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容易,做称职的父母很难》(一)(4/11)
答应了,并且马上给她纸和笔。只见她学着我的样子端坐在书桌前,很小心地将稿纸(就是小学生写作文用的那种纸)铺平了,然后非常认真地开始在上面划线条,每一行方格上划一条,从头到尾,划得特别均匀。一张稿纸全部划满后,她说:“我写好了,和你写的一起寄给爸爸吧!”
我问她:“你给爸爸写了什么呀?”
她很认真地说:“我写的是:爸爸我想你啦,你快回来吧!”
就这样,我们母女俩的信一起寄到了远方爱人的手里。当然,女儿信中的内容我已经在我写的信中进行了“翻译”。后来,我爱人出差归来时,将这封信完好地带了回来,成了我们家的一件非常宝贵的珍藏品。
我在这里讲这些小插曲的目的,只是希望父母亲能够从中解析一些小孩子的心灵世界,并且一定要学会用自己无私的爱心,精心呵护孩子那特别纯真美好的心灵;一定要尽量地了解他(她)的所思所想,并及时给予支持、鼓励和赞赏。
然而在事实上,我们大概永远也不可能真正透彻地了解小孩子的内心所想。但不要紧,只要我们有这个意识就可以了。记住,在抚育孩子的每一天里,都要尽量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尽可能地读懂孩子的心灵世界,然后有针对性地适当做一些有益的引导和游戏,这对于幼小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育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他(她)可以应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与孩子的沟通在这个阶段会容易许多。但是,当孩子进一步长大,开始有了较强的独立思考意识之后,读懂孩子又会变得困难起来。所以,做父母一定的要牢记一条宗旨:要想读懂自己的孩子,必须放下家长的“架子”,永远做孩子的好朋友。这样,孩子才愿意与你敞开心扉,你才能实时掌握孩子的所有想法,从而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以必要的督促和提示,确保孩子能够一直沿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经常听到有的家长埋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学习不认真啦、捣蛋让人嫌啦……,但事实上,这都怪不得孩子,而是做父母的太不及格了。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有一扇门,错就错在你没有找到进入孩子内心世界的那把钥匙,所以总觉得教育孩子无从下手。
读懂孩子,是一门艺术。作为父母,一定要掌握这门艺术,要善于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努力争取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都可以轻松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同喜同乐,或者可以说,是和孩子共同成长。
话题5:健康永远比聪明更重要
养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是每一对父母的最大愿望,但你必须明白,如果一定要将两者权衡取其重时,健康远比聪明重要得多。因此,父母应该随时关心孩子的身体状况,确保他(她)拥有一个非常健康的体魄,在此基础上,再关注孩子在其他技能方面的培养。
试想一下,一个智力超常,但成天病殃殃的孩子,你还能希望他(她)成长为多么有用的人才呢!当然,身体状况很差,但颇有建树的例子国内外还是有一些的,比如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我国的张海迪,以及残奥会上那些身残志坚,不屈服于命运的人。他(她)们的成功固然让人由衷地敬佩,事迹也感人至深,但且不说他(她)走向成功的每一步该是多么得不容易,又有哪个做父母的会不为自己孩子的艰难成长而不泣血呢!我想,倘若可以用那些辉煌的成功来换取孩子的健康的话,100%的父母都会毫不犹豫地做这个交易!然而,一些事情一旦成为事实,又岂能以父母的意志为转移呢。所以,关注孩子的健康应该是每一对父母的首要责任,也是最大责任。
孩子健康,全家安逸!只有在安逸和谐的情况下,所有的家庭成员才能安心地做好各自应该做,和必须做的所有事情。
当然,这里所说的健康只是狭义上的身体健康。如果延展开来讲,“健康”应该包括身体方面的健康和心理方面的健康。身体方面的健康比较容易理解,但心理健康的含义就比较复杂了,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解释清楚的。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既与其思想品德有关,也与其身体的健康状况有关。在很多时候,个体生命在身体方面的健康和心理方面的健康还会相互影响。所以,做父母的应该关注孩子在身体上和心理上两个方面的健康,努力培养具有健康体魄和健全人格的孩子。因为这两者是孩子顺利成才的基础条件,也是家庭幸福的基石。
话题6:关注孩子,远离危险
幼小的孩子缺乏危险意识,这就要求做父母的必须具备足够的防范意识,确保孩子远离危险。事实上,有许多意外伤害本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是由于父母亲一时的疏忽大意,结果就酿成了不可挽回的可怕后果,只能是遗憾终身。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什么东西都愿意往嘴里塞,都想用小手去抓摸,因此,纽扣、硬币等容易被孩子误吞的小东西,刀、剪、锥子、缝衣针等容易割伤和扎伤孩子的物件,以及有可能被孩子套在脑袋上玩儿,而很容易造成孩子窒息的塑料袋都必须仔细地收拾好,绝对不可以放置在孩子可以够得
我问她:“你给爸爸写了什么呀?”
她很认真地说:“我写的是:爸爸我想你啦,你快回来吧!”
就这样,我们母女俩的信一起寄到了远方爱人的手里。当然,女儿信中的内容我已经在我写的信中进行了“翻译”。后来,我爱人出差归来时,将这封信完好地带了回来,成了我们家的一件非常宝贵的珍藏品。
我在这里讲这些小插曲的目的,只是希望父母亲能够从中解析一些小孩子的心灵世界,并且一定要学会用自己无私的爱心,精心呵护孩子那特别纯真美好的心灵;一定要尽量地了解他(她)的所思所想,并及时给予支持、鼓励和赞赏。
然而在事实上,我们大概永远也不可能真正透彻地了解小孩子的内心所想。但不要紧,只要我们有这个意识就可以了。记住,在抚育孩子的每一天里,都要尽量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尽可能地读懂孩子的心灵世界,然后有针对性地适当做一些有益的引导和游戏,这对于幼小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育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他(她)可以应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与孩子的沟通在这个阶段会容易许多。但是,当孩子进一步长大,开始有了较强的独立思考意识之后,读懂孩子又会变得困难起来。所以,做父母一定的要牢记一条宗旨:要想读懂自己的孩子,必须放下家长的“架子”,永远做孩子的好朋友。这样,孩子才愿意与你敞开心扉,你才能实时掌握孩子的所有想法,从而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以必要的督促和提示,确保孩子能够一直沿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经常听到有的家长埋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学习不认真啦、捣蛋让人嫌啦……,但事实上,这都怪不得孩子,而是做父母的太不及格了。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有一扇门,错就错在你没有找到进入孩子内心世界的那把钥匙,所以总觉得教育孩子无从下手。
读懂孩子,是一门艺术。作为父母,一定要掌握这门艺术,要善于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努力争取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都可以轻松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同喜同乐,或者可以说,是和孩子共同成长。
话题5:健康永远比聪明更重要
养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是每一对父母的最大愿望,但你必须明白,如果一定要将两者权衡取其重时,健康远比聪明重要得多。因此,父母应该随时关心孩子的身体状况,确保他(她)拥有一个非常健康的体魄,在此基础上,再关注孩子在其他技能方面的培养。
试想一下,一个智力超常,但成天病殃殃的孩子,你还能希望他(她)成长为多么有用的人才呢!当然,身体状况很差,但颇有建树的例子国内外还是有一些的,比如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我国的张海迪,以及残奥会上那些身残志坚,不屈服于命运的人。他(她)们的成功固然让人由衷地敬佩,事迹也感人至深,但且不说他(她)走向成功的每一步该是多么得不容易,又有哪个做父母的会不为自己孩子的艰难成长而不泣血呢!我想,倘若可以用那些辉煌的成功来换取孩子的健康的话,100%的父母都会毫不犹豫地做这个交易!然而,一些事情一旦成为事实,又岂能以父母的意志为转移呢。所以,关注孩子的健康应该是每一对父母的首要责任,也是最大责任。
孩子健康,全家安逸!只有在安逸和谐的情况下,所有的家庭成员才能安心地做好各自应该做,和必须做的所有事情。
当然,这里所说的健康只是狭义上的身体健康。如果延展开来讲,“健康”应该包括身体方面的健康和心理方面的健康。身体方面的健康比较容易理解,但心理健康的含义就比较复杂了,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解释清楚的。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既与其思想品德有关,也与其身体的健康状况有关。在很多时候,个体生命在身体方面的健康和心理方面的健康还会相互影响。所以,做父母的应该关注孩子在身体上和心理上两个方面的健康,努力培养具有健康体魄和健全人格的孩子。因为这两者是孩子顺利成才的基础条件,也是家庭幸福的基石。
话题6:关注孩子,远离危险
幼小的孩子缺乏危险意识,这就要求做父母的必须具备足够的防范意识,确保孩子远离危险。事实上,有许多意外伤害本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是由于父母亲一时的疏忽大意,结果就酿成了不可挽回的可怕后果,只能是遗憾终身。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什么东西都愿意往嘴里塞,都想用小手去抓摸,因此,纽扣、硬币等容易被孩子误吞的小东西,刀、剪、锥子、缝衣针等容易割伤和扎伤孩子的物件,以及有可能被孩子套在脑袋上玩儿,而很容易造成孩子窒息的塑料袋都必须仔细地收拾好,绝对不可以放置在孩子可以够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