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李信敢不敢来京?(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信封王。

    天下轰动。

    六千兵马歼灭铁巴帖二十余万大军,虽然引起极大争议,但是李信封王,代表朝廷认可了李信的军功。

    皇帝亲自下旨,为李家平冤昭雪,亲自去李家祖坟祭祀。

    李家因先帝宣政年间,被宣政皇帝所抄家问斩。李家当年的家主李雄被菜市口斩首,李信父亲、叔伯被斩首。

    如果不是当年李信年幼,怕是也免不了挨一刀。

    李家女眷被充入教坊司,今日已经无一人存活。

    李家只剩下李信这一个独苗,李信之祖李安当年军功赫赫,名震天下,却被宣政帝问斩,如今庆和帝为李家平冤昭雪,政治目的极为明显。

    纵然是如此,当年依附李家,背叛李家,对李家落井下石,李家政敌无不是人心惶惶。

    家大业大的北静郡王府一脉,自然无惧李信,但是多少还是心中不安。

    特别是贾家。

    不仅是不安,甚至是悔的肠子都青了。

    “唉...”

    荣庆堂中,传来一声叹息。

    贾史氏坐在小榻上,原本高乐的心态,在听到这消息之后有些崩:“当年你们瞒着我,说李家血脉断绝,现在李信封王即将归来。我贾家这是失信于人,被世人唾弃!”

    贾史氏什么都清楚,什么都明白。

    但是有些事情她不能背。

    如果当年婚约还在,李信封王归来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迎娶未婚妻为王妃。

    郡王妃...

    尊贵不可言。

    虽比不上皇妃,但是大姑娘入宫,想要成为帝妃,尚不知道何年何月。

    而王妃,本来唾手可得,就在眼前。

    “老太太。”

    邢氏在一旁劝道:“当年也是二老爷误信于人,王家家主可能也是被人蒙骗,没有查证之下,犯下这种错误...”

    邢氏明着辩解,实际上矛头直指王家,将过错都推给了王家。

    在这荣国府,二房太太可就是王家家主之姊!

    邢氏的矛头,实际上就是二房。

    王氏原本闭着眼睛,嘴里念念有词,手中佛珠转动猛然一顿,睁开了双眼,眸子里闪过一抹不善。

    大太太,不放过任何打压二房的机会啊。

    可惜...

    小门小户出身,目光太短浅。

    “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

    嫁过来没有两年的大房奶奶王氏王熙凤,八面玲珑的性格,早已经成为贾家最长,地位最尊的贾史氏最喜欢的孙媳妇。

    加之她乃是王家嫡女出身,二房太太又是其姑母,在这里,说话还是有分量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当年李家那样子,谁还能料到他有朝一日还能封王不成?”

    王熙凤讥讽一笑:“李信当年在死士营,生死尚且不知道,就算是两家有口头婚约,我们贾家嫡长大姑娘,还能等他功成名就不成?等他洗刷冤屈,等他自证清白?咱们大姑娘,年后就二十岁了...”

    女子及笄之年就可嫁人。

    十七八岁都已经算是大龄,二十岁都快成老姑娘了,就算是贾家勋贵之府,二十岁的姑娘,也只能给别人去做填房,顶多就是下嫁小门小户。

    王熙凤这么一说,贾史氏心情好多了,笑道:“李信如此出色的男儿,想必也能理解贾家难处。毕竟当年代善公与建宁公李安也曾一起出兵共事,两家虽不是世交之家,当年也算是关系不错。”

    当年李信之祖李安,乃是五军都督府左都督,当年北狄猖狂,西北西南还有辽东,都有战事。

    李安每每为主将,贾代善都会为副将从军。

    也正是那段时间,才有了这一门婚事。

    贾史氏叹道:“李家当年败落,如今李信中兴李家,更盛其先祖,念及当年旧情,就让大老爷与二老爷,等着李信回京携礼去拜见。”

    “老太太...”

    王熙凤靠着贾史氏坐下:“没听有人说过么,李信祖上被抄家灭族,李信又是死士营崛起,又背叛朝廷去了草原,他呀未必敢来,要是真的来了,必然带着大军,不论传言有多夸大,李信必然打仗很厉害,朝廷也未必允许他带着大军来京...”

    贾史氏微微一愣,旋即苦笑:“人心古怪,是我太过执着。”

    被王熙凤这么一提醒,贾史氏自然明白过来。李家就是被朝廷满门抄斩,要不是当年李信年龄小,也早已经掉了脑袋。

    之后,李信崛起之后,宣政帝又因为贾家商队,北静王副将的事情,召李信回京审判。这几年,朝廷也是一直都在寻找李信,意图抓捕李信归案。

    如今,虽然李信攻打北狄立下大功,谁又知道李信相不相信朝廷?

    当真会来神京?

    他相信皇帝吗?

    就算是来了,也要带着大军来朝...而当今圣上,又是因为塞王发动宫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