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教学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吕氏转头看向朱允炆,语气有些惆怅:

    “允炆根本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这才是我担心的,自古及今,能在历史留名的无不志向坚定。”

    “孔圣十五才志于学,太子妃殿下无需着急。”

    “也是!”

    两人交谈的一刻钟后,朱允炆才停下训练。

    望着凉亭上与吕氏交谈的方时,朱允炆眼神亮起,匆匆喝了杯茶后,快步走来。

    “方先生!你是大哥一直说的方先生?”

    “方时拜见殿下!”

    “先生免礼!”

    朱允炆一脸激动:“大哥说,先生教的四书五经跟别人不一样,允炆能不能请教先生。”

    [有什么不一样?我又没教抡语!]

    方时淡然一笑:“殿下请说,臣知无不言。”

    “敢问先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此言何意?

    允炆喜好看书学习,可不知如何践行,如曾子所言的三省吾身,允炆也天天反思己身,并未发现自己读书有何疏漏。”

    方时现在总算明白,为何建文帝会如此急躁,敢情认为学习就是读书。

    “殿下认为博学之至笃行之的之,是读书的意思?”

    “不是吗?”

    方时微微摇头:“不是!是‘诚’意、也可以说是学如何做到‘中和’之境。

    何为‘中和’你去问安行师兄即可,我就不多加赘述。

    想要做到中和,按照孔思所言,一是知道自己是什么人,自己每次起心动念都知道是善是恶。

    二是从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中学习,单单看书是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多看他人行为,这叫博学之;看到后觉得其行为如何,此乃审问之;对其行为进行思考,这是慎思之;思考后知道其行为是善是恶,这是明辨之;若是善则向其学习、若是恶行,则看自身是否有这种行为,若有则及时改变,这是笃行之。

    这不仅仅用于为人,也可以用于处事,殿下看着用便可。”

    朱允炆眼中带着茫然:“真不是读书?安行先生说的和先生一样,可为何其他先生说的就是读书呢?允炆该听谁的?”

    “听自己的!”

    方时陡然拔高声音,语气说不出的严肃,他怎么也想不到,有人要杀朱允炆,也有人还在想利用朱允炆。

    只要有人没放弃朱允炆,朱雄英便会有危险,朱允炆不能再随意放任,必须把他变成一个不受控制的存在。

    “殿下既已反思己身,便应该明白,单靠读书成不了君子,也成不了事。

    即日起,臣会每日布置殿下一份课业,希望殿下尽力完成。”

    “可安行先生那边也有好多课业!”

    “不用管!臣会和陛下说。”

    说完,方时目光转向吕氏:“太子妃殿下,一些居心叵测之人,还是不要让皇孙殿下接触。

    皇孙殿下还年幼,看不穿人心复杂,容易受他人影响,长成他们想要的样子。

    大明的敌人不止一两个,有人想要赶尽杀绝,也有人想从小辈入手。”

    吕氏悚然一惊:“他们还没放弃?陛下都杀了那么多人,他们怎么敢?”

    “杀再多也没用!旧的势力被灭,便有新的势力起来,这是利益之争,也是权力之争。”

    “本宫明白了!以后允炆身边除了他的亲人,不会有一个读书人在身边。”

    方时躬身一拜,随后看向朱允炆,开始今日的教学:

    “殿下可知何为国?”

    朱允炆摇摇头:“不知!”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这是韩非子中的一段话,殿下看出了什么?”

    “有巢氏是圣人,他让万民免受虫蛇迫害。”

    方时微微颔首:“这是儒家理解,说的也没错。

    在臣看来,由于有巢氏的行为,让禽兽虫蛇失去人这个口粮,他作孽了!

    百姓称其为圣人,是因其行为对百姓有利,所以才推他为王,希望他能更好保护自己。

    由此也可推断出,人都是逐利的,每个人的言语、行为都有其目的。”

    “啊!”

    朱允炆吞咽下口水,三观被反复冲击,开始口不择言:

    “人是万物之灵,畜生死了就死了呀!”

    “谁跟你说人是万物之灵?天地还是其他动植物?还不是人自吹自擂?”

    说到这,方时神色肃穆:“若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你是天生贵胄,天下万民就像畜生一样,可以随意杀戮你觉得如何?”

    朱允炆连忙摇头:“不会!皇爷爷就是百姓出身,我也记得天心即民心,不会有这想法。”

    “既然你能想到陛下,现在还觉得人是万物之灵吗?天地会管人的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