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自力更生办学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听到赵昊说,跟怜鸢公主约定,先慢慢接触,了解之后再确定关系,秦淑云顿时别提多高兴了。

    末了还得意的来了句:“都说怜鸢公主不想嫁,对任何人都不假辞色,根本不是这样嘛!看看我儿子一出马,这不就成了?”

    赵昊一阵无语:“行了娘,您自个美吧,我出马去了!”

    回到小院,赵昊继续开始搞印刷机。

    工人们的进度还行,有的还在切割铜块,有的已经开始刻字了。

    虽然他们不认字,但是照着字就都能刻出来。

    不得不说有点牛的。

    不过,给怜鸢公主上了一上午的课,倒是让他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印刷机即便造出来了,谁来用呢?

    这年头儿,想找个识字的工人简直太难了。

    读书的人太少,能读得起书的,都是有钱人。

    可是,有钱人谁会出来当工人让别人使唤啊?

    他这个印刷机,还必须使用识字的工人。

    没读过书肯定不行。

    这就是难搞了。

    总不能让王孟愚和郑直谦这俩,天天跟工坊里使用印刷机吧?

    根本不现实。

    这件事必须解决,而且还得尽快解决才行。

    想到这里,赵昊直接出门再次去往了皇庄。

    先找王孟愚和郑直谦两个商量一下。

    看到他的到来,王孟愚就连忙问道:“昊哥,你这咋又跑回来了?”

    郑直谦也道:“是啊,还以为你要在家里消停几天呢!”

    赵昊朝两人摆摆手:“有个事情,得找你们商量商量,老罗,你也来!”

    三人一看他很严肃,连忙快步跟着进屋。

    王孟愚连忙问道:“昊哥,出啥大事了?”

    赵昊就道:“之前跟你们说过,咱们要把造出来的白麻纸都印成书。”

    “也简单跟你们说过,大体的印法。”

    “可现在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需要读过书,识过字的人来进行印刷。”

    “而我们没有这样的工人。”

    听他这么一说,王孟愚三人立刻明白了过来。

    以他们想要印刷的书籍数量,确实需要大量工人才能完成。

    罗璧道:“爵爷,读过书,识字的工人,确实会很难找,三个五个还好,十个八个也不是不行,可咱们需要的人数……”

    赵昊道:“起码上百,甚至几百。”

    王孟愚倒吸一口凉气道:“昊哥,这么多的话,这根本就没法找啊!”

    郑直谦点头:“是啊!”

    赵昊道:“我的意思是这样,咱们分两步走,老王,老郑,你们两个发动关系,尽可能的找人。”

    “当然,虽然很难找,但也宁缺毋滥,不可靠的咱们绝对不能要!”

    “能找到几个算几个!”

    “第二步,咱们自己培养,这庄子里面人这么多,咱们\/多找一些先生,来教这些佃农们识字。”

    “在庄子里开办学堂。”

    “挑一些人出来,如果只是教识字的话,大概也就一年半载时间,基本上就可以上工了!”

    “你们觉得如何?”

    三人都沉吟下来,罗璧先开口道:“爵爷,如今也就只能这么办了!”

    “庄子里这么多佃农,总有不少记忆好的,兴许用不上一年半载。”

    “而且,爵爷这是在给他们创造机会,相信所有佃农都会拼命学习的!”

    “依属下看,最多半年,差不多就可以达到上工的要求了!”

    王孟愚连道:“昊哥,老罗说的不错,如今也正好要入冬了,我们就趁着冬天这几个月,多请一些先生过来,教这些佃农识字。”

    郑直谦也点头同意。

    赵昊颔首道:“行,那这件事就这么办,老罗你来挑选合适的人,年龄在十六到三十五……到四十五岁之间吧。”

    “不管男女,都可以。”

    “尽可能的多挑选人,然后进行筛选,分班。”

    “剩下的也教,不过不用着急,慢慢来就行。”

    “我们直接在庄子里开办学堂,先定下十个吧!”

    “学堂里给吃的!”

    “三餐!”

    要是不给福利,是不会有人来读书的,因为对于这些佃农们来说,读书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连科举考试都没有。

    官吏的任免,大多都是举荐制,或者世袭制。

    这也是朝廷上下被世家把控的主要原因。

    谁都知道这样不行,但是谁也都无法改变这种扯淡的局面。

    因为读书人太少太少。

    就是个死循环。

    赵昊之所以又造纸,又要印书,就是想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彻底挖了世家的根。

    王孟愚就道:“昊哥,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