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回 忆前事番军争降金明寨 唱童谣铁壁相公志踌躇(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当下便被那范雍一番之乎者也说得是晕头转向。

    “李将军,依老朽之见,这万余西夏降军可以分成十八只队伍,编入你的金明十八寨,一来队伍壮大,二来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也不用担心毁了你队伍的精纯。”

    “这样一来,我这金明寨内,降军就跟蝗虫似的……”

    “李将军,不可不可,不可如此揣摩人心,何来蝗虫?取其之长,为我所用,方能制胜。”

    李士彬一拍大腿,“得,就按照范大人您说得办,您有文化,满腹经纶,必是有所高见。”

    1040年,正月。

    童谣还在继续唱:

    铁壁相公真厉害,兵贵神速天上来。

    大夏士兵抱头串,闻风丧胆金明寨。

    安置好降军之后,再听到这首童谣,李士彬受用多了,想想这“铁壁相公”也不是白叫的,短短旬月,万余夏兵归顺,好一个“闻风丧胆金明寨”,李士彬有时候睡着都会得意地笑醒了。

    只是,这一天他睡着之后,却不再是笑醒的了,而在这一天之后的每一天,李士彬都无法再在睡梦中笑醒了。

    冬日,天蒙蒙亮,还有点小雪在飘。冷得出奇,守卫的兵士冻得有些僵直了,眼皮子也不住打架。这个时候,真不知道还有什么能让守卫兵士打起精神来,或者,办法是有的!那就是李元昊的军队。

    谁也没有料到,这看似普通而平静的冬日黎明,李元昊竟然率领10万夏军大兵压境。就如同过去的那些清晨一般,西夏将领带领千余士兵在寨子外叫嚣,而这次不同的是,为首的是西夏的大王李元昊,而在他身后,则是10万之众的兵士,当李元昊大军已经到了寨子跟前,守卫兵士才猛地惊觉:“不好!西夏军队来了!”

    还未等发出声音,便胸口一凉。

    队伍中的弓弩手已然率先发难。

    守卫兵士悄无声息倒下,寨门失守,大门洞开。一时间,西夏军如潮水一般涌入。李士彬自梦里惊醒,大叫一声,不好!

    翻身坐起,慌乱之中披上铠甲,提了三叉戟,出门翻身上马。眼前白光闪亮,那西夏大军真是应了他先前之语,蝗虫一般压入大寨。

    此时,各个寨子将领已然从慌乱之中准备就绪,于乱兵之中排兵布阵,不想队伍里有人大喊,“兄弟们,反了!”

    “兄弟们,跟着大王,活捉李士彬!”

    当下,那些编入各寨的降军手起刀落,便自队伍里砍翻数名李家兵士。那些李家军也是常年戎马征战的老兵,何曾受过这等窝囊气,自惊恐转为愤怒,不等为首的将军开口,便一拥而上对抗那诈降之兵。

    李士彬的阵法完全起不到半点作用,外面是李元昊大军压境,内部是诈降队伍激烈涌动,饶是那李家军都常年征战,训练有素,也扛不住李元昊这种“夹子”式的突击。李士彬一面在乱军之中左右对抗,一面暗示叫到,范大人啊,范雍啊,你这次可是把李某给坑死了。

    当下李士彬悔得肠子都青了,怎么会听信了那老匹夫范雍的话,真格儿将这些降军编入自家军队,搞得现在是鱼龙混杂,内外交困。

    他哪里知道,这范雍老夫子先就得了那李元昊的“好果子”。对于一向信奉儒学,讲求君子“言必行,行必果”的范雍,李元昊早就书信安抚,诅咒发誓绝不侵犯大宋,并且积极斡旋议和之事。那范雍,就这当儿还在草拟那议和文书呢。

    眼见那好端端的一个金明寨,那训练有素的李家军,内外夹击之下,兵败如山倒。李士彬将心一横,猛地一夹马肚,打算自个儿先出了金明寨,赴那延州向范雍寻求救援才是个当务之急。谁曾想那马儿任他怎么夹马肚,也奔不起来,他附身一看,这匹白马分明就被人掉了包,已然不是跟随自己多年的乌珠穆沁神马,方才惊慌没有注意,当下定睛细看,老马骨骼嶙峋,眼珠外凸,皮毛稀松——他妈的,竟然比那老范雍还老,我李士彬此命休矣!

    当下李士彬内心忧惧绝望,慌乱之中遣了李汉赶紧出寨子,去延州向范雍寻求救援。

    “李汉,瞧这李元昊的阵势,攻我金明寨只是‘杀鸡儆猴’,延州才是其目的。想那范雍是个没有主意的老家伙,必定已经慌神。你务必迫使其向鄜延、环庆副都部署副总管刘平、鄜延副都部署石元孙、鄜延路都监黄德和、巡检万俟政、郭遵求援。要求五将会合,救援延州。”

    “末将定不辱使命!”

    这是李士彬下的最后一个命令。

    不知铁壁相公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