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治国理政(9/11)
,此处为政不值一提,不知你能否去远一点的地方挑战一下呢?“
”陛下,微臣愿意前往,不论哪儿,我一定能把它治理好!“梁彦光拍着胸脯说。
”好,你可不要让朕失望!“
于是,杨坚把梁彦光调任相州刺史,希望他能再接再厉,去管理邺城这个特别的城市。北齐灭亡后,王公大臣都被迁入了关中,邺城只剩下一些手工业者、商人、乐户(专门以音乐歌舞为业的贱民)等居住,因为民风刻薄狡诈。杨坚把梁彦光弄到这里,一方面希望他能改善这里的情况,另一方面是检验梁彦光随机应变因地制宜的为政能力。
这里有必要交代下梁彦光的后续表现。梁彦光到任后,原来那一套无为而治就不奏效了,当地的百姓称他为”戴帽的饴糖“,也就是软柿子的意思。后来,杨坚听到了这些传闻就免了梁彦光的官,又把他调任别处。梁彦光不服呀,他越想越气,一心想要证明自己不是软柿子。一年以后,梁彦光请求再任相州刺史,杨坚拗不过便答应了他。
相州的土豪劣绅听说梁彦光再次来相州任职,都纷纷嗤笑他。梁彦光到相州后,一改之前的和事佬作风,采用分化瓦解的办法对付土豪,联络同在相州为官的樊叔略,惩治不法,审理案件,料事如神,雷厉风行,故而土豪劣绅纷纷潜逃,相州境内社会秩序大为好转。
梁彦光又招致了一些名儒,在各地建立乡学,亲自主持考试,表扬奖励勤奋用功的学生,并开除那些懒惰不求上进的学生。对于被州郡荐举的秀才,他亲自在邺城郊外设宴为他们送行,并资送路费。
梁彦光的搭档樊叔略也不是一般人。樊叔略的父亲在东魏为官,因为站队孝武帝元修,被高欢杀害。樊叔略后来逃到关中,先后得到了宇文泰、宇文护、宇文宪、宇文邕的重用,在灭北齐和平尉迟迥的战争中表现优秀。梁彦光举荐樊叔略到长安任职,杨坚大为满意,下令全国嘉奖樊叔略,并让他担任司农卿。
就在杨坚在岐州调研巡查期间,杨尚希、苏威、柳彧等人各自领命,带领小分队前往岐州下面的郡县去走访调研,收集了第一手基层治理的问题和难题。自古皆然,成绩需要让领导来看到,奖励要交给领导,好人领导来做;反过来,问题嘛自然是让下属去发现,坏事和惩罚就让马仔去做,不然领导的面子何在?
十一月初一,杨坚一行来到新丰县(西安市灞桥区刘家村一带),不自主地停留了下来。时任新丰令的是房恭懿,他的名气和政绩在京畿地区是最好的。房恭懿父祖辈在北齐为官,他本人也在北齐各地做过县令,有行政经验,北齐亡后进入北周、隋朝官场。杨坚赏赐了房恭懿大量粟米钱帛,并拉着他的手,一起走向御榻入座,虚心向他求教治理百姓的办法;一边等着雍州各县一把手来汇报工作。
每月初一,雍州(首都长安所在省份)所有县令都需要进京朝见天子汇报工作,这是隋朝的一项制度。这一次,杨坚刚好初一来到新丰县,便在新丰举行各县汇报座谈会。
人都到齐后,杨坚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房恭懿一心想着国家,爱护黎民百姓,这实在是上天和祖先保佑我大隋王朝。朕如果视而不见,不加奖赏,那么上天和祖先一定会责备我。你们都应该向他学习。”随即,杨坚提升房恭懿为海州刺史。
经过杨坚这么一番政治秀,天下州县官吏大多称职,能够勤政爱民,致使社会安定,百姓富庶。隋朝境内像房龚懿、樊叔略、梁彦光这样的能臣,可以说如过江之鲫。
十二月二十五日,巡查工作结束,杨坚回到长安。次日,杨坚召集巡查组开展总结会议。
“都谈谈吧,好消息都给朕听了,好人也让朕做了,说说你们在这次岐州之行中发现的问题吧。”杨坚毕竟也在北周当过皇帝的马仔,知道官场那一套,也就不藏着掖着了。
杨尚希率先发言:“陛下,这次调研中,我发现当今郡县多于古代数倍。有的地方不到百里,却同时设置好几个县;有的户口不满一千,却分别属于两郡管辖。致使郡县属官僚佐冗员众多,国家开支逐年增多;差役事吏卒成倍增加,租调收入逐年减少;官吏几乎比黎民百姓还多,十羊九牧。”(十羊九牧这个成语就是杨尚希发明的)
杨尚希故意听了下来,看看杨坚的反应。杨坚神色凝重,听得很认真,示意他继续说。
“应该保留重要的官职而废除闲散的官职,把小的郡县合并成为大的郡县。这样,不但国家不用多耗费粟帛俸禄,选拔官吏也容易得到贤才俊杰。”
“苏爱卿,你怎么看?”杨坚问。
“杨大人所言极是,郡县改革迫在眉睫,陛下!”苏威拱手说。
当时,大隋境内有州一级行政区域二百一十一个,郡一级行政区域五百零八个,县一级行政区更是一千多个;而当年秦朝一统天下后设立的郡不过四十八个,汉朝时期的州也不过十三个、郡一百余个(以上数字有很多版本,仅供参考)。隋朝此刻还没有灭陈,疆域还不如秦汉,但它的州郡县却远远超过了几百年前的秦汉。相当于,隔壁
”陛下,微臣愿意前往,不论哪儿,我一定能把它治理好!“梁彦光拍着胸脯说。
”好,你可不要让朕失望!“
于是,杨坚把梁彦光调任相州刺史,希望他能再接再厉,去管理邺城这个特别的城市。北齐灭亡后,王公大臣都被迁入了关中,邺城只剩下一些手工业者、商人、乐户(专门以音乐歌舞为业的贱民)等居住,因为民风刻薄狡诈。杨坚把梁彦光弄到这里,一方面希望他能改善这里的情况,另一方面是检验梁彦光随机应变因地制宜的为政能力。
这里有必要交代下梁彦光的后续表现。梁彦光到任后,原来那一套无为而治就不奏效了,当地的百姓称他为”戴帽的饴糖“,也就是软柿子的意思。后来,杨坚听到了这些传闻就免了梁彦光的官,又把他调任别处。梁彦光不服呀,他越想越气,一心想要证明自己不是软柿子。一年以后,梁彦光请求再任相州刺史,杨坚拗不过便答应了他。
相州的土豪劣绅听说梁彦光再次来相州任职,都纷纷嗤笑他。梁彦光到相州后,一改之前的和事佬作风,采用分化瓦解的办法对付土豪,联络同在相州为官的樊叔略,惩治不法,审理案件,料事如神,雷厉风行,故而土豪劣绅纷纷潜逃,相州境内社会秩序大为好转。
梁彦光又招致了一些名儒,在各地建立乡学,亲自主持考试,表扬奖励勤奋用功的学生,并开除那些懒惰不求上进的学生。对于被州郡荐举的秀才,他亲自在邺城郊外设宴为他们送行,并资送路费。
梁彦光的搭档樊叔略也不是一般人。樊叔略的父亲在东魏为官,因为站队孝武帝元修,被高欢杀害。樊叔略后来逃到关中,先后得到了宇文泰、宇文护、宇文宪、宇文邕的重用,在灭北齐和平尉迟迥的战争中表现优秀。梁彦光举荐樊叔略到长安任职,杨坚大为满意,下令全国嘉奖樊叔略,并让他担任司农卿。
就在杨坚在岐州调研巡查期间,杨尚希、苏威、柳彧等人各自领命,带领小分队前往岐州下面的郡县去走访调研,收集了第一手基层治理的问题和难题。自古皆然,成绩需要让领导来看到,奖励要交给领导,好人领导来做;反过来,问题嘛自然是让下属去发现,坏事和惩罚就让马仔去做,不然领导的面子何在?
十一月初一,杨坚一行来到新丰县(西安市灞桥区刘家村一带),不自主地停留了下来。时任新丰令的是房恭懿,他的名气和政绩在京畿地区是最好的。房恭懿父祖辈在北齐为官,他本人也在北齐各地做过县令,有行政经验,北齐亡后进入北周、隋朝官场。杨坚赏赐了房恭懿大量粟米钱帛,并拉着他的手,一起走向御榻入座,虚心向他求教治理百姓的办法;一边等着雍州各县一把手来汇报工作。
每月初一,雍州(首都长安所在省份)所有县令都需要进京朝见天子汇报工作,这是隋朝的一项制度。这一次,杨坚刚好初一来到新丰县,便在新丰举行各县汇报座谈会。
人都到齐后,杨坚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房恭懿一心想着国家,爱护黎民百姓,这实在是上天和祖先保佑我大隋王朝。朕如果视而不见,不加奖赏,那么上天和祖先一定会责备我。你们都应该向他学习。”随即,杨坚提升房恭懿为海州刺史。
经过杨坚这么一番政治秀,天下州县官吏大多称职,能够勤政爱民,致使社会安定,百姓富庶。隋朝境内像房龚懿、樊叔略、梁彦光这样的能臣,可以说如过江之鲫。
十二月二十五日,巡查工作结束,杨坚回到长安。次日,杨坚召集巡查组开展总结会议。
“都谈谈吧,好消息都给朕听了,好人也让朕做了,说说你们在这次岐州之行中发现的问题吧。”杨坚毕竟也在北周当过皇帝的马仔,知道官场那一套,也就不藏着掖着了。
杨尚希率先发言:“陛下,这次调研中,我发现当今郡县多于古代数倍。有的地方不到百里,却同时设置好几个县;有的户口不满一千,却分别属于两郡管辖。致使郡县属官僚佐冗员众多,国家开支逐年增多;差役事吏卒成倍增加,租调收入逐年减少;官吏几乎比黎民百姓还多,十羊九牧。”(十羊九牧这个成语就是杨尚希发明的)
杨尚希故意听了下来,看看杨坚的反应。杨坚神色凝重,听得很认真,示意他继续说。
“应该保留重要的官职而废除闲散的官职,把小的郡县合并成为大的郡县。这样,不但国家不用多耗费粟帛俸禄,选拔官吏也容易得到贤才俊杰。”
“苏爱卿,你怎么看?”杨坚问。
“杨大人所言极是,郡县改革迫在眉睫,陛下!”苏威拱手说。
当时,大隋境内有州一级行政区域二百一十一个,郡一级行政区域五百零八个,县一级行政区更是一千多个;而当年秦朝一统天下后设立的郡不过四十八个,汉朝时期的州也不过十三个、郡一百余个(以上数字有很多版本,仅供参考)。隋朝此刻还没有灭陈,疆域还不如秦汉,但它的州郡县却远远超过了几百年前的秦汉。相当于,隔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