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救命的丸子(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代的话,让苏烈心中一喜。

    连忙笑脸相对道:

    “王爷有话直说便是,末将洗耳恭听。”

    “是这样的,小王见府兵们受伤之后,医治起来不仅很不方便,过程还相当繁琐。所以想要将其完善一些,想请元帅下令,让他们配合小王做些事情,不知元帅意下如何?”

    苏烈听罢,微微有些失望。

    还以为王爷猜到了突厥人的意图呢。

    原来说的只是这些小事啊!

    “王爷,您若有需要,直接吩咐他们去做,也就是了。”

    李代听了苏烈的话,却不以为然的说道:

    “这里元帅最大,王爷也不能搞特权啊!”

    “军营里的事,当然还是要元帅下令,才合情合理嘛。”

    “小王可不想越权行事,要是被人参上一本,可就不美了。”

    苏烈喜欢李代做人做事的态度。

    有谁不喜欢被人尊重呢?

    李代能这样想,也愿意这样做。

    不正是代表李代尊重苏烈此人吗?

    所以苏烈很高兴的叫来身边的一名亲卫。

    和颜悦色的嘱咐道:

    “这几天,你就跟在福王爷的身边做事。”

    “王爷旦有所求,无不满足,直到王爷满意为止。”

    吩咐老马,去灵州城买些皮纸回来。

    李代带着李若兰,在护卫的带领下,来到了郎中们的驻地。

    随便找了一位郎中,配置好一大包止血的草药。

    李代便开始了膏药的研制。

    其实膏药在秦汉之时,便已被郎中们使用。

    发展到隋唐的时候。

    膏药的种类,早已是多种多样,不胜枚举。

    单就药王孙思邈,就研发出了多种膏药。

    用以治疗妇科疾病,或者是一些刀伤外伤。

    只是膏药的制作流程,太过繁琐,耗费时间又太长。

    费时费力之下,致使成本居高不下。

    无法在军中普及罢了。

    所以,大唐不是没有膏药,而是无钱普及而已。

    李代在听完郎中的叙述之后,微微一笑。

    “你说的那种膏药,效果当然会更好。”

    “不过,小王想要做的,并不是那种。”

    郎中不敢表现出心中的不屑,而是谦卑的说道:

    “王爷能为府兵们着想,是府兵们的福气。”

    “相信王爷定能做出,您想要的膏药来。”

    “小人别的不会。但知道听话!”

    “王爷旦有吩咐,小人莫敢不从。”

    李代听罢,微微一笑。

    从怀中取出一小截竹子,对郎中说道:

    “府兵们只是简单的将药草打碎。”

    “先不说,他们这样做的效果如何。”

    “单说他们在上药的时候,就被血水冲掉了不少。”

    “这和没有上药,又有什么区别呢?”

    “小王没想发明创造出,什么惊天的膏药。”

    “只想把药粉做成膏状,易于上药,不被血水冲掉,也就是了。”

    郎中这才明白李代的意思。

    还别说,听李代这么一说,郎中也觉得此法可行。

    “王爷,可用蜂蜜直接调合药粉。”

    “不仅能锁住药效,还能防止腐败。”

    “一举数得。”

    李代听罢,摇了摇头。

    蜂蜜那东西是便宜货吗?

    你是想让小爷破产,是不是。

    郎中见李代摇头,沉吟片刻说道:

    “可用豕脂熬制,配以黄丹,亦可成膏。”

    用猪油熬药?

    李代还是第一次听说,当即就被吓了一跳。

    猪油做成的膏药,敷在伤口上面,那伤口还能好吗?

    不得不说,古人的脑袋里,同样装了许多奇思妙想。

    李代心中,其实早就有了一个,既便宜,又实惠,还好操作的主意。

    当即放开了手脚。

    把竹节上的草布塞子,取了下来。

    从里面倒出几个生有倒刺的草棍,还有几片叶子。

    叶片呈羽毛状,边缘有细齿。

    “这是鬼针草,想必你对此不会陌生吧?”

    郎中点了点头。

    李代继续说道:

    “小王发现它的茎叶汁水很黏,用它来熬水,定能做出黏糊糊的药膏来。”

    郎中取过一根鬼针草的根茎,将其掰断,仔细感受了一下。

    “王爷,像这样汁水黏的药草,还有很多。”

    “小人记得《神农本草经》里面就记载有芦荟,石斛,还有……”

    李代笑了,小爷还知道仙人掌,木薯,山药,秋葵呢。

    对了,四川那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