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军报(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或许李乐已将她当成了母亲,啼哭被笑声取代,他笑起来很可爱,王十七也露出了笑容。

    恰在此时,张阿难进来,他的身后,还跟着几个宫人。

    怀中抱着李乐,不方便行礼,王十七只好屈一屈腿,让人诧异的是,张阿难居然回礼了。

    “张公公,您这是……”

    “王才人。”

    听得这般称谓,王十七脑袋一空,张阿难笑着,“自今儿起,姑娘就是才人了,以后可莫要再给奴婢行礼,奴婢可担不起,这几人手脚勤快脑子也机灵,才人有事就嘱咐他们去做,不必再事事亲为,专心将小殿下照顾好就是。”

    王十七还没回过神,张阿难拱拱手,就这般的走了。

    才人~

    这可是妃嫔。

    李世民为什么要给王十七一个才人?

    或许皇帝是想着,给个身份,让她能更好的照顾李乐,但这个才人,王十七不想要,她宁肯当个被人人欺辱的奴婢。

    将李乐交给奶娘,不理会他的啼哭,王十七来到两仪殿,但等到了门口时,却又踌躇了起来,呆站了些许,转过身,向着来时的路,又走了回去。

    东宫。

    屋脊上,两只喜鹊不停唤着,李治有些烦,遂让人举着长杆将鸟赶走。

    刚觉安静下来,王福满脸喜色的跑来,他凑到跟前,压着嗓子,轻快道:“殿下,昨夜辽东来了军报,李靖被高句丽人,围困在了安市,已到危亡之境……”

    姜果然还是老的辣。

    李治满心欢喜,坐是坐不住了,起身踱步两圈。

    过后,又问道:“那几个夫子呢?”

    “殿下放心,都留下了。”

    “好。”李治笑道:“去,你亲自跑一趟,送份贺礼。”

    “诺。”王福作揖离去。

    ~~~

    红底金描,崭新的门匾,六里书院四个大字,熠熠生辉。

    张如风春风满面,今日很是精神。

    后院,花园,筵席正当时。

    外头坐的满满当当,厅中,李承乾和李泰还有几个名士,分桌而坐。

    对于文人,尤其是有些声望的文人,李泰看的很重。

    他笑容满面,与几个名士不断交谈着,尽显礼贤下士之风。

    为了说话,甚至连饭都不吃,也不管人家饿不饿的。

    与之相反,对什么名士大儒,李承乾则不是那般热情,他即插不进去话,也懒得去多嘴,一心干着饭。

    此时,有人进来。

    “山长,来了个宫人,说是代东宫送贺。”

    张如风看向李承乾。

    李泰发话道:“赶走。”

    通传之人瞄向李承乾。

    花了不少银子,这书院可以说一大半都是自己的,结果自己的话,连个仆役都不听。

    李泰突的生了火气,但强忍着不发,侧首也看了过来。

    “带他过来。”

    很快,王福进来。

    “奴婢,拜见魏王,大殿下,安平县公。”

    李泰本是板着脸,现在脸色放缓许多,不是因为其他,只因王福把他排在了李承乾之前。

    礼单呈上,礼物很丰厚。

    李承乾笑道:“太子真是客气了。”

    说着,让人带王福,四下里转转。

    料想,对书院,李治应该是很好奇的,既如此,不妨就好好满足满足他的好奇心。

    酒足饭饱,李泰拉着夫子们去饮酒作乐,这些从江南等地找来的夫子,倒也乐的跟他亲近。

    李承乾准备回昭陵,张如风送他到门口。

    “殿下,该准备的都妥当了,什么时候招收学子呢?”

    “这事我已交给王安去办,用不了多久就可开学,你不用多管。”

    张如风点点头。

    李承乾走出两步,临上车前,又转过头来,“就这两日,程良骏应从洛阳就回来了,这些年跟着我,与家人天各一方,先生也是委屈了,以后好好颐养天伦,静享儿孙之乐吧。”

    上了年纪,人便容易感性,两眼又湿又红,张如风突回想起了四年前,想到了黔州的竹林小院,想起了第一次见面时的场景。

    风吹人老。

    默站许久,回过味来时,李承乾已不见了影子。

    树叶枯黄,又是一年秋季。

    每年到这个时候,昭陵总是显的很萧瑟。

    “殿下。”

    宋七行礼,李承乾点点头。

    他刚进去不久,一匹快马从远处驶来。

    宋七打眼一看,却是许久不见的林七。

    说来,当初二人一同给王安寻妹子,李承乾答应许他们一个愿,宋七选择了回家,结果,这一回就掉进了泥潭里,命运直接拐了个大弯,要是能重来一次,哪一天说什么都不回家。

    压下心头愁苦,宋七强挤出一个笑容,待林七下马,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