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月25日(五)(3/5)
张天云回到宿舍,几个人都不敢问他输赢。“这么晚了咋还没睡?”
“大哥,你说说这里的人是不是多管闲事?”原本他已经说过一遍,看到张天云回来,又一脸委屈地把刚才的话题重述一遍。
“下午,我不是买了二斤橘子吗?刚好有点渴了,每人给了一个,接着我随手薄了一个正要吃。忽听一个厉声厉气的声音在后面喊住了我,‘别走!’回头看时,是一个浑身脏兮兮黑不溜秋满脸褶子的老头子在朝着我喊,‘过来,把仍在地上橘子皮捡起来。’把我吓了一跳,以为自己犯了多大错误呢。你说,不就一个橘子皮!至于吗?扔在大街上,又不是啥干净的地方。捡就捡吧,最让人生气的是,在我捡起橘子皮的时候,那人又说了一句,‘注意点文明,啥个臭毛病,以后改着点。’你说说,我就扔了一个橘子皮,怎么就不文明了?这里人也真是的!”赵西海、张鲁艺听到比刚才更加生动的对那个老人的描述,心里感到好笑,“人家哪里有你说的那么不堪。”
听完罗昌福的论述,张天云不想让自己的好心情受到搅扰,只淡淡的说了一句,“快点安心睡觉吧,明天还接着干活呢。”
***
傅铭宇感觉有些累,冲了凉水澡,躺在床上不知不觉进了梦乡。
漫天漫地的雪花不停地飘洒着,地上已经裹了厚厚的一层,呼呼叫响的寒风满街满巷可劲地灌着,吹得人刺骨的冷。这是哪里?怎么这样的陌生?难道是迷路了吗?傅铭宇一下醒了,身着单衣压着被子竟睡了好久。圣诞夜,到外面找寻快乐的北星工人也早都回来了。夜,静了下来,梦里空调的声音成为寒风的伴奏,棚顶雪亮的灯光幻化成梦里翻飞的白雪。这夜,圣诞老人一定好忙,累了,歇息了。
傅铭宇起身盖好被子,却再也不得安睡了。
算来自己参加工作已经二十几年了,二十几年,一个孩子从出生到该顶门立户独挡一面的年岁了。如果扪心自问,若说自己对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贡献,心里留下的多是惭愧。并不是说自己做过怎样有违良心的事。事实不是自己怎样努力的去做了其威信力就得到人们的等同认可。二十几年的工程状况跟眼前的施工现状极尽相似,只是人们的精神思想再不跟以前相同。
那是自己人生第一次以工人的身份到北星参加工作,心理充满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自豪感,狂妄的心理好像社会主义建设离了自己就缺少蓬勃的干劲。
那时,北星公司刚完成国家自主研发的大型火电机组锅炉主体钢结构的安装,第一次大胆地提出当时在人们眼里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目标,“组建以党员、团员带头的青年突击队,大干一百天完成锅炉主体受热面的安装。”受热面是什么?到底有多大的工程总量?对自己来说全然未知。只因为是团员跟着喊口号便认为艰巨的任务完成了一多半。
工程开始的时候,老师傅把自己叫到班组休息室,郑重地说,“傅铭宇,交给你一项重要的任务,为青年突击队扛大旗、吹响冲锋号。”
“师傅,青年突击队的大旗不是立在钢架的最高处迎着风猎猎作响吗?吹号?我可是从来没干过。”
老师傅听完笑了,说,“我说的扛大旗,吹冲锋号,不是战争打响时的大旗和号声,是给人们精神干劲带来鼓舞的大旗和号声。”说着,老师傅从厚厚的军绿棉袄里拿出了两本带着热乎乎体温的包着牛皮纸的厚书,一本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本是《红岩》。
“这两本书你看过吗?”以后,曾几何时傅铭宇为自己那时说过的谎话而愧疚。老师傅问起有没有看过这两本书,尽管带着一片热心特意到书店买过一些使人精神境界得到重新洗涤的图书,这两本书自然不可缺少,自己除了对这两本书的内容梗概听人论起过,自己却没有兴趣耐心的读下去。不知丢在哪个角落里暗暗生尘。老师傅问起时却用自己都勉强听清的声音说,“看过”。
“那好,说说你对这两本书哪本更感兴趣?”傅铭宇自信,凭着老师傅的洞察力不可能看不透自己的心理。
“《红岩》。”自己毫不含糊肯定地语气使老师傅有些吃惊地问。
“为什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外国进口来的书,无论写得多么有感染力,终究不是发生在中国人自己人身上的事。带有革命斗志的《红岩》更能激起人们奋进的热血。”
老师傅点了点头说,“好,从今天起,每天午饭后,在休息室给工人读半小时《红岩》,读完《红岩》以后,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没有人明确下过命令。也没有人去命名,每天午饭后无形中形成了读书会。午饭后,工人们静静地坐在为工程建设临时建造的红砖水泥平顶房里,外面的寒风尽管无孔不入的侵袭着,奈何不了屋里红红的炉火给人们带来的暖意。工人们坐在从设备包装箱拆下的木板做的长条桌凳边,看着傅铭宇从老师傅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红岩》,坐在工人们中间。尽管工人们还没有改变叫他学员的称呼,但比对待老工人还要尊重几分地听着他抑扬顿挫的读书
“大哥,你说说这里的人是不是多管闲事?”原本他已经说过一遍,看到张天云回来,又一脸委屈地把刚才的话题重述一遍。
“下午,我不是买了二斤橘子吗?刚好有点渴了,每人给了一个,接着我随手薄了一个正要吃。忽听一个厉声厉气的声音在后面喊住了我,‘别走!’回头看时,是一个浑身脏兮兮黑不溜秋满脸褶子的老头子在朝着我喊,‘过来,把仍在地上橘子皮捡起来。’把我吓了一跳,以为自己犯了多大错误呢。你说,不就一个橘子皮!至于吗?扔在大街上,又不是啥干净的地方。捡就捡吧,最让人生气的是,在我捡起橘子皮的时候,那人又说了一句,‘注意点文明,啥个臭毛病,以后改着点。’你说说,我就扔了一个橘子皮,怎么就不文明了?这里人也真是的!”赵西海、张鲁艺听到比刚才更加生动的对那个老人的描述,心里感到好笑,“人家哪里有你说的那么不堪。”
听完罗昌福的论述,张天云不想让自己的好心情受到搅扰,只淡淡的说了一句,“快点安心睡觉吧,明天还接着干活呢。”
***
傅铭宇感觉有些累,冲了凉水澡,躺在床上不知不觉进了梦乡。
漫天漫地的雪花不停地飘洒着,地上已经裹了厚厚的一层,呼呼叫响的寒风满街满巷可劲地灌着,吹得人刺骨的冷。这是哪里?怎么这样的陌生?难道是迷路了吗?傅铭宇一下醒了,身着单衣压着被子竟睡了好久。圣诞夜,到外面找寻快乐的北星工人也早都回来了。夜,静了下来,梦里空调的声音成为寒风的伴奏,棚顶雪亮的灯光幻化成梦里翻飞的白雪。这夜,圣诞老人一定好忙,累了,歇息了。
傅铭宇起身盖好被子,却再也不得安睡了。
算来自己参加工作已经二十几年了,二十几年,一个孩子从出生到该顶门立户独挡一面的年岁了。如果扪心自问,若说自己对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贡献,心里留下的多是惭愧。并不是说自己做过怎样有违良心的事。事实不是自己怎样努力的去做了其威信力就得到人们的等同认可。二十几年的工程状况跟眼前的施工现状极尽相似,只是人们的精神思想再不跟以前相同。
那是自己人生第一次以工人的身份到北星参加工作,心理充满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自豪感,狂妄的心理好像社会主义建设离了自己就缺少蓬勃的干劲。
那时,北星公司刚完成国家自主研发的大型火电机组锅炉主体钢结构的安装,第一次大胆地提出当时在人们眼里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目标,“组建以党员、团员带头的青年突击队,大干一百天完成锅炉主体受热面的安装。”受热面是什么?到底有多大的工程总量?对自己来说全然未知。只因为是团员跟着喊口号便认为艰巨的任务完成了一多半。
工程开始的时候,老师傅把自己叫到班组休息室,郑重地说,“傅铭宇,交给你一项重要的任务,为青年突击队扛大旗、吹响冲锋号。”
“师傅,青年突击队的大旗不是立在钢架的最高处迎着风猎猎作响吗?吹号?我可是从来没干过。”
老师傅听完笑了,说,“我说的扛大旗,吹冲锋号,不是战争打响时的大旗和号声,是给人们精神干劲带来鼓舞的大旗和号声。”说着,老师傅从厚厚的军绿棉袄里拿出了两本带着热乎乎体温的包着牛皮纸的厚书,一本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本是《红岩》。
“这两本书你看过吗?”以后,曾几何时傅铭宇为自己那时说过的谎话而愧疚。老师傅问起有没有看过这两本书,尽管带着一片热心特意到书店买过一些使人精神境界得到重新洗涤的图书,这两本书自然不可缺少,自己除了对这两本书的内容梗概听人论起过,自己却没有兴趣耐心的读下去。不知丢在哪个角落里暗暗生尘。老师傅问起时却用自己都勉强听清的声音说,“看过”。
“那好,说说你对这两本书哪本更感兴趣?”傅铭宇自信,凭着老师傅的洞察力不可能看不透自己的心理。
“《红岩》。”自己毫不含糊肯定地语气使老师傅有些吃惊地问。
“为什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外国进口来的书,无论写得多么有感染力,终究不是发生在中国人自己人身上的事。带有革命斗志的《红岩》更能激起人们奋进的热血。”
老师傅点了点头说,“好,从今天起,每天午饭后,在休息室给工人读半小时《红岩》,读完《红岩》以后,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没有人明确下过命令。也没有人去命名,每天午饭后无形中形成了读书会。午饭后,工人们静静地坐在为工程建设临时建造的红砖水泥平顶房里,外面的寒风尽管无孔不入的侵袭着,奈何不了屋里红红的炉火给人们带来的暖意。工人们坐在从设备包装箱拆下的木板做的长条桌凳边,看着傅铭宇从老师傅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红岩》,坐在工人们中间。尽管工人们还没有改变叫他学员的称呼,但比对待老工人还要尊重几分地听着他抑扬顿挫的读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