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高氏归乡(3/3)
答案,只是突然点起了名来。
“司农卿杨弘礼,中书舍人李义府,尚书左丞卢承庆,侍中褚遂良……”
一口气念了十几人,李承乾缓缓,继而道:“杨弘礼出自弘农杨氏,卢承庆出自范阳卢氏,褚遂良河南褚氏,李义府家世低些,饶阳小户李氏,长孙无忌的身边,不是关陇门阀,就是山东世族,明日你上书,他们十有八九会反对。”
李泰眼一瞪,急头白脸道:“我何时答应要上书了!”
李承乾似是没听到,仍自顾自的道:“他们反对,不管长孙无忌如何作想,也只能跟着反对,你说,房玄龄又会作何选择?”
李泰若有所思,良久,喃喃道:“挑斗他们,分化他们,父皇真是好手段。”
声音虽小,但李承乾也听得清楚。
见他明白,也不过多解释,转而道:“对你来说,就是绝佳机会。”
李泰又哼一声,“三言两语就想糊弄我,真把我当傻子了不成,就算房玄龄支持,他支持的也是科举改制,又不是支持我,算什么绝佳机会。”
“再说了,房玄龄和长孙无忌虽撕破了脸,但他终究也是山东世族,百年清河房氏,在这等事情前,难言他就不会和长孙无忌暂且放下嫌隙。”
李承乾摇摇头,“不,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不同,他虽是出身望族,但私心并不过甚,不像那些人,只知家不知国。”
“你莫不是忘了,贞观初年父皇令房玄龄修制律法,他可定了不少针对大族的法制,科举改制与国有大利,房玄龄定不会因家世而妄顾社稷。”
李泰撇撇嘴,“人心隔肚皮,他会怎么想,谁又能知,你何敢如此笃定。”
房玄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后人从他一辈子的所作所为中,早把他研究的透透得了,李承乾自是敢如此笃定。
“不管他到底如何想,纵使心中真有二,父皇也会让他不得不按照父皇的心意走,这你大可放心,不必忧愁会成满朝公敌。”
说着,李承乾两眼逐渐放亮,“改制科举,只是一个开始,经此事后,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就将再无转圜和解之地,日后你我慢慢再添柴加火,让他二人之间的沟壑越来越深,直到至不是你死就是我火。”
呼,又是一股寒风。
李泰胳膊起了些鸡皮疙瘩,他扭扭身子,不解道:“为何要让他们两个斗,是想借房玄龄扳倒长孙无忌?”话音落地,不等的李承乾说什么,便摇摇头:“父皇对长孙无忌,远在房玄龄之上,你想指望房玄龄斗倒长孙无忌,痴人说梦。”?
李承乾没接话,只是微阖着眼睛道:“李治亲近长孙无忌,但也不疏离房玄龄,他们两人之间的争斗,与李治并无关系,李治不愿意掺和,也不会掺和。”
“可是,如果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到了无法调节,到了非要死一个才能罢休的时候,你想想,届时李治还能置身事外吗,他还能随意游走于两人之间吗?当不得不做选择的时候,你觉得他会选谁?”
李泰脱口而出道:“那自是长孙无忌了。”
李承乾颔首,“一旦李治和长孙无忌站在一起,房玄龄自是就会落入下风,李治是太子,以后的皇帝,届时,房玄龄等人无非两条路,一跪地认输,向长孙无忌,向李治祈怜,认输容易,可长孙无忌会放过他们吗,不会,庙堂之争,从没有善终一说,所以,他们只能走第二条路,斗,斗到底。”
“不仅跟长孙无忌斗,还跟李治斗,而想跟李治斗,就得寻一个能威胁到他,能动摇到他位置的人。”
说到这,李承乾露出一口白牙,笑着道:“青雀,这个人除了你以外,可还有其他?”
“司农卿杨弘礼,中书舍人李义府,尚书左丞卢承庆,侍中褚遂良……”
一口气念了十几人,李承乾缓缓,继而道:“杨弘礼出自弘农杨氏,卢承庆出自范阳卢氏,褚遂良河南褚氏,李义府家世低些,饶阳小户李氏,长孙无忌的身边,不是关陇门阀,就是山东世族,明日你上书,他们十有八九会反对。”
李泰眼一瞪,急头白脸道:“我何时答应要上书了!”
李承乾似是没听到,仍自顾自的道:“他们反对,不管长孙无忌如何作想,也只能跟着反对,你说,房玄龄又会作何选择?”
李泰若有所思,良久,喃喃道:“挑斗他们,分化他们,父皇真是好手段。”
声音虽小,但李承乾也听得清楚。
见他明白,也不过多解释,转而道:“对你来说,就是绝佳机会。”
李泰又哼一声,“三言两语就想糊弄我,真把我当傻子了不成,就算房玄龄支持,他支持的也是科举改制,又不是支持我,算什么绝佳机会。”
“再说了,房玄龄和长孙无忌虽撕破了脸,但他终究也是山东世族,百年清河房氏,在这等事情前,难言他就不会和长孙无忌暂且放下嫌隙。”
李承乾摇摇头,“不,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不同,他虽是出身望族,但私心并不过甚,不像那些人,只知家不知国。”
“你莫不是忘了,贞观初年父皇令房玄龄修制律法,他可定了不少针对大族的法制,科举改制与国有大利,房玄龄定不会因家世而妄顾社稷。”
李泰撇撇嘴,“人心隔肚皮,他会怎么想,谁又能知,你何敢如此笃定。”
房玄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后人从他一辈子的所作所为中,早把他研究的透透得了,李承乾自是敢如此笃定。
“不管他到底如何想,纵使心中真有二,父皇也会让他不得不按照父皇的心意走,这你大可放心,不必忧愁会成满朝公敌。”
说着,李承乾两眼逐渐放亮,“改制科举,只是一个开始,经此事后,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就将再无转圜和解之地,日后你我慢慢再添柴加火,让他二人之间的沟壑越来越深,直到至不是你死就是我火。”
呼,又是一股寒风。
李泰胳膊起了些鸡皮疙瘩,他扭扭身子,不解道:“为何要让他们两个斗,是想借房玄龄扳倒长孙无忌?”话音落地,不等的李承乾说什么,便摇摇头:“父皇对长孙无忌,远在房玄龄之上,你想指望房玄龄斗倒长孙无忌,痴人说梦。”?
李承乾没接话,只是微阖着眼睛道:“李治亲近长孙无忌,但也不疏离房玄龄,他们两人之间的争斗,与李治并无关系,李治不愿意掺和,也不会掺和。”
“可是,如果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到了无法调节,到了非要死一个才能罢休的时候,你想想,届时李治还能置身事外吗,他还能随意游走于两人之间吗?当不得不做选择的时候,你觉得他会选谁?”
李泰脱口而出道:“那自是长孙无忌了。”
李承乾颔首,“一旦李治和长孙无忌站在一起,房玄龄自是就会落入下风,李治是太子,以后的皇帝,届时,房玄龄等人无非两条路,一跪地认输,向长孙无忌,向李治祈怜,认输容易,可长孙无忌会放过他们吗,不会,庙堂之争,从没有善终一说,所以,他们只能走第二条路,斗,斗到底。”
“不仅跟长孙无忌斗,还跟李治斗,而想跟李治斗,就得寻一个能威胁到他,能动摇到他位置的人。”
说到这,李承乾露出一口白牙,笑着道:“青雀,这个人除了你以外,可还有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