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治国理政(6/1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首次穿黄色衣服上朝,百官群臣都表示祝贺。有了皇帝的带头示范,百官大臣的常服与庶民百姓相同,都穿黄袍;杨坚的朝服也是一样,唯一不同的是系以十三环金带。

    服饰改革也是文明进程很重要的一环,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代表着我们的文化习俗,小到百姓衣食住行,大到国家民族的思想统一。这是一件大事。值得注意的是,黄色在隋朝并不是皇帝特有的服色,而是流行色。

    皇帝对穿什么颜色的袍服,是没有明确的规定的。东西两周时期,天子喜欢穿青色的衣服;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衣服更是五花八门;到了秦朝,“五行学说”认为秦王朝尚水德,以黑色为贵,所以秦始皇就穿黑色的衣服;到了晋朝又崇尚金德,所以又以赤色为贵,晋朝的皇帝们都穿红色的袍服。

    南北朝时期,黄色又流行起来,无论皇帝、贵族以及平民,都可以穿黄色衣服。隋唐以后,逐渐地,黄色才成为皇帝的专用色,这是一代代皇帝提倡、规定的结果。我们熟知的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是一标志性事件,自此,黄色成为皇帝专用色才成为天下共识。

    九月二十四日,周罗睺拿下了隋军的故墅城,萧摩诃也收复了长江以北许多南陈故土。

    与此同时,隋军对吐谷浑的反击进行得比较顺利。元谐先在丰利山打败吐谷浑军队,又在青海湖打败吐谷浑太子可博汗,共俘虏、斩杀一万多人。吐谷浑举国震骇,共有王、侯三十人各自率领部落前来投降,可汗夸吕带领亲兵逃奔远方。杨坚封吐谷浑高宁王移兹裒为河南王,让他统领归降的吐谷浑部族;又任命元谐为宁州刺史,留下行军总管贺娄子干镇守凉州。

    经过这一次重创,慕容夸吕也就消失在了历史的舞台上,吐谷浑成为了隋国的附庸,隋国的西部边境再也不成问题。

    元谐回朝已是十月十二日,杨坚给他举行了隆重的表彰仪式。此时,南陈北伐的消息也传来,杨坚大笑:“早就知道陈氏不可靠,先礼后兵,呵呵,这次一定要给他们一点教训才行。长孙览、元景山何在?”

    “臣在!”二人应声而出。

    杨坚任命长孙览、元景山为行军元帅,统兵南下;高熲为监军,协调节制各路人马。杨坚此次派军南征,只是给南陈一个下马威,小小教训一下,并没有实力和能力一举灭掉南陈,故而,杨坚的重点工作还是在治国理政上。

    刚表彰完元谐等人,苏威前来报喜:“陛下,新五铢钱已造好,请陛下查看。”宦官从苏威的手里接过钱币,呈递给了杨坚。

    杨坚仔细把玩大隋帝国这新发行的五铢钱,口中不停夸赞:“不愧是苏绰的儿子呀,你真是我大隋的人才!”

    “臣惭愧,主要还是得益于陛下的大力支持,”苏威拱手后,接着介绍,“新五铢钱的背面、正面、钱身、钱孔的边缘都有凸起的轮廓,每一千枚重四斤二两。这样既能防伪,又统一了标准,方便市场流通。”

    当时,北周、北齐官方铸造的钱币多达四种,加上民间私自铸造的钱币,那就更多了,轻重大小质地都不一样,造成市场混乱。苏威掌权后,就向杨坚提议重新铸造全国统一的钱币,得到了许可。苏威很好继承了老爸苏绰的经济学思想理论体系,完全禁止使用前代古钱和民间私铸钱,在各处关口放置新五铢钱样品,凡发现和样品不符合的钱币,即没收入官予以销毁。

    “好,好,好。”杨坚长舒一口气。

    “陛下,臣亦有喜讯禀告。”高熲笑着说。

    “哦?快快说给朕听!”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等奉旨修订的《大隋律》已初步完成,因此特地告喜!”高熲看了看杨素、裴政等人,他们直接相互点头致意。

    新的政权需要新的法律。北周、北齐虽然各自都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但由于宇文邕、宇文赟提倡的重刑重罚,致使“内外恐怖,人不自安”,已不适用于新的王朝。杨坚在登基之初,就下令高熲、郑译、杨素、裴政、常明、韩濬、李谔、柳雄亮等人重修律令。当然,编修法律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高熲不过是挂名而已,实际工作还是专家裴政在做。

    裴政熟悉前代典故,通晓执政之道,于是汇集魏、晋旧律,下迄南齐、南梁各朝各代的因循变革,轻重宽严,取其量刑适当的作法或规定,编订为新律。当时参与修订的有十余人,凡有疑难的地方,都由裴政裁定。因为后来杨广也对隋律进行了一次修订,所以这一部律法被称为《开皇律》,也就是以杨坚的年号命名的。

    “很好,具体说。”

    于是,大家把目光一致投向了裴政,裴政在朝堂上拿着律令的样本,边走边说,侃侃而谈。

    要说整个两晋南北朝,绕不开的法律巅峰那就只能是《北齐律》了。而《开皇律》就是以《北齐律》为蓝本进行的修订,由此可见高洋兄弟对法律工作的巨大贡献和影响力。《开皇律》的全部完成,要等到两年以后,苏威等人继续删繁就简才最终完成,这里就一次性展开讲述了。

    《开皇律》共计十二篇、五百条,其篇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