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货币主导权(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恩和朱由校回宫,把侯平手中的有一千多万两银子的事情上报。

    万历皇帝也是惊的目瞪口呆,江南诈骗案的事情才刚刚报到他这里。

    就在李恩入宫的前一脚,他才下令彻查此事,结果后脚李恩就已经将真相报上来了。

    对于女真人能在江南骗到几千万两银子的事情,万历皇帝既震惊且痛心。

    他有想过江南很富裕,但是富裕到这种地步还是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老实说他也非常想用这些钱,但是他知道这些钱不能花。

    朱由校所担心的冲击银价市场只是一个方面。

    更重要的还是江南商人要是知道他们被骗的钱最后被自己得了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这些钱都是赃款,即便是皇帝也不敢光明正大的使用这些钱,这才是根本原因。

    皇帝有时候也是非常无奈。

    所以现在唯一的选择似乎也只能交给侯平处理。

    两天以后,侯平上的秘密奏疏呈到万历皇帝案头。

    看完了侯平的奏疏后,万历皇帝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侯平的意思是要用这些银子做为本金,建立一座通行天下的商业银行。

    这座银行将由大明皇室控股,发行银券,逐步进入放贷和储蓄业务,进而逐渐掌控天下财富。

    这是一个非常宏伟的计划,一但成功,大明就再也不用担心经济问题了。

    老实说,万历皇帝对此是非常心动的,但是他也不是没有担心。

    银行要涉及的放贷业务,几乎是天下豪绅共同的核心业务。

    跟这些豪门争夺放贷的利,所受到的阻力可想而知。

    要干成这件事的难度也不是一般的高,而且一但失败后的反弹也是相当之可怕。

    可是面对成功后的巨大利益,万历皇帝还是决定干了。

    大明皇家银行,由此便紧锣密鼓的开始筹备起来。

    ……

    万历四十六年一月,大明朝堂还在为江南高丽人参特大诈骗案吵成一团。

    其大概可分成三派:

    第一派是要求朝廷出兵惩戒朝鲜和西夷人,将江南商人们被骗的银两追回以平民怨;

    第二派则是要求朝廷对这些受骗的商人做出一定程度的补偿,以帮助他们渡过眼前的危机;

    第三派则是痛诉奸商贪心招祸,朝廷不应该理会这些因贪心受骗的商人。

    三帮人吵得不可开交,万历皇帝也懒得理会他们,放手让他们去吵,反正不管是什么方案他都不会去理这帮子鸟人。

    现在他的心思都在即将问世的银行上面。

    银行会将漷县目前的所有产业都做一个整合,然后一体发放代银券。

    让代银券逐步取代银子成为流通货币。

    之前大明朝廷就有过发行宝钞的失败经历。

    虽然这次发行的是代银券,但是最终目的也还是要让其能成为能替代银子的货币。

    万历皇帝对此也是颇为紧张,如临大敌。

    万历朝一直有个巨大的问题困扰着国朝,就是‘货币主导权失控’。

    而造成货币主导权失控的主要原因就是‘缺铜’。

    华夏一直就是贫铜国,缺铜的问题在洪武朝时期就一直是困扰国朝的大弊病所在。

    元朝末年,由大元朝廷发行的纸钞体系彻底崩溃,因些各路群雄纷纷用起了铜钱。

    至正二十一年,太祖也开始铸钱,华夏货币体系正式回归铜钱制度。

    一年后,宝源局铸钱数量便从四百万文上涨到了近四千万文。

    洪武元年三月,太祖下令铸“洪武通宝”,此后几年内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范了铜钱制度。

    粗略估计,当时每年铸钱数量大概是两亿文。

    洪武八年,太祖发行“大明宝钞”,同时禁止金银的流通,禁止铜钱流通,此举无疑是在宣告铜钱制度的失败。

    铜钱制度的失败原因,简单来讲就三点:

    一、缺铜;

    二、铸造成本高,劳民伤财;

    三、私铸问题,屡禁不止。

    然而尽管太祖以强权和铁血手腕强推纸币,但是随着‘宝钞’制度的失败,无论是禁金银,还是禁钱,都逐朝放松。

    至天顺年间,‘宝钞’彻底失败,钱禁政策也等同废除,民间又开始私铸铜钱交易。

    成化元年,大明朝廷重新开始重视铜钱问题,并试图整顿,但是没有任何效果。

    弘治年间,朝廷决定重开铸局铸行弘治通宝。

    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弘治通宝最终失败,而这一次失败的后果,直接导致了铜钱私铸横行。

    到嘉靖初年,私钱基本全面占据大明全国的钱币市场。

    嘉靖皇帝看到这种情况,也决定再度整顿钱法,于是恢复了铸钱,可惜也还是失败。

    这也导致当时大明朝廷对货币主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