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皇帝,武人(2/3)
,本想着他能吃一堑长一智,能有所改变,却是没想,萧瑀仍是我行我素,最后,只好又将他赶回家。
就这样起复罢免,来回数次后,皇帝干脆将萧瑀当成吉祥物,给予高高的名衔,不委以实职,也就偶尔让他救救火,干些容易得罪人的事,比如上次让他和李治去河南。
“萧卿,你可愿?”
萧瑀当即站出,朗声有力道:“臣虽年迈,尚能为陛下效力。”
“卿真乃忠良。”
李世民先是夸奖了一句,正当萧瑀以为十拿九稳,心中暗暗欢喜的时候,却没想皇帝紧接着话锋一转,“但卿今年已有七十三,廉颇虽尚能食饭,但终是老矣,卿有尽忠之心,朕也不能无爱护之心,卿还是在家安心颐养吧。”
萧瑀脸色一僵。
也不管他此时是个什么心情,李世民收回视野,转看向柳奭。
“柳卿。”
柳奭猛地一个激灵。
“臣在。”
“民部事,暂且由你署理。”
火热的心瞬时凉下。
只是暂时署理吗?
柳奭失望道:“臣,遵旨。”
李世民环顾一圈,淡淡道:“今日就到这吧,退朝。”
百官作揖恭送。
皇帝走后,太极殿瞬时炸了窝,比之菜市场还要嘈杂,喧闹声中,程咬金打个哈欠,如是大梦初醒。
与着急上火的文官们不同,武夫们倒是都平静的很,对于科举改不改制,他们不是太过于在乎。
虽说增加武科,自身利益也有受损,但武官不同于文官。
武人想往上爬,就得要军功,想得军功,就得真刀真枪的去干,只要自家子弟有本事,谁都挡不了路,要是没本事,他们也不敢送到军中去,毕竟,打仗可是要死人的,是英雄是好汉,战场上可做不得假。
“尉迟老道,走,去我府上喝上两盅。”对于程咬金的热情相邀,尉迟敬德摇摇头,“得回去修行,今日的晨经可还没诵。”
说着,竟是小声念起了经来,神情举止,倒还真有得道之人的范。
程咬金嘴角一抽抽,忍不住道:“你他娘的真把自己当老道了。”
尉迟敬德当是什么都没听到,一边诵着经一边往外去。
左武卫大将军公孙武达,从程咬金身旁经过时,突的被一把拉住。
“卢国公,可有事?”
程咬金叹口气,惆怅道:“老公孙,你说尉迟黑子不能真的修成道吧。”
公孙武达有些懵,不晓此问是何意思,正酝酿着该如何回答时,却听的程咬金又道。
“手上都不干净,来日一起下地府去见阎王老儿的才是。”嘟囔了一句,突的又虔诚道:“元始天尊在上,你可把眼睛擦亮了,尉迟黑子可不是个好货,手上粘的血比俺还多,可万不能让他真的得道了。”
听的这些话,公孙武达面色尴尬,此时,张阿难去而复返,看到他,文官们纷纷闭嘴,三三两两的散去。
今日的晨课,尉迟敬德终究还是落下了,武夫们一股脑得,都被皇帝给召唤来了两仪殿。
“臣等,参见陛下。”
李世民笑容满面,对于这些跟自己打天下的老兄弟和部下,他是发自真心的感到轻松和舒适。
“都坐吧。”李二陛下摆摆手,“今日无君臣,只是老友相聚,都勿要多礼,也勿要拘束。”
殿中左右两侧,早就摆好了矮桌,众人十分清楚自己该坐在那个位置。
等的都坐下后,皇帝先看向了李靖。
自贞观十七年以来,李靖就以足疾为由,称病居守在家中,成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他活的非常谨慎,不,应该说是非常的小心,这些年来,李靖从不与任何人过多交集,尤其是军中之人,不管是老兄弟还是老部下,纵使是逢年过节,也进不去他的门。
堂堂一代军神,南征北战,三千铁骑突阴山,生擒不可一世,将李世民逼到无路可走,不得不签订城下之盟的颉利可汗,战场上杀伐果断无惧生死,为大唐江山流血流汗,身上刀伤箭眼无数,可谓是将能奉献的都奉献了,结果到头来,却要活的如履薄冰,这对李靖,也真的是不公,他也真可说上一声可怜。
不过,这却都与李世民无什么关系,虽然李靖的功劳很大,在军中的威望很深,但李世民却并不忌惮他,而李靖之所以要把自己关在家中,说来,还是和李承乾有关,或者说,完完全全就是受他连累。
李靖只有一个儿子,名叫李德謇,他是李承乾的至交亲信。
李承乾刚被立为太子,李德謇就被选中入东宫陪侍,他与李承乾一同长大,二人之间感情深厚,虽然贞观十七年的事情李德謇并未参与,可他是知情的,知情却不报,这自然也是罪过,所以当事败之后,李德謇也难逃牵连,以他之罪过,本该是要处死的,但李世民考虑到李靖的功绩,最终还是不忍老兄弟绝嗣,免去了李德謇的死罪,将他流放去了吴郡。
就这样起复罢免,来回数次后,皇帝干脆将萧瑀当成吉祥物,给予高高的名衔,不委以实职,也就偶尔让他救救火,干些容易得罪人的事,比如上次让他和李治去河南。
“萧卿,你可愿?”
萧瑀当即站出,朗声有力道:“臣虽年迈,尚能为陛下效力。”
“卿真乃忠良。”
李世民先是夸奖了一句,正当萧瑀以为十拿九稳,心中暗暗欢喜的时候,却没想皇帝紧接着话锋一转,“但卿今年已有七十三,廉颇虽尚能食饭,但终是老矣,卿有尽忠之心,朕也不能无爱护之心,卿还是在家安心颐养吧。”
萧瑀脸色一僵。
也不管他此时是个什么心情,李世民收回视野,转看向柳奭。
“柳卿。”
柳奭猛地一个激灵。
“臣在。”
“民部事,暂且由你署理。”
火热的心瞬时凉下。
只是暂时署理吗?
柳奭失望道:“臣,遵旨。”
李世民环顾一圈,淡淡道:“今日就到这吧,退朝。”
百官作揖恭送。
皇帝走后,太极殿瞬时炸了窝,比之菜市场还要嘈杂,喧闹声中,程咬金打个哈欠,如是大梦初醒。
与着急上火的文官们不同,武夫们倒是都平静的很,对于科举改不改制,他们不是太过于在乎。
虽说增加武科,自身利益也有受损,但武官不同于文官。
武人想往上爬,就得要军功,想得军功,就得真刀真枪的去干,只要自家子弟有本事,谁都挡不了路,要是没本事,他们也不敢送到军中去,毕竟,打仗可是要死人的,是英雄是好汉,战场上可做不得假。
“尉迟老道,走,去我府上喝上两盅。”对于程咬金的热情相邀,尉迟敬德摇摇头,“得回去修行,今日的晨经可还没诵。”
说着,竟是小声念起了经来,神情举止,倒还真有得道之人的范。
程咬金嘴角一抽抽,忍不住道:“你他娘的真把自己当老道了。”
尉迟敬德当是什么都没听到,一边诵着经一边往外去。
左武卫大将军公孙武达,从程咬金身旁经过时,突的被一把拉住。
“卢国公,可有事?”
程咬金叹口气,惆怅道:“老公孙,你说尉迟黑子不能真的修成道吧。”
公孙武达有些懵,不晓此问是何意思,正酝酿着该如何回答时,却听的程咬金又道。
“手上都不干净,来日一起下地府去见阎王老儿的才是。”嘟囔了一句,突的又虔诚道:“元始天尊在上,你可把眼睛擦亮了,尉迟黑子可不是个好货,手上粘的血比俺还多,可万不能让他真的得道了。”
听的这些话,公孙武达面色尴尬,此时,张阿难去而复返,看到他,文官们纷纷闭嘴,三三两两的散去。
今日的晨课,尉迟敬德终究还是落下了,武夫们一股脑得,都被皇帝给召唤来了两仪殿。
“臣等,参见陛下。”
李世民笑容满面,对于这些跟自己打天下的老兄弟和部下,他是发自真心的感到轻松和舒适。
“都坐吧。”李二陛下摆摆手,“今日无君臣,只是老友相聚,都勿要多礼,也勿要拘束。”
殿中左右两侧,早就摆好了矮桌,众人十分清楚自己该坐在那个位置。
等的都坐下后,皇帝先看向了李靖。
自贞观十七年以来,李靖就以足疾为由,称病居守在家中,成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他活的非常谨慎,不,应该说是非常的小心,这些年来,李靖从不与任何人过多交集,尤其是军中之人,不管是老兄弟还是老部下,纵使是逢年过节,也进不去他的门。
堂堂一代军神,南征北战,三千铁骑突阴山,生擒不可一世,将李世民逼到无路可走,不得不签订城下之盟的颉利可汗,战场上杀伐果断无惧生死,为大唐江山流血流汗,身上刀伤箭眼无数,可谓是将能奉献的都奉献了,结果到头来,却要活的如履薄冰,这对李靖,也真的是不公,他也真可说上一声可怜。
不过,这却都与李世民无什么关系,虽然李靖的功劳很大,在军中的威望很深,但李世民却并不忌惮他,而李靖之所以要把自己关在家中,说来,还是和李承乾有关,或者说,完完全全就是受他连累。
李靖只有一个儿子,名叫李德謇,他是李承乾的至交亲信。
李承乾刚被立为太子,李德謇就被选中入东宫陪侍,他与李承乾一同长大,二人之间感情深厚,虽然贞观十七年的事情李德謇并未参与,可他是知情的,知情却不报,这自然也是罪过,所以当事败之后,李德謇也难逃牵连,以他之罪过,本该是要处死的,但李世民考虑到李靖的功绩,最终还是不忍老兄弟绝嗣,免去了李德謇的死罪,将他流放去了吴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