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吵(2/3)
世民又道:“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朕看,该让他担担责任了,就赐昭武副尉,入右千牛卫,任备身,你觉如何。”
昭武副尉是散职,备身是正六品的武职,十七岁的弱龄,刚刚一出仕,就能得此,也算是厚恩了。
刘弘基很感激,但却又顾虑道:“臣子,臣子年幼尚不稳重,臣怕他……”
“哎……”李世民摆摆手,打断道:“爹英雄儿好汉,朕是知晓仁实的,他担得起大事来,你莫要看低他。”
皇帝都如此说了,刘弘基自也再无二话,连连替子谢恩。
李世民接着看向程咬金,然后陷入短暂沉默。
这些年对程家,该赏的都赏了,一时倒还不知还能怎么赏。
思虑须臾,李世民开口道:“义贞,处默入金吾卫已有多年,朕看他也能独挡一面了,就入右武卫,任旅帅如何?”
程咬金想让程处默入十六卫不是一年两年了,不过,一直没个合适的机会,现在皇帝主动开口,他自是不会拒绝,当即笑呵呵的应下。
过后,李世民又对公孙武达等各卫大将军挨个降恩,待的示完好,皇帝开始将话题引向正题。
“今日朝会,青雀所奏你们是怎么想的,朕想听听你们的意见,不管是觉得好还是不好,朕希望汝等皆能无所顾虑畅所欲言。”
众人比较谨慎,一时无言,唯有程咬金,大大咧咧道:“陛下是怎么想的?”
李世民捋着须道:“咱们都是生死之交,朕也不瞒你们,今日之前,青雀便跟朕通过气,经高德阳一事,朕觉科举确有弊端,这规矩是该变一变了。”
程咬金一听,当即道:“既然陛下觉得应该变,那俺老程肯定无二话,俺这心陛下是知道的,除了一个忠字再没别的。”
李世民笑着道:“你这老匹夫,心在你肚子里头,除了忠字还有没有别的,朕去哪知。”
“这简单,俺把心拿出来,陛下看看就是了,要除了忠字外还有别的,陛下就把俺这颗脑袋割去,当个夜壶使。”
说着,竟然真的开始扒拉衣裳,李世民笑着骂了几句。
经程咬金这一耍宝,气氛又松快了不少,李世民的皇帝味也淡了不少,众人心中顾虑大减,相继表达起了意见来。
不管是或明或暗,几乎都表示支持,李世民心中大定。
虽说武人的支持对事情推行产生不了多大帮助,但他们的表态足可让人无一丝后顾之忧,而这,就足够了。
贞观二十一年冬月初一,这一天,天气不算好,一大团云将太阳包了个严严实实,阴阴沉沉的天气下,一滴冷水掉进了热油,瞬时间点爆朝野,舆论沸腾而起,四处都在谈着魏王。
一时间,李泰成了闻名之人。
不过,他的口碑却是分化严重,有人对他大加称赞,言其是贤王,有人则对他大加抨击,说其愚蠢。
称他贤明的,多是普通庶民,骂他愚蠢的,抨多为豪族贵嘁。
在月朝结束的次日,便有人上书弹劾李泰,言他藩王乱政。
这个帽子可是不小,简直是想要将李泰置之于死地。
而这,还只是个开始,随着一天又一天,两仪殿的顶像是塌了,不断的有雪花飘进来。
李世民的案头上堆满了折本,全都是弹劾李泰之奏,那些急得跳脚之人,给他罗列了不少的罪名,就连一些成芝麻烂谷子的旧事也被翻了出来,甚至,当年帮着李泰与李承乾相争的人,现在皆都反过头来,说李泰贪图甚大,有着不臣之心。
对于这些瞎扯淡的弹劾,李世民皆置之不理,他只是将上奏之人的名字暗暗记下,然后便令人拿下去烧了。
寒冬腊月,用火的地方本就多,这折本可是引火的好东西,能发挥一分用处,也算是没有白费了这些弹疏,没白费了那些人的精神。
李世民虽然未有过多的反应,但李泰还是被吓到了,他第一次体验到了何为触犯众怒。
当下,魏王府大门紧闭,周遭前后日夜有更卒巡逻不断,轻易连个鸟都飞不进去。
防卫如此严密,李四郎却还是有些不安心,他特地恳求皇帝,加派了两队金吾卫来,就守在他的房前。
李承乾知晓后,不禁觉得好笑,朗朗乾坤天子脚下,他还是当朝亲王,纵使触怒天下人又能如何,纵使让人恨之入骨又是如何,谁敢拿他怎么着。
要真有人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干那等除之后患的下做事,怕是还不等有所动作,转眼就被李世民把家给抄了。
也不知他都慌张惧怕个什么,当真是白白瞎了那壮如山的身躯,一副魁梧相,却是长了个鼠胆。
在纷纷扰扰的吵闹中,李世民觉得舆论发酵的差不多了,于是颁下旨意,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二人,领三省六部众卿,共同商议改制一事。
此诏一出,内外上下顿时明白,要到了动真格得时候了。
在当日傍晚,赵国公府和梁国公府,各是都涌去了不少的人。
~~
昭武副尉是散职,备身是正六品的武职,十七岁的弱龄,刚刚一出仕,就能得此,也算是厚恩了。
刘弘基很感激,但却又顾虑道:“臣子,臣子年幼尚不稳重,臣怕他……”
“哎……”李世民摆摆手,打断道:“爹英雄儿好汉,朕是知晓仁实的,他担得起大事来,你莫要看低他。”
皇帝都如此说了,刘弘基自也再无二话,连连替子谢恩。
李世民接着看向程咬金,然后陷入短暂沉默。
这些年对程家,该赏的都赏了,一时倒还不知还能怎么赏。
思虑须臾,李世民开口道:“义贞,处默入金吾卫已有多年,朕看他也能独挡一面了,就入右武卫,任旅帅如何?”
程咬金想让程处默入十六卫不是一年两年了,不过,一直没个合适的机会,现在皇帝主动开口,他自是不会拒绝,当即笑呵呵的应下。
过后,李世民又对公孙武达等各卫大将军挨个降恩,待的示完好,皇帝开始将话题引向正题。
“今日朝会,青雀所奏你们是怎么想的,朕想听听你们的意见,不管是觉得好还是不好,朕希望汝等皆能无所顾虑畅所欲言。”
众人比较谨慎,一时无言,唯有程咬金,大大咧咧道:“陛下是怎么想的?”
李世民捋着须道:“咱们都是生死之交,朕也不瞒你们,今日之前,青雀便跟朕通过气,经高德阳一事,朕觉科举确有弊端,这规矩是该变一变了。”
程咬金一听,当即道:“既然陛下觉得应该变,那俺老程肯定无二话,俺这心陛下是知道的,除了一个忠字再没别的。”
李世民笑着道:“你这老匹夫,心在你肚子里头,除了忠字还有没有别的,朕去哪知。”
“这简单,俺把心拿出来,陛下看看就是了,要除了忠字外还有别的,陛下就把俺这颗脑袋割去,当个夜壶使。”
说着,竟然真的开始扒拉衣裳,李世民笑着骂了几句。
经程咬金这一耍宝,气氛又松快了不少,李世民的皇帝味也淡了不少,众人心中顾虑大减,相继表达起了意见来。
不管是或明或暗,几乎都表示支持,李世民心中大定。
虽说武人的支持对事情推行产生不了多大帮助,但他们的表态足可让人无一丝后顾之忧,而这,就足够了。
贞观二十一年冬月初一,这一天,天气不算好,一大团云将太阳包了个严严实实,阴阴沉沉的天气下,一滴冷水掉进了热油,瞬时间点爆朝野,舆论沸腾而起,四处都在谈着魏王。
一时间,李泰成了闻名之人。
不过,他的口碑却是分化严重,有人对他大加称赞,言其是贤王,有人则对他大加抨击,说其愚蠢。
称他贤明的,多是普通庶民,骂他愚蠢的,抨多为豪族贵嘁。
在月朝结束的次日,便有人上书弹劾李泰,言他藩王乱政。
这个帽子可是不小,简直是想要将李泰置之于死地。
而这,还只是个开始,随着一天又一天,两仪殿的顶像是塌了,不断的有雪花飘进来。
李世民的案头上堆满了折本,全都是弹劾李泰之奏,那些急得跳脚之人,给他罗列了不少的罪名,就连一些成芝麻烂谷子的旧事也被翻了出来,甚至,当年帮着李泰与李承乾相争的人,现在皆都反过头来,说李泰贪图甚大,有着不臣之心。
对于这些瞎扯淡的弹劾,李世民皆置之不理,他只是将上奏之人的名字暗暗记下,然后便令人拿下去烧了。
寒冬腊月,用火的地方本就多,这折本可是引火的好东西,能发挥一分用处,也算是没有白费了这些弹疏,没白费了那些人的精神。
李世民虽然未有过多的反应,但李泰还是被吓到了,他第一次体验到了何为触犯众怒。
当下,魏王府大门紧闭,周遭前后日夜有更卒巡逻不断,轻易连个鸟都飞不进去。
防卫如此严密,李四郎却还是有些不安心,他特地恳求皇帝,加派了两队金吾卫来,就守在他的房前。
李承乾知晓后,不禁觉得好笑,朗朗乾坤天子脚下,他还是当朝亲王,纵使触怒天下人又能如何,纵使让人恨之入骨又是如何,谁敢拿他怎么着。
要真有人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干那等除之后患的下做事,怕是还不等有所动作,转眼就被李世民把家给抄了。
也不知他都慌张惧怕个什么,当真是白白瞎了那壮如山的身躯,一副魁梧相,却是长了个鼠胆。
在纷纷扰扰的吵闹中,李世民觉得舆论发酵的差不多了,于是颁下旨意,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二人,领三省六部众卿,共同商议改制一事。
此诏一出,内外上下顿时明白,要到了动真格得时候了。
在当日傍晚,赵国公府和梁国公府,各是都涌去了不少的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