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镇南王位的归属(加3,加4)4601字(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毕竟,这天下,是朕的。”

    “至于说朝堂重臣会不会同意让他交出镇南王之位……呵呵……”

    永定帝的眼神变得深邃,仿佛已经将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张阁老幼子死于他父之手,肯定会同意;

    朱阁老欲削藩,肯定不会反对。因为王位交到楚南城手中可以随时找由头让他降爵;

    至于刘阁老……

    纸糊阁老而已,要不是看他听话,朕早就打发他回老家了。

    谅他也不敢有其他意见!”

    ……

    第二日,卯时。

    天刚蒙蒙亮,皇城之外已经聚集了诸多大臣。

    这一日,恰好是大朝会,所以朝堂官员来的尤其整齐。

    快要到辰时之时,三顶软轿顺着中央大道缓缓而来。

    “小声点儿,阁老来了。”

    “朝会要开始了。”

    “怎么没见到镇南王?”一名年轻官员对着自己的座师低声问道。

    这名官员二十六七岁,是楚南离的铁杆拥护者。

    “藩王入京,陛下未曾召见,如何能参与大朝会?”

    “不过,应该也快了。

    我感觉今日早朝应该会商讨对镇南王接下来的安排。”

    “你初次参加大朝会。

    记住,不要发言,不要站队。

    少说多看,明白吗?”

    “老师,学生明白的。”

    突然,皇城侧门大开,从里面走出两名太监。

    开始鸣鞭。

    “啪!”

    “啪!”

    “啪!”

    鸣鞭过后,众多官员纷纷闭口。

    找到队列中自己的位置站好,然后跟着前方的官员慢慢走进太和殿。

    太和殿内,金碧辉煌,龙椅高悬。

    永定帝身着龙袍,端坐于上,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群臣。

    随着众人站定,殿门轰然关闭。

    大太监杨涟尖锐的声音响起:

    “礼!”

    众官员躬身行礼。

    “众卿平身。”

    永定帝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威严而庄重。

    “毕!”

    杨涟的声音再次响起: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陛下,臣有本奏。”兵部尚书李茂金躬身出列。

    “爱卿请讲!”

    “陛下,近年来,我朝边疆战事不断。

    无数英勇将士为国捐躯,他们的忠魂应当得到最高的敬意与纪念。

    因此,臣请修建英魂殿。

    以祭奠阵亡将士之英魂,让后世子孙铭记他们的功勋与牺牲,激励我大武子民,永怀忠烈之心,共筑国家安宁。”

    李茂金言辞激昂,眼中闪烁着对英魂的崇敬与对国家的忠诚。

    永定帝并不意外李茂金的这个提议。

    之前楚南离在兵部与李茂金的交谈都已经传到了他的耳中。

    他沉吟片刻,说道:

    “阵亡将士为国捐躯,理应得到最高的敬意。

    李爱卿身居高位,能够体察民情,朕深感欣慰。

    因此,李爱卿的提议,朕准了。

    此事由李尚书你来牵头,工部与礼部共同参与,务必让英魂殿成为我大商民众的朝圣之地。”

    永定帝三言两语之间,就将此事的功绩完全归结于李茂金头上。

    李茂金闻言,心中大喜,连忙谢恩:

    “陛下圣明,臣代所有阵亡将士及其家属,谢陛下隆恩!”

    李茂金退回队列,吏部员外郎正准备按照永定帝的吩咐提议免去楚南离镇南王王位时,工部尚书突然率先躬身出列。

    “陛下,臣亦有本奏。”

    “讲!”

    “陛下,臣近日巡视黄河沿岸,发现多处河堤年久失修,已显露出坍塌之兆。

    黄河乃我朝之生命之河,其安危关乎万民生计,不可不察。

    若遇洪水肆虐,恐将引发巨大灾难,百姓流离失所,损失难以估量。

    因此,臣恳请陛下速下旨意,调拨银两,组织人力物力,对黄河河堤进行全面修缮加固,以保我朝百姓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

    工部员外郎言辞恳切,双手呈上早已准备好的奏章,其上详细记载了黄河河堤的现状、修缮的必要性和初步预算。

    永定帝双目扫过奏章,眉头紧锁。

    他深知黄河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也明白河堤失修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于是,沉吟片刻之后,他缓缓开口:

    “黄河河堤安危关乎国计民生,不容忽视。

    朕命你工部上下务必全力以赴,制定详尽修缮方案,确保河堤稳固。”

    工部尚书连忙应承,却又面露难色:

    “陛下,臣等已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