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不在低谷时买进,而是在上涨途中买进(3/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力量强大,是一个较为可靠的买入信号。

    相反,如果价格上涨但成交量却逐渐萎缩,这可能暗示上涨动力不足,市场参与者的买入意愿在减弱。尽管价格暂时上涨,但缺乏足够的买盘支撑,趋势可能难以持续,甚至可能出现反转。

    例如,一只股票在连续上涨几天后,成交量从高峰逐渐下降,而价格涨幅也逐渐收窄,这可能是上涨趋势即将结束的预警信号。

    (三)市场情绪和资金流向的观察

    市场情绪是投资者对市场的整体看法和感受,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衡量。投资者信心指数是一个常用的指标,当投资者信心高涨时,通常意味着市场情绪乐观,上涨趋势可能延续。

    恐慌指数(VIx)则反映了市场的恐慌程度。当恐慌指数下降时,表明市场情绪稳定,有利于上涨趋势的发展。

    此外,资金流向数据可以提供有关大资金的动向。如果大量资金持续流入某个板块或资产,往往预示着上涨趋势的延续。例如,通过观察资金流向发现,某一行业在连续多周内都有大规模的资金净流入,同时该行业内的股票价格普遍上涨,这可能是一个在上涨途中买进的好时机。

    六、上涨途中买进的风险与应对

    (一)追高的风险及可能的损失

    上涨途中买进最大的风险之一就是追高。当价格已经经历了大幅上涨后,投资者可能会因为贪婪或盲目跟风而在高位买入。此时,资产的估值可能已经过高,价格回调的风险大大增加。

    例如,在一轮牛市中,某只股票的价格在短时间内已经翻倍,投资者受到市场狂热情绪的影响,在高位买入。但随后市场情绪转变,股票价格迅速回调,投资者可能会遭受巨大的损失。

    另一种可能的情况是,投资者误判了趋势的持续性,以为价格会继续上涨,但实际上趋势已经接近尾声。当趋势反转时,投资者可能会被困在高位,无法及时止损。

    (二)应对策略,如止损设置和仓位控制

    为了应对追高的风险,设置合理的止损位至关重要。止损位是投资者预先设定的一个价格水平,当资产价格下跌到该水平时,自动卖出以限制损失。止损位的设置可以基于技术分析的支撑位、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

    例如,如果投资者在买入一只股票时,将止损位设置在买入价格下方 10%的位置。一旦股票价格下跌达到这个水平,系统会自动卖出,避免进一步的损失。

    仓位控制也是降低风险的重要手段。即使投资者对某个上涨趋势非常有信心,也不应将全部资金投入到一个资产中。通过分散投资和控制每个资产的仓位,可以避免单个投资的大幅损失对整个投资组合造成严重影响。

    例如,投资者可以将资金分配到多个不同的资产类别和个股中,每个投资不超过总资金的 20%。这样,即使某个投资出现了较大的损失,也不会对整体资产造成致命的打击。

    此外,投资者还可以采用逐步建仓的方式,在上涨趋势中分批买入。这样可以平均成本,降低一次性买入在高位的风险。

    七、与低谷买进策略的比较

    (一)低谷买进的潜在收益和风险

    低谷买进策略的潜在收益无疑是巨大的。如果投资者能够准确判断市场底部并在最低点买入,那么在价格回升到正常水平甚至更高时,将获得丰厚的利润。

    例如,假设一只股票从 100 元跌至 20 元的谷底,投资者在 20 元买入,当股票价格回升至 100 元时,投资回报率高达 400%。

    然而,这种策略的风险也是极高的。首先,准确判断市场底部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市场的底部往往是在事后才能被确认。投资者很容易因为过早买入而遭受进一步的损失。

    其次,即使投资者成功地买到了底部,但价格在底部停留的时间可能会很长,资金的机会成本很高。而且,在等待价格回升的过程中,投资者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二)两种策略在不同市场环境中的表现

    在熊市末期或市场触底反弹的初期,低谷买进策略可能更具优势。因为在这个阶段,资产价格已经被严重低估,市场的恐慌情绪达到顶点,一旦出现反转的迹象,价格的上涨空间巨大。

    例如,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股票市场暴跌,许多优质股票的价格跌至历史低位。那些有勇气在这个时候采用低谷买进策略的投资者,在随后的市场复苏中获得了惊人的回报。

    然而,在市场趋势已经明确向上的阶段,上涨途中买进策略通常能更快地获取收益。此时,市场的积极因素已经得到充分体现,价格上涨的动力强劲,投资者可以顺势而为。

    但在波动剧烈、趋势不明确的市场中,两种策略都面临较大的挑战。低谷买进可能会导致投资者过早买入并承受进一步的损失,而上涨途中买进则容易受到虚假突破和价格回调的影响。

    八、利弗莫尔这一观点的局限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