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郑假命伐宋(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请成不获,边吏遂妄疑吾二国有隙,擅行侵掠,寡人闻之,卧不安枕,今将所俘人口辎重,尽数纳还,遣下臣颍考叔谢罪,寡人愿与君结兄弟之好,惟君许焉。

    注:1.【膺:ying,接受、获得。忝tian: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亦忝为王臣:也身为周王朝的大臣】

    2.【共效屏藩:共同为周王室效命,抵御外族的入侵】

    3.【请成:请求和解、讲和】

    陈侯看完,知道郑庄公是出于至诚,诚心修好。就热情隆重地招待颍考叔,并派遣公子佗报聘。

    注:【报聘bào pin,意思是派使臣回访他国】。

    于是陈、郑两国交好。

    郑庄公看到陈国已经被安抚下来,不会再帮助宋国了,于是就与大夫祭足商议攻打宋国的事。

    大夫祭足上奏说:“宋国是个大国,而且爵位是公爵,朝廷都高看一眼,不可轻易挑战。主公曾经想要去京城朝觐天子的事已经很久了,因为与齐侯在石门的盟约之会、又遇到卫国州吁的五国兵困城门,耽搁至今。现在正好可以前往京城朝觐天子,向天子致歉,表明心意。此行一是朝觐天子,二是可以借此行之名,假借天子的旨意,号召齐、鲁两国一起讨伐宋国。师出有名,士气满满,所向披靡,无往不胜了。”

    此事发生在周桓王三年,也就是公元前717年。

    郑庄公于是就命世子忽监国,临时执政。

    然后与大夫祭足前往京城朝觐天子。

    此时正是年终岁尾,各诸侯国的君主都来朝中贡税祝贺。

    周公黑肩劝谏天子,要隆重迎接郑伯,借以给各位诸侯做个榜样:做错了事没有关系,只要悔改,还拿天子当领导,那就还是个好同志嘛(劝王加礼于郑,以劝列国)!

    周桓王向来不喜欢郑伯,又想起郑国在京郊带兵偷割粮食的事情,心中愤恨不已、怒气勃勃,对郑庄公说:“你的国内今年收成还好吧?”

    郑庄公回答:“托吾王如天洪福,今年我的国内无灾无祸,雨露滋润,五谷丰登(托赖吾王如天之福,水旱不侵)。”

    周桓王说:“幸好今年是个好年份,温国的庄稼和我京城的庄稼,都可以自己留着吃了哈(幸而有年,温之麦、成周之禾,朕可留以自食矣)。”

    郑庄公见周桓王拿风凉话讽刺自己,话不投机,无言以对,于是,匆忙告辞。

    周桓王也不设宴,也不赠贿,只是派人丢给他十车的谷物,并说:“权当是准备饥荒时侯备用吧。”

    注:【赠贿:zeng hui,赠送财物。《左传·昭公五年》:“入有郊劳,出有赠贿。”杜预注:“去则赠之以货贿”。《东周列国志》第六回:“庄公见桓王言语相侵,闭口无言,当下辞退。桓王也不设宴,也不赠贿,使人以黍米十车遗之曰:'卿以为备荒之资。”】

    郑庄公非常后悔这次的京城之行,对祭足说:“你劝我入朝觐见,如今天子口出怨言,没有原谅我的意思,还拿这点粮食再次嘲讽我。我想要推辞,不接受这些东西,该怎么回复天子呢?”

    祭足回答到:“诸侯之所以尊重郑国,是因为我郑国世代在朝中担任要职,在天子的身边,对天下大事有话语权。天子所赐的东西,无论大小贵贱,都是荣誉。主公如果推辞不接受,那就表明要与朝廷闹掰了。我们郑国如果失去了周王朝的体制,那就成了民营企业家了,那时候天下诸侯谁会搭理你呢?”

    俩人正议论着呢,忽然周公黑肩来了,以私人的名义赠送彩缯(zeng彩色的绢帛)两车,言语温和,连声抱歉,唠起家长里短好久才离开。

    郑庄公问祭足:“周公这是什么意思啊?”

    祭足回答:“周桓王现在有两个儿子,长子名沱,次子名克。天子宠爱次子,现在周公是次子的老师,将来必将有废长立幼的事发生。所以,今天周公来与我郑国示好,以后可以请求我们做外援,帮助他实现争夺王位的计划。主公现在收到周公的彩缯,正好借题发挥。我们此次来京城觐见,邻国诸侯必定都知道了。现在将周公所赐的彩缯,分开放置在十个车子之上,外面用锦袱(华丽的包袱)覆盖,再在车上放置艳丽的刀枪弓箭,车子驶出京城之后,大力宣扬这是天子所赐,天子对宋公欠缺贡税不满,郑国奉承王命,率兵讨伐。据此征召各国,责令出兵,有不服从的,就以违抗天子诏令处理。这么重大的事情,各路诸侯不敢不信,必然服从。宋国虽然是个大国,难道他敢抗拒天子诏令的军队吗(宋虽大国,其能当奉命之师乎)?”

    郑庄公依言行事,出京城后一路宣扬。

    消息传到宋国,宋殇公感到震惊害怕,马上派遣使臣告知卫宣公。

    注:1.【宋殇公,子姓,宋氏,名与夷,宋宣公之子,前719年-前710年在位。

    宋宣公在位时,立与夷为太子。宋宣公临死前,舍弃儿子与夷,传位给其弟宋穆公。前720年,宋穆公病重。宋穆公不负兄恩,舍弃儿子公子冯,传位给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