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月1日(一)(2/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老人是一个骗子,经过这一番说辞,使他想到,“因为任何一个骗子不会说出这样带有哲理的话。任何一个骗子不会有这样的思想觉悟,有这样思想觉悟的人怎么会是一个骗子?再说像这样大的岁数绝不可能拿着自己是一个老兵的身份来欺骗一个毫无收获的人。其实他的想法实在是多余的,这里的法律绝不会让骗子横行到处处使人提防的程度。吴爱民情不自禁的叫了一声“老兵爷爷。”

    听到年轻人有礼貌的回话,老人就像他乡遇故知一样高兴地说,“一听你说话的爽快劲就知道你们是来自中国东北。”

    听到老人说自己是老兵,吴爱民双掌相对朝老人敬拜了一下,他从小就对当兵的尤为羡慕,更别说这样年纪的老兵,“老兵爷爷,这么说您也是从东北来的?”

    听到年轻人说自己也是东北人,老人脸上顿时涌上一团喜色,笑呵呵地说,“难道你从我说话里听出了中国东北味儿?”

    吴爱民轻轻地摇了摇头,意思是说,“不知道。”

    “我祖上是广东韶关的,我是这里生人。”吴爱民去过南粤一带,看到老人的居屋家什,品茶论道的行止,多少带着那里的遗风。

    “您汉语怎么说得那么好,比我们发音都准确。”吴爱民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猜想老人年轻时候定在汉语上下过功夫。

    “我从小就热爱国学,身边的亲人又都在这里教国学。”

    吴爱民一脸吃惊的样子,似乎在说,“自己读书的时候把时间都荒废了,那些被人公认经典的书籍自己简直羞于翻起,更别说深妙的国学。没想到国学在这里早就盛行。”老人以为年轻人有些不相信,说道,“国学是华夏文明的根,”老人在说华夏文明几个字的时候格外加重语气,表情露出满满的骄傲跟自豪,“汉话,汉字是炎黄子孙的魂,哪里能轻易丢掉呢?不像现在这里的年轻人,国学课总是不好好学。其实我也不知道你们是哪里人,只是冒昧问了一句,没想到真的猜准了。”

    “如果没有急要的事可办,安心坐下来,陪我喝喝茶,说说话。相信我不会给你带来害处的,如果你在这里经济上遇到困难,我多少可以帮助你们的。”老人这样一说吴爱民感到不好拒绝老人的好意了。吴爱民看了看苏方达,“反正咱们没啥事儿,哪里人都是死多的,倒不如听听老人讲一段故事,沾沾老人的福寿,岂不更好?”

    “你说的算,我是陪你出来的。”苏方达言外之意只要你高兴咋样都行。

    “老兵爷爷,您真是一个好人。”吴爱民满脸笑容不失带着几分好奇边跟老人说着话,边在老人递过的马札上跟苏方达一起坐了下来。老人拿过两个茶盅,动作灵活准确地把刚泡好的茶汤斟入茶盅。

    多好的老人,瘦瘦的身体使他显得很健康!明亮的眼睛使他显得很精神!条理清晰的谈吐使他有一种饱含学识的儒雅之气!似乎老天给这样的老人多一点福寿才是理所应该的。吴爱民心里想着,嘴里说到。

    “老爷爷,您的身体真够硬朗的,耳不聋眼不花手脚也灵活。”

    “能从那个年代活过来都是幸运的,还能喘气畅快的已经不多了,活到我这个年岁,什么金钱财富,名誉地位统统都不重要了。”老兵爷爷说着停下喝了一口茶,又接着说,“我算是受老天特殊的恩赐,让我看到人世间这么多生活幸福心情愉快的人,看到人世间天翻地覆的变化。”老人的话语虽然满满的知足感,但表情里多少带着苦情的隐衷。

    吴爱民凭着自己少有喝茶的经历,对各种茶的味道口感还不能说得上品茗论道,不过这天是他品赏过的最有特色的茶道。老兵爷爷留住年轻人的脚步,是想把自己的心里话讲给人听,特别是想讲给来自那个遥远东方国度的人听。

    当吴爱民回忆人生那段经历的时候,使他感到那天老兵爷爷的讲述给他带来的收获,远比在那里干一年活得到的收益还要多。使他对人活着意义跟生存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听了老兵爷爷的讲述,觉得不仅仅是老天给老兵爷爷带来了福佑,老兵爷爷正在用他有限的生命在向人世间播撒着爱的福音(他不懂什么《圣经》不《圣经》的,在他心里老人的讲述绝对算得上是人间最好的福音)。

    “以前我总不明白,好像人无论怎样活着都逃脱不了被人死死拿捏的权柄,好像人的命运永远被一张无形的网牢牢罩着,即使人们实在无法忍受下去,打碎了那张网,用不多久又有另一张网罩了过来,知道这张网是什么吗?”

    吴爱民跟苏方达都摇了摇头。老人接着说。

    “那张网就是封建君主制度,在封建君主制度里人民是君王老爷们的家丁护院,是他们的财产的一部分。前朝君主对人民搜刮残害得太厉害了,便有人站出来揭竿而起带领人民起来反抗,摧毁前朝的君主,建了一个新的王朝,人民的命运不过由一个旧主子换了一个新主子。新主子开始对人民还算好点,接下去一点点又走上前朝灭亡时期威腐残暴的老路。

    吴爱民开始听到老兵爷爷没头没尾断章取义的谈话有些找不到思路,当他完全理解老人是在说他祖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