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月1日(二)(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第二十章1月1日(二)

    在这熙来攘往言语嘈杂热闹街市一座雅静的厅堂下,吴爱民跟苏方达坐在那位老兵爷爷对面的马札上品着上好的茶茗,聆听着从来没有过的深得教益的故事的时候,吴爱民固执的无知的心里就像如释重负得到了洗礼,由茫然变得理智,由狭小变得豁达,尽管这一过程就像中医良药疏解久病成患的痼疾,在以后漫长的日子里不断思索而改变;尽管跟陌生的老兵爷爷不到一个钟头的接触,却结下永远忘不掉的情缘。正因为他悄无声息来过这里,又悄无声息地离开,离开后也许再也没有能力踏上这片土地,即使不知哪年哪天有幸故地重游,却再也不会与老兵爷爷有相逢的机会,这里就像游记中的圣地,因为一个人一件事儿唤醒他木讷的灵魂而使他永远难忘!老兵爷爷的腰杆精瘦挺拔,特别是那双明亮的眼睛似乎把世间万物都洞察得明明白白在他的记忆是那样的突出,至于老人的年龄也只是从他像岁月刻下刀疤一样的皱纹里猜出来的。至于老人的名字,正如他所说“我是一个老兵”,再没有比这个名字受世人的尊敬。一个事实告诉人们,老兵早已不再年轻,但老兵的精神并没有随着年龄的老去而失去朝气。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时代的责任,不同时代当兵的肩负的使命不同,但是坚守国土安全、使人民安居乐业的神圣职责是永远不变的。人优胜于其他物种是轻而易举的事儿,但不被同类打败或者灭亡需要诸多不可或缺的因素,其一,需要团结起来形成合力,比如能征善战的军队,军队是由不同类的兵种构成的庞大体系……;再其一,依靠高深的智慧发明制作打击性更强大的武器来震慑敌人……;又其一,信息科技在现代战争中越发显得尤其重要……;内忧外患,生死存亡激发人的智慧不得不更加超前迈进。诸多因素都得依靠群力智慧不断的创造。以后的日子里,吴爱民一想到这些就像老兵爷爷依然坐在他的对面,便情不自禁自言自语地想跟老兵爷爷说说心里话,在他的意识里老兵爷爷一直在好好地活着,他说的每一句话他都能听得到。一次,妻子范厚坤以为吴爱民得了怪病,他便把遇到老兵爷爷的故事讲给她听,妻子听后,紧紧地攥着他的手,跟他一起站在窗前,默默地望着远方,心灵跟那个遥远的老人对话,愿他永远健康!永远活在世上!

    在没有遇到老兵爷爷之前,吴爱民从来不曾想过除了自我的生存范围之外还有一个另外的世界。什么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前只是觉得拿来说说,少有用来自我约束践行的美德,更多用在婚姻出现问题时,被强势一方拿来提高自己贬损别人,别人无力回击的大棒。老兵爷爷虽钟鸣漏尽,然心怀天下。吴爱民从老兵爷爷身上真正看到另一个世界真实存在的时候(那片广阔的世界明明就摆在那里,只是个人的心境太过狭窄不能深切的感悟到),感觉自己的心境得有多么的狭窄。自己的忧愁也正是因为心境狭窄凡事不能通达。

    吴爱民跟苏方达离开了老兵爷爷阴凉的厅堂,滚热的阳光直接晒透薄薄的衣服,脊梁骨跟头皮顿时有一种烘烤的感觉,吴爱民心里没有离开老兵爷爷说过的话以及说话时的表情、还有在他们离开时那种从没见过的痴望的眼神,并没感觉到自己的穿着跟这天的气温不相时宜带来的难受滋味。

    “大哥,你在想什么?”苏方达一边走着一边抹着额头上的汗一边四处观察着旁边行人的衣饰穿着,看到吴爱民一言不发神情凝重默默走路的样子问道。

    “我在想,如果咱们活到老兵爷爷这样岁数的时候会是个什么样子?”吴爱民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想的是自己的父亲跟老兵爷爷比起来实在显得太年轻了,尽管自己的父亲跟老兵爷爷的人生觉悟没法比较,但是父子之间的骨肉亲情绝不会因为别人的几句话就能消减那种生死离别锥心般的思念。苏方达听后先是沉思了一下,显然理解错了吴爱民话语的意思,接着半是玩笑半是严肃、那种豁达的口气似乎这样的话题不是他们这个年龄的人该想的。“为什么去想那么遥远的事儿,那样活着岂不是太累了。为什么要活得长寿?是为了享受吗?当一个人不能自食其力的时候,活着就会成为别人的拖累。人人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不是儿子不想尽孝,如今的社会,即使不停的劳作日子还过得紧紧巴巴……”

    吴爱民似乎以不认识的异样的眼光仔细地看着苏方达,这个从小依靠母亲养大的孩子,是不会理解自己失去父亲的心情,尽管后来父亲卧床不能起来,但是每次出去干活回来还没有进屋,就急着喊叫“爸爸”,听到屋里传出气喘吁吁的回答“哎!”自己的心里顿时就踏实了,还好,我爹活着呢,活着就好。以后,自己再进入家门那种急切叫声没有了,再也听不到那个的亲切的应声了。

    “没想到老兵爷爷的故事这么容易使你这个年轻人的心理得到见教。”苏方达以为吴爱民说这句话时带有怀疑的眼神质疑他说出的不是心里话,一半是受到阳光的照射,一半是情绪激动使红着脸急切地说,“我这人没有太多的社会阅历,心里单纯得很,用别人的话说,就是傻,别人说出的话,只要是对的,都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