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容易,做称职的父母很难》(一)(5/11)
到的地方。而且,家里的电源插座不要随意搁置,因为小孩子对一些小的空洞特别好奇,一旦发现,就会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细小的手指去抠。如果是带电的插座孔,他(她)将小指头探进去的后果该有多么可怕啊!
孩子学会走路以后,他(她)的活动范围不断增大,随时有可能遭到意外伤害的机会也会随之增加。这个时候,父母不但要保护孩子不要让门缝夹住小手、电梯挤住小脚这样的危险情况发生,而且马路上眼花缭乱见缝插针的自行车、飞驰的汽车、不翼而飞的下水井盖,甚至公园里的假山和湖水,对于小孩子来说都是无处不在的危险。因此,只要孩子在身边,父母亲就必须处处留心,时时留意;尤其是带孩子外出的父母,绝不可以掉以轻心,自顾走自己的路。在一些边远地区的集镇和农村,好多人的安全意识很差,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开启电动机的场所不加防护措施是常有的事情;孩子倘若好奇伸手去摸飞速传动的皮带,后果不堪设想。还有,孩子跟随父母去井台打水,当父母挑水走后,孩子好奇,去井口查看水是怎么上来的,失足掉入水井内丧生者也不少见。而这些,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父母多加小心,并告诫孩子这样做的后果,这一类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此外,父母亲也应该掌握一些既简单又行之有效的急救知识,以备在孩子一旦遭遇紧急情况时,可以用来成功地救护孩子。比如小孩子突发呛食,或者被硬币等小东西卡住气管时都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但只要发现及时,赶快将小孩倒提起来适当用力拍打背部,就可以很快化险为夷,呛在气管里的饭食或卡在喉咙里的硬币会很容易地被震落出来。但如果父母不懂得这个简单的急救常识,那么,即使拨打120也很可能会延误时机;因为食物或硬币一旦堵塞气管,几分钟之内就会危机孩子的生命,或者造成严重的后果。
随着孩子逐渐懂事,父母亲应该随时给孩子灌输有关自身安全和环境安全方面的知识,教育孩子了解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识,让孩子学会主动防范危险的发生,从而确保孩子安全、健康地成长。
话题7:教孩子认知周围世界的技巧
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周围世界内所有的一切都是既陌生又新鲜的,他(她)总是在眨动着明亮的小眼睛好奇地探寻着一切引起自己巨大兴趣的人和物。因此,父母亲要深刻领悟寓教于乐,连贯思维,类比模拟等教育理念,在孩子成长的不同年龄段,学会用朗朗上口的语言,生动活泼的语调和表情,将有关的信息实时传授给幼小的孩子。
比如,父母可以为半岁之内的孩子选择颜色鲜艳、结构简单、带有声响的玩具(如手摇铃、拨浪鼓等)逗孩子玩儿,让孩子聆听、观看、抓摸这些玩具,常常会使孩子高兴得手舞足蹈。父母要经常鼓励孩子自己动手抓握玩具,这样有利于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每当孩子玩儿某一样东西的时候,都要轻声地讲给他(她)听。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亲要有意识、有计划地教孩子认识日常用品。
又比如,当你抱着咿呀学语的孩子在盛开各色鲜花的花坛边散步时,不妨用手指着不同颜色的花朵告诉他(她):“红色的花。黄色的花,粉色的花……”,但你一定不要认为已经将各种颜色的花都说给孩子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还要紧接着再来一个统揽众花的手势,然后加上一句:“这么多五颜六色的花,多美呀!”。事实上,这样的观察和表达方式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非常简单的续贯思维模式,不但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可以引导孩子学会有条理地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此外,父母亲在和孩子说话时,既要注意采用标准的发音、选用准确优美的词句和轻柔的语调,还要尽量避免罗罗嗦嗦地说一些无关紧要的废话。如果父母亲在和孩子说话时废话太多,就很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这样做,不但会使孩子养不成条理思维的好习惯,而且对于正在学说话的孩子来说,他(她)又怎么可能学会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呢?
在英语里,mother tongue是母语的意思,直译成中文就是“妈妈的舌头”。这可真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知的真理!她说明,母语是妈妈舌头的功劳,而母语就是我们每一个人从小学说的话啊!因此,为了培养孩子具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父母亲不但在教孩子说话之初就应该认真抓起,更重要的是一定要精心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话语表达氛围。
话题8: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
一个人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从幼儿时期开始逐步养成的,而饮食习惯的养成又首先是从孩子的进餐习惯开始的。我们都知道,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但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非常有好处,而且这个好习惯还会进而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健康和幸福。所以,每一个做父母的人,都必须为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而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目前,国外一些比较进步的家教理念都非常重视餐桌教育,比如,英国的餐桌教育就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进餐礼仪、进餐习惯和环保意识。为了让孩子从小懂得在餐桌上像“
孩子学会走路以后,他(她)的活动范围不断增大,随时有可能遭到意外伤害的机会也会随之增加。这个时候,父母不但要保护孩子不要让门缝夹住小手、电梯挤住小脚这样的危险情况发生,而且马路上眼花缭乱见缝插针的自行车、飞驰的汽车、不翼而飞的下水井盖,甚至公园里的假山和湖水,对于小孩子来说都是无处不在的危险。因此,只要孩子在身边,父母亲就必须处处留心,时时留意;尤其是带孩子外出的父母,绝不可以掉以轻心,自顾走自己的路。在一些边远地区的集镇和农村,好多人的安全意识很差,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开启电动机的场所不加防护措施是常有的事情;孩子倘若好奇伸手去摸飞速传动的皮带,后果不堪设想。还有,孩子跟随父母去井台打水,当父母挑水走后,孩子好奇,去井口查看水是怎么上来的,失足掉入水井内丧生者也不少见。而这些,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父母多加小心,并告诫孩子这样做的后果,这一类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此外,父母亲也应该掌握一些既简单又行之有效的急救知识,以备在孩子一旦遭遇紧急情况时,可以用来成功地救护孩子。比如小孩子突发呛食,或者被硬币等小东西卡住气管时都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但只要发现及时,赶快将小孩倒提起来适当用力拍打背部,就可以很快化险为夷,呛在气管里的饭食或卡在喉咙里的硬币会很容易地被震落出来。但如果父母不懂得这个简单的急救常识,那么,即使拨打120也很可能会延误时机;因为食物或硬币一旦堵塞气管,几分钟之内就会危机孩子的生命,或者造成严重的后果。
随着孩子逐渐懂事,父母亲应该随时给孩子灌输有关自身安全和环境安全方面的知识,教育孩子了解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识,让孩子学会主动防范危险的发生,从而确保孩子安全、健康地成长。
话题7:教孩子认知周围世界的技巧
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周围世界内所有的一切都是既陌生又新鲜的,他(她)总是在眨动着明亮的小眼睛好奇地探寻着一切引起自己巨大兴趣的人和物。因此,父母亲要深刻领悟寓教于乐,连贯思维,类比模拟等教育理念,在孩子成长的不同年龄段,学会用朗朗上口的语言,生动活泼的语调和表情,将有关的信息实时传授给幼小的孩子。
比如,父母可以为半岁之内的孩子选择颜色鲜艳、结构简单、带有声响的玩具(如手摇铃、拨浪鼓等)逗孩子玩儿,让孩子聆听、观看、抓摸这些玩具,常常会使孩子高兴得手舞足蹈。父母要经常鼓励孩子自己动手抓握玩具,这样有利于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每当孩子玩儿某一样东西的时候,都要轻声地讲给他(她)听。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亲要有意识、有计划地教孩子认识日常用品。
又比如,当你抱着咿呀学语的孩子在盛开各色鲜花的花坛边散步时,不妨用手指着不同颜色的花朵告诉他(她):“红色的花。黄色的花,粉色的花……”,但你一定不要认为已经将各种颜色的花都说给孩子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还要紧接着再来一个统揽众花的手势,然后加上一句:“这么多五颜六色的花,多美呀!”。事实上,这样的观察和表达方式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非常简单的续贯思维模式,不但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可以引导孩子学会有条理地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此外,父母亲在和孩子说话时,既要注意采用标准的发音、选用准确优美的词句和轻柔的语调,还要尽量避免罗罗嗦嗦地说一些无关紧要的废话。如果父母亲在和孩子说话时废话太多,就很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这样做,不但会使孩子养不成条理思维的好习惯,而且对于正在学说话的孩子来说,他(她)又怎么可能学会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呢?
在英语里,mother tongue是母语的意思,直译成中文就是“妈妈的舌头”。这可真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知的真理!她说明,母语是妈妈舌头的功劳,而母语就是我们每一个人从小学说的话啊!因此,为了培养孩子具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父母亲不但在教孩子说话之初就应该认真抓起,更重要的是一定要精心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话语表达氛围。
话题8: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
一个人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从幼儿时期开始逐步养成的,而饮食习惯的养成又首先是从孩子的进餐习惯开始的。我们都知道,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但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非常有好处,而且这个好习惯还会进而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健康和幸福。所以,每一个做父母的人,都必须为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而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目前,国外一些比较进步的家教理念都非常重视餐桌教育,比如,英国的餐桌教育就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进餐礼仪、进餐习惯和环保意识。为了让孩子从小懂得在餐桌上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