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郑芝龙降清(3/4)
生一计。既然郑芝龙正是那个害得自己家破人亡、身败名裂之人,那么何不巧妙地利用李成栋来达成自己复仇雪耻的目的呢?这样一来,既能报血海深仇,又可避免更多无辜生命受到牵连。想到此处,曾柏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与决绝。
郑芝龙坐在书房的太师椅上,微闭双眼,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似乎在沉思什么。突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打破了宁静,他睁开眼睛,看着走进书房的小儿子田川七左门卫。
田川七左门卫走到父亲面前,恭敬地行了个礼,然后低声说道:“父亲大人,有个消息要向您禀报。”郑芝龙点了点头,表示让他继续说下去。
田川七左门卫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薛克俊已经死了。”听到这个消息,郑芝龙的眉头微微一皱,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他心里暗自感叹,这个曾经与他作对的对手终于还是倒下了。
接着,田川七左门卫又告诉郑芝龙,原本属于他们的黄金最终落入了唐王朱聿鐭的手中。郑芝龙沉默片刻,无奈地叹息一声:“薛克俊啊薛克俊,你不是一直很嚣张吗?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不过也好,他一死,我之前所受的屈辱也算是洗刷干净了!至于那些黄金,不过是身外之物,咱们自己打拼得来的财富,又何须在乎他那一点金子。”
说完,郑芝龙缓缓站起身来,慢慢走到窗前,静静地凝视着窗外的景色,心中如潮水般翻腾不息、感慨万千。正当此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轻微响动,紧接着一个下人快步走了进来,手上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封信,恭声说道:“主人,这儿有一封专门写给您的信,请您亲自过目开启。”
郑芝龙接过信封,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但还是迅速拆开信件阅读起来。不一会儿,他脸上便浮现出一抹灿烂笑容,并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来,声音中满是喜悦之情:“儿子啊!有时候,这好运降临之时,真是想挡也挡不住哇!”
一旁的田川七左门卫见状,不禁好奇地问道:“父亲,究竟是何事令您如此开怀?”郑芝龙满脸得意之色,压低声音回答道:“前些时日,咱们不是将大批武器卖给了那位来自北方的商人吗?岂料此人身份非同小可,竟然就是当今满清的摄政王——多尔衮!他此次来信表示,只要我愿意暗中归顺他们,便会许我一个王爷之位,同时还将把福建一带划为我的封地呢!”
田川七左门卫满脸疑惑地问道:“父亲,那些满清人的话真的值得相信吗?南明隆武帝朱聿键一直待我们不薄呀!尽管他贵为天子,但实际掌权者仍是我们。您怎能甘心轻易投降呢?”
郑芝龙脸上洋溢着自得之色,回答道:“孩子啊,你有所不知。多尔衮曾告诉我,满清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地攻陷明朝,全赖于我与他之间所做的军火交易。若真要与他们开战,我可是毫无胜算可言。既然无需动武,仍能保住现有的权势地位,那又何必去冒险一战呢?”
当郑福松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仿佛一道晴天霹雳击中了他的心头!他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地望着远方,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浮现起曾经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那时,他还年轻气盛,满怀壮志地跟随父亲一同攻打新安县城。然而世事难料,他们遭遇了顽强抵抗,最终不幸战败。而郑福松也沦为阶下囚,被县令薛克俊所俘。
在狱中,薛克俊与郑福松展开了一场深入心灵的对话。他语重心长地问道:“倘若有朝一日,你面临着与父亲意见相左、关乎重大决策之时,你会选择听从父亲之命呢?亦或是追随自己内心真实想法前行?”
接着,薛克俊又感慨道:“明朝如今已是腐朽不堪,但这并非毫无希望可言。财富藏匿于民间,只待那位英明之主降临世间,届时我们便可倾尽全力贡献自己微薄之力啊!”这些话语深深烙印在郑福松心间,并一直影响着他后来人生道路抉择。
此刻回想起这段往事,郑福松心中百感交集。一边是对父亲养育之恩深厚情感;另一边则是自幼接受儒家教育所培养出来忠诚与正义观念以及对于国家未来美好憧憬三者间激烈碰撞令其陷入前所未有挣扎困境之中……
尽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但最终郑福松依然坚定地选择听从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旗帜鲜明地表示坚决反对向满清投降。他心中那股不屈不挠、扞卫正义与尊严的信念如同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无论外界如何风吹雨打都无法撼动半分。
当满清八旗铁骑如狂风般席卷而来,多铎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势如破竹地攻破了杭州城。城中百姓惊慌失措,四处逃窜,昔日繁华热闹的都市瞬间沦为一片废墟。而鲁王朱以海则趁乱出逃,一路辗转来到了舟山群岛,企图寻求一线生机。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黄道周心急如焚。他深知局势紧迫,必须采取行动来挽救大明江山。于是,他带领着一万多名士兵毅然决然地踏上征途,目标直指赣州。然而,命运却对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由于误信了奸佞小人的谗言,黄道周陷入了李成栋精心布置的陷阱之中。面对敌人的伏兵,黄道周的军队毫无还手之力,最终全军覆
郑芝龙坐在书房的太师椅上,微闭双眼,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似乎在沉思什么。突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打破了宁静,他睁开眼睛,看着走进书房的小儿子田川七左门卫。
田川七左门卫走到父亲面前,恭敬地行了个礼,然后低声说道:“父亲大人,有个消息要向您禀报。”郑芝龙点了点头,表示让他继续说下去。
田川七左门卫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薛克俊已经死了。”听到这个消息,郑芝龙的眉头微微一皱,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他心里暗自感叹,这个曾经与他作对的对手终于还是倒下了。
接着,田川七左门卫又告诉郑芝龙,原本属于他们的黄金最终落入了唐王朱聿鐭的手中。郑芝龙沉默片刻,无奈地叹息一声:“薛克俊啊薛克俊,你不是一直很嚣张吗?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不过也好,他一死,我之前所受的屈辱也算是洗刷干净了!至于那些黄金,不过是身外之物,咱们自己打拼得来的财富,又何须在乎他那一点金子。”
说完,郑芝龙缓缓站起身来,慢慢走到窗前,静静地凝视着窗外的景色,心中如潮水般翻腾不息、感慨万千。正当此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轻微响动,紧接着一个下人快步走了进来,手上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封信,恭声说道:“主人,这儿有一封专门写给您的信,请您亲自过目开启。”
郑芝龙接过信封,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但还是迅速拆开信件阅读起来。不一会儿,他脸上便浮现出一抹灿烂笑容,并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来,声音中满是喜悦之情:“儿子啊!有时候,这好运降临之时,真是想挡也挡不住哇!”
一旁的田川七左门卫见状,不禁好奇地问道:“父亲,究竟是何事令您如此开怀?”郑芝龙满脸得意之色,压低声音回答道:“前些时日,咱们不是将大批武器卖给了那位来自北方的商人吗?岂料此人身份非同小可,竟然就是当今满清的摄政王——多尔衮!他此次来信表示,只要我愿意暗中归顺他们,便会许我一个王爷之位,同时还将把福建一带划为我的封地呢!”
田川七左门卫满脸疑惑地问道:“父亲,那些满清人的话真的值得相信吗?南明隆武帝朱聿键一直待我们不薄呀!尽管他贵为天子,但实际掌权者仍是我们。您怎能甘心轻易投降呢?”
郑芝龙脸上洋溢着自得之色,回答道:“孩子啊,你有所不知。多尔衮曾告诉我,满清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地攻陷明朝,全赖于我与他之间所做的军火交易。若真要与他们开战,我可是毫无胜算可言。既然无需动武,仍能保住现有的权势地位,那又何必去冒险一战呢?”
当郑福松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仿佛一道晴天霹雳击中了他的心头!他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地望着远方,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浮现起曾经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那时,他还年轻气盛,满怀壮志地跟随父亲一同攻打新安县城。然而世事难料,他们遭遇了顽强抵抗,最终不幸战败。而郑福松也沦为阶下囚,被县令薛克俊所俘。
在狱中,薛克俊与郑福松展开了一场深入心灵的对话。他语重心长地问道:“倘若有朝一日,你面临着与父亲意见相左、关乎重大决策之时,你会选择听从父亲之命呢?亦或是追随自己内心真实想法前行?”
接着,薛克俊又感慨道:“明朝如今已是腐朽不堪,但这并非毫无希望可言。财富藏匿于民间,只待那位英明之主降临世间,届时我们便可倾尽全力贡献自己微薄之力啊!”这些话语深深烙印在郑福松心间,并一直影响着他后来人生道路抉择。
此刻回想起这段往事,郑福松心中百感交集。一边是对父亲养育之恩深厚情感;另一边则是自幼接受儒家教育所培养出来忠诚与正义观念以及对于国家未来美好憧憬三者间激烈碰撞令其陷入前所未有挣扎困境之中……
尽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但最终郑福松依然坚定地选择听从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旗帜鲜明地表示坚决反对向满清投降。他心中那股不屈不挠、扞卫正义与尊严的信念如同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无论外界如何风吹雨打都无法撼动半分。
当满清八旗铁骑如狂风般席卷而来,多铎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势如破竹地攻破了杭州城。城中百姓惊慌失措,四处逃窜,昔日繁华热闹的都市瞬间沦为一片废墟。而鲁王朱以海则趁乱出逃,一路辗转来到了舟山群岛,企图寻求一线生机。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黄道周心急如焚。他深知局势紧迫,必须采取行动来挽救大明江山。于是,他带领着一万多名士兵毅然决然地踏上征途,目标直指赣州。然而,命运却对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由于误信了奸佞小人的谗言,黄道周陷入了李成栋精心布置的陷阱之中。面对敌人的伏兵,黄道周的军队毫无还手之力,最终全军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