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5章 曹魏武帝(五)(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采纳枣祗等人的建议,利用攻破黄巾所缴获的物资,在许下募民屯田,当年即大见成效,得谷百万斛。

    于是,曹操命令在各州郡设置田官,兴办屯田。

    屯田以国家投资的方式保证再生产,工作效率高于普通的自耕农。

    因此,短时间内就使地方“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

    屯田有效地解决了曹操集团的粮食问题,所以曹操自述道:“后遂因此大田,丰足国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

    在兴置屯田的同时,曹操采取各种措施,扶植自耕农经济。

    针对当时人口流失,田地荒芜的情况,曹操先后采取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籍等办法,充实编户,恢复农业生产。

    此外,曹操还陆续颁布法令,始创户调制,防止豪强兼并小农。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颁布新的征收制度。

    到建安九年(204年),又明确:“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

    曹操前后实行的这一系列措施,使濒于崩溃的自耕农经济不断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成为曹操集团的雄厚经济基础。

    曹操在世时,还大力兴修水利设施。

    如他举荐的扬州刺史刘馥,修复、建设芍陂、茹陂、七门、吴塘等土坝,蓄水灌溉稻田,使得“官民有畜”。

    以身作则,提倡廉洁在开源的同时,曹操也非常注意节流,并以身作则,提倡廉洁。

    史书中称曹操“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的衣服、鞋子不事华丽,帷帐屏风落满补丁,床榻被褥“败絮其中”。

    在曹操的大力纠正下,东汉以来的奢华之风为之一扭,天下的人都以廉洁勤俭自律。

    即使是高官显贵也不敢过度铺张,甚至出现了有人故意穿破旧衣服取悦曹操的咄咄怪事。

    建安十四年(209年),曹操反过来不得不下令来纠正这一奇怪的不正之风。

    曹操的遗嘱,也体现了自己的一贯俭朴的风格:“天下尚未安定,还不是遵守古礼的时候。安葬完毕,所有人都除服。那些率军屯戍在外的,一律不得离开屯所。有司各率其职。以时服下葬,不要在幕中贮藏金玉珍宝。”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