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返乡!返乡!返乡!(2/3)
还须在继续观望,出头鸟不好当。
两人最终作罢。
1978年,12月27日。
这不是一个什么特别的日子,只是沙其鸣要走了,和大家开了最后一场会议,便收拾东西准备离开。
没有后世某青天大老爷离任,万人空巷,扶老携幼迎相送,只有一些听闻消息又恰巧住在林场的几十个工人,从家里走了出来,将沙其鸣送到了林场门口的沥青马路上。
沙其鸣和夫人孩子坐上了一辆黑色轿车,没错,如今不仅是军车,越野车,就连轿车也可以正常在林场与市区两地通行。
车里两个孩子刚来时一个还没上小学,一个在襁褓,现在大的马上就要上初中了,女孩也上小学了,面对离开居住五六年的林场,面对相处五六年的朋友,面对这漫山遍野的虫鸣鸟叫,两个孩子有些无所适从。
黑色轿车后面是一辆绿皮军用卡车,绿布裹着,看着挺神秘,但陈泽知道,里面最值钱的就是那个他送的,让大庆家具厂亲手打造的真皮沙发。
这几年大庆家具厂一直和林场也保持有合作,厂长李瀚海甚至想着以后把家具像林场的山货一样卖到国外去,不过听说这两年因为某些原因,自己辛苦建立的家具厂都快保不住了。
林间晚风落叶,黑色笔直的公路。
沙其鸣和陈泽穿着黑色腻子大衣,两人身材都很高大,一个一米八几,一个一米九要多,在送行的人群中鹤立鸡群。
沙其鸣先是和送行的员工们道别,而后又在说笑中和场里各个领导管理层告别,最终来到黑色轿车旁边的时候,就只剩下他和陈泽。
“什么时候上任,时间定下来了吗?”
“嗯,年后就上任,先带去市里看望刘叔叔,然后转到申阳跟母亲过个年。”
“嗯。”
简单地几句嘘寒问暖,两人再次相顾无言。
该说的话几天前已经说的差不多了,此时已经没有好说的了,好好告个别吧!
陈泽主动帮沙其鸣打开车门,
“天色不早了,到市里还要一个多钟头,走吧。”
沙其鸣这个沉稳冷面的男人,酝酿半天也同样没有说出什么感人的话,只是说了一句,
“嗯,走了,后会有期!”
晚风下,陈泽露出阳光灿烂般的笑容,同样回了一句,
“后会有期!”
而后像是想到了什么,又补充了一句:
“前程似锦,不忘初心!”
已经坐进车里的沙其鸣听到这句话,抬头望向车窗外,严肃的脸上同样露出难得的和煦笑容,摆了摆手,告别,
“不忘初心,前程似锦!”
随后,又跟坐在后座的儿女说,
“鹏鹏,圆圆,跟陈叔叔再见。”
两个小家伙听到父亲的话,很礼貌地对着车窗外地陈泽摆手,异口同声地说道:
“陈叔叔再见!”
“陈叔叔再见!”
......
陈泽望着公路上远去的黑色轿车,越来越小,逐渐消失在冬天的远山之间,直到不见踪影。
......
沙其鸣的走的第二个月,辛辛苦苦培育五六年的鱼种终于成功迎来了收获,一次大丰收,全场上下都吃到了自家林场养的鱼。
鱼肉的香味飘荡在家家户户上空。
虽然只卖了不到三万元,比之木材人参松茸不值一提,但总归是看到了回报。
大家对陈泽的议论也少了一些。
......
1979年,三月,陈泽做完了自己该做的,卸任了代理场长,并且辞去了副场长的职位,将大权交接给了一位京城来的27岁的年轻人。
......
1979年,五月,返乡的风终于刮到了春暖的花开的伊水,关于京城方面解决方案的六项提议,渐渐开始在伊水流传开来。
时间短暂倒回1978年。
1978年9月,芸南景洪农场教师、沪上知青丁惠民等人给邓写了一封公开联名信,历数了芸南广大知青的困惑、烦恼以及对生活的绝望,希望能回到自己的家乡。
1978年11月16日,丁惠民给邓写了第二封公开联名信,信上签名的知青逾万。其后,芸南七个农场的三万多知青参加了罢工,使工作瘫痪,生产停顿。
1978年12月7日,芸南知青再次向华、中央、邓写了第三封请愿信,同时,成立了农场知青北上请愿筹备组,组织北上请愿团。
1978年12月9日,知青发布了北上宣言,同日开始大罢工。罢工席卷了全省。
1978年12月16日,请愿团从芸南景洪出发,次年2月27日抵达京城。
1979年1月23日,京城召开紧急会议。
会由余副总主持,会议很快通过了针对请愿闹事问题提出的六项解决方案。
两人最终作罢。
1978年,12月27日。
这不是一个什么特别的日子,只是沙其鸣要走了,和大家开了最后一场会议,便收拾东西准备离开。
没有后世某青天大老爷离任,万人空巷,扶老携幼迎相送,只有一些听闻消息又恰巧住在林场的几十个工人,从家里走了出来,将沙其鸣送到了林场门口的沥青马路上。
沙其鸣和夫人孩子坐上了一辆黑色轿车,没错,如今不仅是军车,越野车,就连轿车也可以正常在林场与市区两地通行。
车里两个孩子刚来时一个还没上小学,一个在襁褓,现在大的马上就要上初中了,女孩也上小学了,面对离开居住五六年的林场,面对相处五六年的朋友,面对这漫山遍野的虫鸣鸟叫,两个孩子有些无所适从。
黑色轿车后面是一辆绿皮军用卡车,绿布裹着,看着挺神秘,但陈泽知道,里面最值钱的就是那个他送的,让大庆家具厂亲手打造的真皮沙发。
这几年大庆家具厂一直和林场也保持有合作,厂长李瀚海甚至想着以后把家具像林场的山货一样卖到国外去,不过听说这两年因为某些原因,自己辛苦建立的家具厂都快保不住了。
林间晚风落叶,黑色笔直的公路。
沙其鸣和陈泽穿着黑色腻子大衣,两人身材都很高大,一个一米八几,一个一米九要多,在送行的人群中鹤立鸡群。
沙其鸣先是和送行的员工们道别,而后又在说笑中和场里各个领导管理层告别,最终来到黑色轿车旁边的时候,就只剩下他和陈泽。
“什么时候上任,时间定下来了吗?”
“嗯,年后就上任,先带去市里看望刘叔叔,然后转到申阳跟母亲过个年。”
“嗯。”
简单地几句嘘寒问暖,两人再次相顾无言。
该说的话几天前已经说的差不多了,此时已经没有好说的了,好好告个别吧!
陈泽主动帮沙其鸣打开车门,
“天色不早了,到市里还要一个多钟头,走吧。”
沙其鸣这个沉稳冷面的男人,酝酿半天也同样没有说出什么感人的话,只是说了一句,
“嗯,走了,后会有期!”
晚风下,陈泽露出阳光灿烂般的笑容,同样回了一句,
“后会有期!”
而后像是想到了什么,又补充了一句:
“前程似锦,不忘初心!”
已经坐进车里的沙其鸣听到这句话,抬头望向车窗外,严肃的脸上同样露出难得的和煦笑容,摆了摆手,告别,
“不忘初心,前程似锦!”
随后,又跟坐在后座的儿女说,
“鹏鹏,圆圆,跟陈叔叔再见。”
两个小家伙听到父亲的话,很礼貌地对着车窗外地陈泽摆手,异口同声地说道:
“陈叔叔再见!”
“陈叔叔再见!”
......
陈泽望着公路上远去的黑色轿车,越来越小,逐渐消失在冬天的远山之间,直到不见踪影。
......
沙其鸣的走的第二个月,辛辛苦苦培育五六年的鱼种终于成功迎来了收获,一次大丰收,全场上下都吃到了自家林场养的鱼。
鱼肉的香味飘荡在家家户户上空。
虽然只卖了不到三万元,比之木材人参松茸不值一提,但总归是看到了回报。
大家对陈泽的议论也少了一些。
......
1979年,三月,陈泽做完了自己该做的,卸任了代理场长,并且辞去了副场长的职位,将大权交接给了一位京城来的27岁的年轻人。
......
1979年,五月,返乡的风终于刮到了春暖的花开的伊水,关于京城方面解决方案的六项提议,渐渐开始在伊水流传开来。
时间短暂倒回1978年。
1978年9月,芸南景洪农场教师、沪上知青丁惠民等人给邓写了一封公开联名信,历数了芸南广大知青的困惑、烦恼以及对生活的绝望,希望能回到自己的家乡。
1978年11月16日,丁惠民给邓写了第二封公开联名信,信上签名的知青逾万。其后,芸南七个农场的三万多知青参加了罢工,使工作瘫痪,生产停顿。
1978年12月7日,芸南知青再次向华、中央、邓写了第三封请愿信,同时,成立了农场知青北上请愿筹备组,组织北上请愿团。
1978年12月9日,知青发布了北上宣言,同日开始大罢工。罢工席卷了全省。
1978年12月16日,请愿团从芸南景洪出发,次年2月27日抵达京城。
1979年1月23日,京城召开紧急会议。
会由余副总主持,会议很快通过了针对请愿闹事问题提出的六项解决方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