌也就安心了。

    最近发生的这些事,让他越来越不宁。

    尤其是高德阳这事。

    既然皇帝有心想保,那将试题告知给他就是了,何必大费周章的安排一出假死的戏码呢。

    让高德阳蒙混过重考,一能保高家无忧,二能堵外头的嘴,三能维系朝廷的脸面,这怎么想都比假死要好得多。

    放着最简单最周全的法子不用,偏偏选一个下下策。

    这实在让人费解。

    李世民英明神武,虽说年纪大了,却也还没糊涂到分不清利弊。

    事出反常必有妖。

    长孙无忌不得不去深想。

    李承乾费尽心机搞出这些事情来,必然是有大大的图谋。

    至于所谋的是什么,暂且还不明了。

    但是,最终的目的,无过于争权夺利四个字。

    而李世民呢,他是否知道什么,比如,知晓李承乾的打算。

    李承乾先是安排刘德成检举,后鼓噪人心要求清查,再又将所作所为告知给李治,他做这一切的目的,应也是想让高德阳舞弊一事败露。

    李世民选个下下策,选择让高德阳假死,是否也是想帮李承乾达成目的呢。

    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

    但也只有如此才能解释的通这一切。

    为了帮李承乾,不惜放弃高家,不惜折损朝廷威信,甚至不惜担上骂名 。

    皇帝做到如此地步,又怎能让人心安呢。

    也就李治不在长安,他要知道这些,恐是会直接发狂。

    “老爷,安排好了,您可还有其他吩咐,没有,小的就让他们去了。”

    长孙无忌收回心绪,思虑一二后,对着管家道:“多嘱咐一声 ,不要伤其分毫。”

    “老爷,高家随从不少,不伤分毫...”管家面露难色,“怕是有些难。”

    “唉...高家对我,总是有哺育之恩的。”长叹一声,长孙无忌摇摇头,嗓音寡淡道:“那就不伤性命吧。”

    不伤分毫,不伤性命,听起来无二,可含义天差地别。

    只是不伤性命的话,那缺胳膊少腿也无所谓。

    这确实好办多了。

    管家难色散去,“老爷,那小的就让他们去了。”

    长孙无忌点点头。

    管家作揖退下,到门口时,又碰到了长孙冲,连忙又是一揖。

    “父亲。”

    长孙无忌颔首,吩咐道:“今日高家就要返回渤海,你去一趟,替为父送送,终究有亲,临了不露个面,恐遭人说闲话。”

    长孙冲不解,既然怕人说闲话,为何不亲自去呢。

    看他两眼满是疑惑,长孙无忌却也未多解释。

    雾蒙蒙的天,终是下起了小雪。

    贞观二十一年的初雪,在这样的天气下启程返乡,不免显得有些孤怜,尤其是还无人来相送,更是道尽了世态炎凉。

    “浮云富贵皆虚幻,贫贱亲朋尽疏远。”

    “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