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月25日(五)(4/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声。

    青年突击队有了鲜明的旗帜,需要一种精神的激励。老师傅的举措得到了意料之外的效果。

    读到江姐看见自己丈夫彭松涛被敌人残忍割掉头颅,江姐的心理是何等的悲痛,更让人受不了的是江姐以怎样的抑制力压下悲痛,表情做到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就像挂在上面的头颅跟自己没有一点关联。江姐的心一定在颤抖,在滴血。革命人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吗?不,跟别人一样的血肉组织,但为什么有比钢铁还要坚韧?是信仰的力量!革命的残酷无以言表,任何儿女私情的表露都有可能使行动前功尽弃,任何疏忽不知给革命带来多大的牺牲。听到这段,所有人都沉默着,有的人紧紧地攥着拳头重重的抵在桌面上,有两个技校刚刚毕业的女学员低下头吧嗒吧嗒流下了泪。有人两肘支在桌面手掌紧紧地捂着脸,一股奋激的血流在身体里冲撞。

    “虽体解吾犹未变”,对于为革命失去生命的烈士,人既已亡,感知顿失,无论肢解还是剁成齑粉,再无摧残的痛觉。反对派仿效“后辛菹醢”之暴虐,殊不知任何残忍的手段无非使其作为更显卑劣,使人们更加坚定自己的爱憎意识,对爱的人更爱,恨的人更恨。

    “侯景残酷,破栅平城,当净杀之,焚掠为事,斩刈人如草芥,百姓虽死,终不附之。”中国人对反对派骨子里不屈的血性古来如此。

    老师傅不爱给工人讲任何道理,总拿带有革命教育意义的书籍读给工人听。读后从不发表心理感言,道理人人心里自知。任何附加个人感情的言辞,都是对革命伟大牺牲精神的亵渎。

    那时大型工程机械化程度尚不发达。即使安装一个不显眼的构件有时七拐八拐不知需要反几次卷扬,处处潜伏着安全隐患。跟钢铁打交道的施工现场虽说不是枪炮不长眼的战场,但稍有不慎难免发生事故,流血是小,发生重大事故带来的损失是不可想象的。很多结构部件没有专门的加工厂,需要北星自行设计制作,现实工作不是工人肯卖力气,肯流汗,处处节约材料就能干出好工程。需要培养好的技工,焊工技艺保证极高的合格率,起重工保证物件吊装安全精准就位,钳工为差一丝误差不知做多少次调整,管工做到对接口径不差分毫,铆工手法严丝合缝,所有的困难考验的不仅仅北星,而是中国电力建设工人的担当。精神是灯塔,照耀着迷茫的海洋!精神是舵手,把握着远行的航标!面对一切的困难,即使付出再大的努力,跟革命事业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

    老师傅身先士卒,众人一心,同劳同酬,无坚不摧,无难不克,畅和颜笑,无不充满干劲。工人们对待工作积极向上的热情,对待生活满是希望的热爱超过任何时候。不计报酬一份盒饭每天晚上加班到九点,甚至更晚。一天,二天,十几天过去了,有人偶尔家里有事离开几天,回来时简直不相信眼前的变化。工人们的家庭生活都很贫困,不是人们不在乎加班加点得到柴米油盐微薄的报酬,而是相信努力是不会白付出的,为了北星公司的明天,为了国家电力事业的明天。为了远乡漆黑夜晚那一片灯光的亮起,为了保障城市刚刚兴起的工业工厂里机械的轰鸣,建设者甘心的付出,默默地奉献,相信北星公司不会亏待不分昼夜辛苦付出的人!相信伟大的国家不会忘记为了电力事业付出辛苦的人!几十天……一百天过去了。在鞭炮、掌声、热泪中庆祝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实现了。

    那时,人们对精神食粮的需求是多么热衷,有了精神食粮,没有干不成的事儿,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攻不破的堡垒。今天再回头看那时的人们,似乎真是太傻了,劳动不计报酬,生存不论环境,职位不比高低,一切干就完了。

    那时,傅铭宇自认为自己具备一个共产党员的资格,最起码对共产主义事业抱着忠诚的心理。把入党申请书郑重的交到了党组织。老师傅做他的入党介绍人,在党旗的誓言下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

    当年的老师傅早已离开了工作岗位,二十几年后的世界全然不再是那时的样子。老师傅的接力棒落在当年跟自己一样的年轻人手里。一年又一年离开校门步入社会的青年为北星公司的建设队伍注入新的活力。北星公司永远不缺少年轻人的动力。老师傅时代的精神早已铭刻在人们的心理,一代代地传承着,成为一道任何灾难都摧毁不了的防线鼓舞着人们迈过一道又一道艰难险阻。非世道一派和平景然,人口压力与生存环境的抵触,自然灾害与疫情的突发,外域势力与深藏腹恶的勾结。如果没有像江姐、老师傅那样不顾一切的革命者做出牺牲,化险为夷,世界岂能如此平安。每一次工程结束,机器一片轰鸣,高高的水塔喷吐着白云一样的蒸汽,北星人高举着香槟眼里流着热泪庆祝的时候,心里想到,我们又一次的胜利了!世界到处是一片光明!

    人们无不是在努力地改变着社会面貌,社会面貌也在人们的努力中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昨天刚刚发生的新鲜事物,到了今天就不再新鲜,如果不及时转变,明天就会淘汰。曾在国家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火力电站同样面临着举步维艰的局面。且不说被新兴能源而淘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