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回 忆前事番军争降金明寨 唱童谣铁壁相公志踌躇(2/3)
言行,不像有诈,这才将其带自李士彬跟前。
听闻是党项羌人,李士彬当下对那颇超贺年便有了几分亲近之感。原来那李士彬也是党项羌人,见那颇超贺年形容精壮,谈吐不凡,虽然是重伤在身,却也自成一股英雄气概。
“李将军明鉴,若我颇超一族顺了那李元昊,岂不是成了笑话。他杀我族人,扰我边寨,这口气我何尝能够咽下,李将军,若您不嫌弃,我颇超一族愿归降于您,助你金明寨抗夏杀敌。”
李士彬心下还多少有些顾虑,毕竟这李家军师多年的嫡系,队伍本质精纯,从未有过外姓加入,因此颇感犹豫。那颇超贺年见李士彬神情踌躇,不顾身上重伤,当即跪倒在李士彬跟前,“李将军若是不弃,我颇超族2000余人,归顺您队伍之下。若是李将军怕我族人乱了您的军队阵容,我们自成一体,居于你军寨之外,由您调遣。”
李士彬见他言辞恳切,当下虽未应声,但是也默许了其归顺之意。且命众人将颇超贺年妥当安置,先医治重伤,按下不表。
估计连李士彬亦都没有想到,收留了这颇超族人2000余口,似乎惹恼了那李元昊,不出十天功夫,寨门外边有西夏大军叫阵。
这到底唱得是哪一出?李士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李士彬,你不是很厉害吗?敢跟我们大王抢寨子,敢收了我们的军队,你有本事就出来打啊,我看你还能不能?”
那李士彬本来也没将那西夏军队当回事儿,你叫你的阵,我就是不出来,你能奈我何?但是这日子久了,成天寨门前叫嚣,委实不爽。
“今天就让这帮孙子见识见识你爷爷我铁壁相公的厉害。”
那李士彬一身银灰铠甲,身披玄色战袍,一把三叉戟,率了千余将士出门迎战。只见那西夏军队,阵容倒是整齐,为首的将领自称是相国张元麾下大将巴沁建荣,口口声声要李士彬前来迎战,旁人出来,概不出兵。
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这上阵杀敌的事情他还挑肥拣瘦了起来,毕竟是将门风范,那李士彬胯下一匹白马,身披灰色铠甲,好不威风。
巴沁建荣见了李士彬,毫无惧色。
“对面出战何人?”
“就是你口口声声要见的爷爷李士彬是也。”
“爷爷?你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哎,乖孙子。今天让你见识见识你爷爷,铁壁相公的厉害。”李士彬生就一副急性子,只见他双腿一夹马肚,催马上前,那巴沁建荣一个迎面冲将上来,二人战作一团。也就一盏茶的工夫,李士彬卖了一个破绽,将那巴沁建荣挑于马下,三叉戟待要往下猛扎,眼看那巴沁建荣就要没命了,只听得队伍里有人高声大喊,“李将军刀下留人!”
你道这呼喊者为谁,便是十日前刚救下的颇超贺年。
“李将军,这巴沁建荣乃贺年族人,多年前追随野利遇乞而去,其人心地纯良,此时正是用人之际,留下他也可为李家军做个内应,告知那西夏内情。”
李士彬眉头一皱,三叉戟硬生生收了回来。
“李将军,巴沁建荣一命就是您的了,自此我麾下3000将士,誓死效忠于铁壁相公。”
那巴沁建荣归降之后,又陆续有西夏军队前来阵前叫嚣,都被李士彬打得落花流水,算一算,短短旬月,归降者竟有万余。
铁壁相公真厉害,兵贵神速天上来。
大夏士兵抱头串,闻风丧胆金明寨。
这首童谣越唱是越响亮,但是,童谣越好听,那李士彬的脸就越难看。战功是有了,但是这么多的降军如何安置?他一个兵马都监也没有那么大的权利将这些降军任意分配,此时,李士彬倒是想起了一个人——延州知州范雍。当下便携了副将李汉,日夜兼程,赶往延州。
“李将军,上天有好生之德,况这些降军有利我军。”
“范大人啊,我李士彬日夜兼程,从金明寨赶往你这延州知州府,不是听你给我讲大道理的。我只要问你这些降军如何安置?”李士彬在范雍府内,颇为焦躁,他早就知道这个范雍,满腹经纶,一肚子的孔孟子曰,虽说有时候嫌他迂腐,但是大小事情都少不了想听一听这个老夫子的主意。
“李将军,敢情你心急火燎来到我这知州府,就为了这个?如何安置万余降军?以范某看,就你那金明寨,十八个寨子,寨子之下还有十八分寨,三十六个寨子还不够这些军队的安置么?”
“那毕竟是我李家军的地盘……”
“李将军此言差矣,《大学》有言,‘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这降军也是若此,他们来到金明寨,先安而后定,定下来便能慧悟,最后有所得,也能为我所用。我大宋朝,海纳百川,何来都是你李家军的地盘一说。他们入了金明寨,难道不是你李家军的一员了吗?要其为我所用,必有所付出。老子《道德经》有云,‘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李将军,心不要太窄啊。”
那李士彬原是武将
听闻是党项羌人,李士彬当下对那颇超贺年便有了几分亲近之感。原来那李士彬也是党项羌人,见那颇超贺年形容精壮,谈吐不凡,虽然是重伤在身,却也自成一股英雄气概。
“李将军明鉴,若我颇超一族顺了那李元昊,岂不是成了笑话。他杀我族人,扰我边寨,这口气我何尝能够咽下,李将军,若您不嫌弃,我颇超一族愿归降于您,助你金明寨抗夏杀敌。”
李士彬心下还多少有些顾虑,毕竟这李家军师多年的嫡系,队伍本质精纯,从未有过外姓加入,因此颇感犹豫。那颇超贺年见李士彬神情踌躇,不顾身上重伤,当即跪倒在李士彬跟前,“李将军若是不弃,我颇超族2000余人,归顺您队伍之下。若是李将军怕我族人乱了您的军队阵容,我们自成一体,居于你军寨之外,由您调遣。”
李士彬见他言辞恳切,当下虽未应声,但是也默许了其归顺之意。且命众人将颇超贺年妥当安置,先医治重伤,按下不表。
估计连李士彬亦都没有想到,收留了这颇超族人2000余口,似乎惹恼了那李元昊,不出十天功夫,寨门外边有西夏大军叫阵。
这到底唱得是哪一出?李士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李士彬,你不是很厉害吗?敢跟我们大王抢寨子,敢收了我们的军队,你有本事就出来打啊,我看你还能不能?”
那李士彬本来也没将那西夏军队当回事儿,你叫你的阵,我就是不出来,你能奈我何?但是这日子久了,成天寨门前叫嚣,委实不爽。
“今天就让这帮孙子见识见识你爷爷我铁壁相公的厉害。”
那李士彬一身银灰铠甲,身披玄色战袍,一把三叉戟,率了千余将士出门迎战。只见那西夏军队,阵容倒是整齐,为首的将领自称是相国张元麾下大将巴沁建荣,口口声声要李士彬前来迎战,旁人出来,概不出兵。
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这上阵杀敌的事情他还挑肥拣瘦了起来,毕竟是将门风范,那李士彬胯下一匹白马,身披灰色铠甲,好不威风。
巴沁建荣见了李士彬,毫无惧色。
“对面出战何人?”
“就是你口口声声要见的爷爷李士彬是也。”
“爷爷?你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哎,乖孙子。今天让你见识见识你爷爷,铁壁相公的厉害。”李士彬生就一副急性子,只见他双腿一夹马肚,催马上前,那巴沁建荣一个迎面冲将上来,二人战作一团。也就一盏茶的工夫,李士彬卖了一个破绽,将那巴沁建荣挑于马下,三叉戟待要往下猛扎,眼看那巴沁建荣就要没命了,只听得队伍里有人高声大喊,“李将军刀下留人!”
你道这呼喊者为谁,便是十日前刚救下的颇超贺年。
“李将军,这巴沁建荣乃贺年族人,多年前追随野利遇乞而去,其人心地纯良,此时正是用人之际,留下他也可为李家军做个内应,告知那西夏内情。”
李士彬眉头一皱,三叉戟硬生生收了回来。
“李将军,巴沁建荣一命就是您的了,自此我麾下3000将士,誓死效忠于铁壁相公。”
那巴沁建荣归降之后,又陆续有西夏军队前来阵前叫嚣,都被李士彬打得落花流水,算一算,短短旬月,归降者竟有万余。
铁壁相公真厉害,兵贵神速天上来。
大夏士兵抱头串,闻风丧胆金明寨。
这首童谣越唱是越响亮,但是,童谣越好听,那李士彬的脸就越难看。战功是有了,但是这么多的降军如何安置?他一个兵马都监也没有那么大的权利将这些降军任意分配,此时,李士彬倒是想起了一个人——延州知州范雍。当下便携了副将李汉,日夜兼程,赶往延州。
“李将军,上天有好生之德,况这些降军有利我军。”
“范大人啊,我李士彬日夜兼程,从金明寨赶往你这延州知州府,不是听你给我讲大道理的。我只要问你这些降军如何安置?”李士彬在范雍府内,颇为焦躁,他早就知道这个范雍,满腹经纶,一肚子的孔孟子曰,虽说有时候嫌他迂腐,但是大小事情都少不了想听一听这个老夫子的主意。
“李将军,敢情你心急火燎来到我这知州府,就为了这个?如何安置万余降军?以范某看,就你那金明寨,十八个寨子,寨子之下还有十八分寨,三十六个寨子还不够这些军队的安置么?”
“那毕竟是我李家军的地盘……”
“李将军此言差矣,《大学》有言,‘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这降军也是若此,他们来到金明寨,先安而后定,定下来便能慧悟,最后有所得,也能为我所用。我大宋朝,海纳百川,何来都是你李家军的地盘一说。他们入了金明寨,难道不是你李家军的一员了吗?要其为我所用,必有所付出。老子《道德经》有云,‘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李将军,心不要太窄啊。”
那李士彬原是武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