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4/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小野男德见三人没有反应,心中更加焦急。他继续说道:“我们东瀛近来遭遇了大难,海盗横行,民不聊生。我们实在无法抵挡那些凶残的海盗,只能向大清求援。请大清皇帝陛下发兵相助,我们东瀛愿意成为大清的附庸国,永世臣服。”

    李清歌听了这话,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冷笑。她知道东瀛的求援并非真心实意,而是迫不得已。同时,她也看到了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于是,她缓缓开口道:“东瀛使臣,你起来吧。你们遭遇的困难,我深表同情。不过,出兵相助并非易事,我需要考虑清楚再做决定。”

    小野男德闻言,心中稍感安慰。他知道大清皇帝并没有立刻拒绝他们的求援,这就说明还有希望。于是,他连忙磕头谢恩,退出了房间。

    而李清歌则看着苏小梅和杨天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她知道,这局棋又多了一枚重要的棋子。而她的宏图伟略,也将因此更加完善。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清歌开始秘密布局。她一边与东瀛保持联系,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和需求;一边则暗中调集兵力,准备随时出兵相助。同时,她还派出了苏小梅和杨天雄等人前往各地,秘密联络那些对清朝不满的势力和人物,为将来的行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而乾隆皇帝那边,则对东瀛的求援感到十分意外和困惑。他不知道东瀛为何会突然求援,更不知道李清歌在背后布下了怎样的局。不过,他并没有立刻答应东瀛的求援,而是派出了和珅等人前往东瀛,了解具体情况后再做决定。

    然而,和珅等人到达东瀛后,却发现情况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海盗横行、民不聊生、政治腐败……这些问题让和珅等人感到头疼不已。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更不知道该如何向乾隆皇帝汇报。

    就在和珅等人陷入困境时,李清歌的援军却悄然抵达了东瀛。他们迅速出击,成功地击退了海盗的进攻,并帮助东瀛稳定了局势。这一举动让东瀛人民对李清歌充满了感激和敬佩之情,也让和珅等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乾隆皇帝得知消息后,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不安。他不知道李清歌究竟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更不知道她为何会突然出兵相助东瀛。他意识到,自己必须尽快采取行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就在乾隆皇帝准备采取行动时,李清歌却已经开始了她的下一步计划。她利用东瀛的求援事件,成功地挑起了清朝内部的矛盾和纷争。那些对清朝不满的势力和人物开始纷纷起兵造反,试图推翻清朝的统治。

    这一举动让乾隆皇帝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他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些叛乱和起义,更不知道该如何保住自己的江山和皇位。他意识到,自己必须寻求外部势力的帮助,否则清朝将面临着灭顶之灾。

    于是,乾隆皇帝开始秘密联络那些与清朝有交情的国家和势力,试图寻求他们的帮助和支持。然而,他却发现这些国家和势力都纷纷表示中立或者拒绝提供帮助。这让他感到十分失望和无奈。

    就在乾隆皇帝陷入绝望时,李清歌却派出了使者前来求和。她表示愿意与清朝和平共处、互相尊重、共同发展。这一举动让乾隆皇帝感到十分意外和惊喜。他不知道李清歌究竟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他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于是,乾隆皇帝决定与李清歌进行和谈。在谈判中,李清歌提出了自己的条件和要求:清朝必须承认大炎王朝的地位和主权;必须放弃对大炎王朝的侵略和威胁;必须与大炎王朝建立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

    这些条件和要求让乾隆皇帝感到十分为难和不满。但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了选择的余地。于是,他最终答应了李清歌的要求,并与她签订了和平条约。

    这一举动让清朝内部掀起了轩然大波。那些对李清歌不满的大臣和将领纷纷表示抗议和反对。但乾隆皇帝却力排众议,坚持自己的决定。他知道,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但也是一个必要的选择。

    棋局背后的风云

    阳光透过紫禁城高耸的屋檐,斑驳地洒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上,给这庄严的殿堂增添了几分温暖。皇帝端坐在高高的龙椅上,脸色微微一沉,那双深邃的眸子仿佛能洞察人心。他沉声问道:“大清与东瀛,既非附属之国,又无正式邦交,你们凭什么无缘无故地要求我们的援助呢?”

    小野男德跪伏在地上,头也不敢抬,只觉一股无形的压力如山般压在他的心头。他颤抖着声音,解释道:“我们是奉了我国主的命令前来求援的。我国近来遭遇大难,海盗横行,民不聊生,国主深感忧虑,故特派我等前来求救。如果贵国肯伸出援手,我国主愿意与大清建立永久的友好关系,开放通商,互惠互利,共同促进经济的繁荣。”

    皇帝心中暗想,脸上却没有丝毫表露。他冷笑一声,心想:这东瀛人倒是打得好算盘,想借我大清之手解决他们的内患,却又不想付出任何实质性的代价。真是异想天开!

    小野男德见皇帝没有立即回应,心中更加惶恐。他连忙磕头如捣蒜,额头上的汗水混合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