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5/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比群臣更有远见。

    “无妨,我们可以先在宫里试试烤鹅,看看是否安全无害,再推广到全国。”太宗决定道,他的声音充满了自信和坚定。

    “陛下,蝗虫能否食用尚无定论,还是谨慎为好啊!”有臣子再次劝阻,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焦急和担忧。

    朝堂上再次响起反对的声音,太宗的脸色渐渐沉了下来。他扫视了一眼群臣,心中涌起一股无名的怒火。

    “你们这群无能之辈,只会阻扰朕行事!蝗灾如此严重,如果不能及时应对,如何安抚民心?”太宗怒斥道,他的声音如同雷鸣一般,震得群臣心惊胆战。

    “你们可有更好的办法?”太宗目光如炬,群臣顿时噤若寒蝉。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没有人敢站出来说话。

    “既然没有良策,蝗患又刻不容缓,那就按朕说的办!”太宗斩钉截铁地说。他的声音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坚定和决心。

    群臣面面相觑,忧虑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知道,太宗一旦做出决定,就绝不会轻易改变。

    “退朝!”太宗一声令下,群臣纷纷退去。唯独留下了李清歌。她有些惊讶地看着太宗,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安。

    “又留我?这皇帝到底啥意思?莫非……”李清歌心里犯起了嘀咕。但很快她又摇了摇头:“应该没什么恶意吧,不然怎么会留下我这么个女人呢?宫里佳人那么多他不找,偏偏留我,真是耽误我逍遥自在啊!”李清歌心里虽然不满,但也只能腹诽几句罢了。她看着太宗那深邃的眼眸,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愫。她知道,这位皇帝的心中一定有着更大的谋划和远见。而她,也愿意成为他身边的智囊和助手,共同为大唐的繁荣和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程爱卿啊,朕这想出来的烤蝗虫的主意,你觉得能不能行啊?”太宗皇帝刚踏入内殿,就急不可耐地问起了李清歌,他的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仿佛一个急于展示自己的孩童。

    李清歌一听,心里微微一愣,随即看向太宗,心里琢磨着:【这不就是我之前想的吗?岂止是可行,简直是绝妙,还能让大伙儿爱上吃蝗虫呢!这太宗皇帝,还真是有我的心思呢。】她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

    【太宗和我真是越来越心有灵犀了,他做的很多事都和我心里想的一样,这皇位真不是白坐的。】李清歌心中暗自赞叹,对太宗的敬佩之情又多了几分。

    【我在朝堂上还没吱声呢,太宗就已经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真是奇了!】她心中暗自嘀咕,对太宗的洞察力感到惊讶。

    【看来陛下的治国之道是越来越精进了,真是值得庆贺啊!】李清歌心中暗自庆幸,能遇到如此明君,实乃三生有幸。

    李清歌心里转得飞快,但嘴上说的是恭维皇上的话:“陛下英明神武,您的决策自然是顺应天意,深得民心。微臣深信,这蝗虫之患很快就会被您解决掉的。”她的声音温婉而坚定,充满了对太宗的信任和敬仰。

    太宗笑着点了点头,看着李清歌说:“爱卿言之有理,化害为利,确实是妙计啊……”他的眼中闪烁着赞赏的光芒,对李清歌的聪明才智赞不绝口。

    李清歌心里又犯嘀咕了:【我刚才说的那些,真的能让太宗这么高兴吗?】她有些疑惑地看着太宗,心中充满了不解。

    【难道陛下他……喜欢男的?那我以后可得小心了,我可是更喜欢女人多过男人啊!】她心中暗自嘀咕,对太宗的性取向产生了莫名的猜测。

    【还是说,人都爱听好话,连皇上也不例外?】她心中暗自琢磨,对人性有了更深的体悟。

    太宗看到李清歌的表情变化,脸上掠过一丝不悦,不明白他为什么会怀疑自己有龙阳之好。李承乾的事情已经让他够烦心的了,这种误会他可不想再有。不过太宗毕竟是大度之人,没有跟李清歌计较这些。他心中暗自叹息,对李清歌的误解感到无奈。

    太宗话锋一转,说起正事来:“程爱卿,朕知道这次蝗灾比预想的要严重得多,昨天御花园里都发现了好几只蝗虫。皇宫里都这样了,民间的情况可想而知。可各地官员上报的都说粮食充足,可洛阳那边难民成堆,这明显就是报喜不报忧嘛。这些官员就知道夸大功劳,掩盖过失,风气越来越坏了。”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忧虑和无奈,对官员的欺瞒行为感到愤怒和失望。

    说到这里,太宗叹了口气,满脸忧虑。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国家的深深忧虑,对民众的深切关怀。

    李清歌听着,心里直犯嘀咕:【这些官员离洛阳那么远,哪里知道真实情况啊,上报的时候自然是怎么好听怎么说了。说真话怕惹皇上不高兴,夸大其词才是保命的招数啊!】她对官员的虚伪行为感到不满和鄙视。

    太宗似乎能听见李清歌的心声,暗暗佩服他虽然不直接参与朝政,但看问题却一针见血,真是个不简单的人物。他心中暗自赞叹,对李清歌的洞察力感到惊讶和赞赏。

    【太宗这眼神咋回事?咋这么暧昧呢!】李清歌心中暗自嘀咕,对太宗的眼神感到疑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