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逆向思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束水攻沙?”

    这说法让何光义听的微微一愣,他看向身后那些资历较大的治水官,显然这些人也是一脸的懵。

    他们这些人很多都是从隋朝时就开始治理黄河,哪有过这种说法?

    庆修向一名民夫要来一只碗,来到黄河边盛起一碗水,“你们看,这一碗黄河水,沉淀下来足足能有半碗泥沙,黄河河床所以会每年逐渐被抬高,便是这水中的泥沙沉淀所致!”

    往常人们治理黄河的想法,其最主要的目的便是让黄河水流减少,水势变得缓和。

    而应对的方法则是不断将黄河修建分流,令黄河主流水流减少,并且修筑堤坝拦截延缓水流来迫使水势缓和。

    这么做虽然能在短时间内让黄河不会泛滥,但水势放缓,也就意味着河中的泥沙更容易沉淀于水底,结果就是河床不断被抬高,逐渐变成地上河。

    分流则势缓,水势缓和则令泥沙沉淀,这是一个无解循环。

    而束水攻沙法则是逆向思维,直接收紧河道,堵住支流,让所有的水流都汇集被收窄的河床中。

    如此水流会变得迅猛数十倍,反而直接将积压在河底的淤泥、沙石全部冲开,令河床大大降低!

    并且沙石淤泥随着湍急的水势一路东去,直至流入大海,甚至在海边积累的沙石淤泥还可以逐渐形成新的陆地,而且还是可用于耕作的肥沃良田,一举两得。

    几千年下来,许多黄河流入大海的海口冲积平原便是由此而形成。

    “原来如此!”

    众人听罢都恍然大悟,更是感叹庆修的学识渊博惊人!

    “我等只知道截断、分流这种用了千年的法子,没想到庆国公竟然能巧妙的利用水势来冲低河床!”

    “要是如此下去,恐怕几十年过后河床至少就得降低数尺,过个几百年下来黄河灾患就彻底解决了。”

    “天才啊!现在看分流、拦截法当真是治标不治本的笨法子!”

    诸位官员都惊叹不已,如此天才设想让他们无人不为之拜服。

    庆修笑道:“束水攻沙法好用,但不代表分流拦截是无用之法,毕竟大禹治水时,这黄河之中的泥沙还没有那么多,缓解水势才是重中之重。”

    何光义心里真是一万个感谢庆修。

    河水经过庆修治理后,至少肉眼可见未来五年的时间不会泛滥成灾。

    虽然治理黄河的功绩还得算在庆修的身上,但整整五年的时间没有洪水,也能算得他何光义的功绩。

    庆修间接的帮了他一个天大的忙!

    洛阳这一段的河道算是被庆修的方法解决了,但这黄河河道蜿蜒大唐全境,仅仅只是对一段的河道进行改造并没有用。

    以何光义的职权,他能征发调动的也仅仅只是洛阳城附近一带的民夫百姓,能修筑的河道也仅仅只有这么一小段。

    如果想去调动其他地方的老百姓收窄河道,只怕会当场被当地刺史反对。

    他们可不知道束水冲沙法的奇效,还以为你是故意去破坏他们的水道。

    庆修看着那源源不绝的河流,心知治理黄河绝对并非是旦夕可成,一人之力便可撑起全场。

    整条黄河蜿蜒流过大唐全境,想要治理必须发动关中、关东、河北以及山东的所有力量,非朝廷主导不可!

    “治理黄河的事情得提上日程,难得今年国内不兴兵征伐四方,既然休养生息,治理河道也是必做的项目!”

    思来想去,庆修还是决定先回一趟长安城,让朝廷对治水的事情重视。

    而且他也做到了对洛阳城百姓的许诺,将洛阳周边的黄河治理平定,也是时候该离开此地了。

    “何光义!”

    庆修一声吩咐,此人马上凑上前,“庆国公有何安排?”

    “我打算回一趟长安城,与陛下探讨治理黄河之事,这几日尽快将工程收尾,半个月之后我就要启程了,别耽误我的时间!”

    “好!您只管放心,绝对不耽误一时片刻!”

    听到庆修终于要走,这家伙差点没热泪盈眶的哭出来。

    庆修在的这段日子里,没少对他敲打提醒,哪怕睡觉他都得时刻准备被庆修喊过去做事情。

    他老人家终于要走,自己也算是解脱了!

    他赶紧吩咐洛阳城的官吏们尽早为庆修准备车驾,同时还没日没夜的亲自监督河床的收尾工作。

    只求让这个祖宗赶紧回长安城!

    ……

    辽东。

    随着高句丽当地所有的乱军盗匪全部被扑灭,大唐官员终于得以在当地建立起稳定秩序后。

    征讨高句丽的大军也终于能陆续返回山海关内。

    侯君集将远征军一分为三,一部分留在当地用以维持秩序,稳定唐军统治,又一部分撤回山海关内,重新分布边疆。

    至于当中最精锐的一部分军队, 侯君集则是留在了辽东,用来钳制刚刚臣服不久的奚人和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