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月2日(四)(3/4)
哪里还有心情在乎生意好坏。他是在为这可怕的世界发愁,在为自己堂堂一介男人不能奈何倭寇在海连湾横行发愁。听听他自言自语地说啥就知道了,“世上从没有过的道理,侵略者跑到别人的家里安心的过起了日子,倒使主人连一张安睡的床都不能!男儿报国死战场,人生到了不可悲。”在这原本充满丰收喜庆的节日里,眼前却是一张张愁苦的脸,脸上挂满了对生活无望的表情,一双双眼睛里透着敢怒不敢言的光芒。每个人都跟他一样不停地在问自己:怎样才能活下去?难道就这样活下去了吗?这样也算是活着吗?誓死不为奴,为奴不可活!
那晚,加藤美子没跟李明义说上一句话。自从来到海连湾加藤美子被人像死人一样抬进利民堂,就再也没离开过,被这里成为魔鬼头子的父亲意识到把女儿带到这儿是最是失算的一件事,非但起不到任何作用,弄不好会成为第一个死在这里的他最疼爱的人,怕她真的死在这里,只好任由着她的性子想怎样就怎样。他总也弄不明白,她好像前世就跟这里的人是有缘的。用这里人的话,怎么就生出一个胳膊肘子往外拐跟自己完全不一样的女儿来。
那晚,加藤美子知道少东家跟自己一样不能安睡,尽管她站在窗前没有说过一句话,她认为他一定知道自己也跟他一样站在窗前,在用心听他说的每一句话。无形的屏障尽管再近的距离也难以拉近他们之间那种感情,但是没有锚地情感的小舟在风浪的涌动下怎么会安稳的停在那里不动,总是情不自禁的向给她带来安全的彼岸靠近。
少东家不管有人没人总是毫不避讳不厌其烦的略带京剧唱腔大声地唱着,确切的说是吼喊着,“怒发冲冠,凭栏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豁出去,杀他个满江红。”以前被老东家一听到少东家这样的腔调,总是紧皱眉头,有时还会略带怒气地喝止,“闭嘴,哪有像你这样糟蹋国粹的。”因他的嗓子就像猛然遭到山洪冲荡的小河沟,到处乱窜的颤音竟没有一个搭在调上。如今老东家听见就像没听见一样,任他怎样糟蹋也不管了。
加藤美子倒为这个有些才气的敢作敢为可爱的男人心生爱慕。这种爱慕的牵引使她更加坚定的跟他站在同一个角度看世界。这种在别人看来有违常理的背叛完全源自人性道德、真理、善良的驱使。
不可否认,华夏的历史是残酷战争的历史,即使再残酷的战争,即使遭遇再残酷的不过的人口扫灭,都有兴旺发达的时候,所有的战争都是民族内部矛盾的战争,矛盾越大战争越惨烈、民族文化不但不会受到战争的影响,甚至在战争里不断得到精华的淬炼。任何一个理智健全的人都会想到,真正损害本民族语言文字民俗文化的是不容置疑的民族罪恶。
侵略者在海连湾到处横行的日子里,加藤美子白天旁若无人的坐在利民堂的角落里翻看着各种书籍,誓死不离开利民堂与利民堂同存亡的消息带着几分诡秘在侵略者中悄悄传开,那座落座在海连湾城市中心几百年利民堂的古建筑像侵略者的克星,给冒然从此经过的侵略者起到闻声震慑的作用,凶恶的人只是表现在对别人生命的冷酷无情,实际贪生怕死孬种的欲念一点也不比别人少。有加藤美子的存在那些没有彻底失去理智的侵略者绝不敢踏入利民堂半步。不管怎么说有加藤美子在利民堂是安全的,走进利民堂的人也是安全的。人们并没有因为她带来的安全而感激她。相反,无奈的痛恨下,有人把无法辩驳的跟侵略者同流合污的罪名安插在利民堂的头上。加藤美子在利民堂忍受着人们对侵略者无可奈何的惨恶,把仇恨变成一双双冷峻的目光,像一把把锋利刀子投到她精神的肉体上。
粗略的理解,使加藤美子发现汉语语言文化的发展跟大汉民族的兴衰是紧密相关的,或者说大汉民族发展的历史就是汉语语言文化转变的过程。从诗三百四言兴起,到楚辞,再到唐律的五言七言,再到宋词元曲,再到白话文的出现,文化由少数人阳春白雪的雅趣变成到处下里巴人合唱的大众化,民族意识也在发生着彻底的改变。民族的脊梁也越加变得刚正不阿。任何违背民族意愿的野心都不会有好结果的。多年以后,她再读那段历史的时候,为那些飞蛾扑火自寻死路的家伙竟不如自己一个姑娘当初的预判有先见之明。从那时起加藤美子对于汉语言文学的追求不曾停止过脚步。多年以后,尘归尘,土归土。早已成为她丈夫的李明义指着一则带有对汉语语言文学评论的文字说:这纯粹是对汉学文化欠缺深入理解的谬论。刨除他对就已离开母国深深缅怀的情谊,加藤美子对汉语语言文学不断追求的造诣已远超李明义的理解能力。尽管他并不认为那样的论谈完全没有道理,但凭着她对汉语语言文化执着的偏爱,却倾向丈夫的观点。
岛国以无条件投降结束了那场侵略战争,重建的家园后史无前例繁荣的东方大国,把所有战乱后不堪入目的情景,除了留下文字跟影像教育后代落后的下场跟耻辱,一切都深深埋在地下。随着汉语语言文化在世界的兴盛推广,在岛国那些在战争中没有捞够好处或者已经失去人性一下被控制起来再也无处释放的魔鬼,
那晚,加藤美子没跟李明义说上一句话。自从来到海连湾加藤美子被人像死人一样抬进利民堂,就再也没离开过,被这里成为魔鬼头子的父亲意识到把女儿带到这儿是最是失算的一件事,非但起不到任何作用,弄不好会成为第一个死在这里的他最疼爱的人,怕她真的死在这里,只好任由着她的性子想怎样就怎样。他总也弄不明白,她好像前世就跟这里的人是有缘的。用这里人的话,怎么就生出一个胳膊肘子往外拐跟自己完全不一样的女儿来。
那晚,加藤美子知道少东家跟自己一样不能安睡,尽管她站在窗前没有说过一句话,她认为他一定知道自己也跟他一样站在窗前,在用心听他说的每一句话。无形的屏障尽管再近的距离也难以拉近他们之间那种感情,但是没有锚地情感的小舟在风浪的涌动下怎么会安稳的停在那里不动,总是情不自禁的向给她带来安全的彼岸靠近。
少东家不管有人没人总是毫不避讳不厌其烦的略带京剧唱腔大声地唱着,确切的说是吼喊着,“怒发冲冠,凭栏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豁出去,杀他个满江红。”以前被老东家一听到少东家这样的腔调,总是紧皱眉头,有时还会略带怒气地喝止,“闭嘴,哪有像你这样糟蹋国粹的。”因他的嗓子就像猛然遭到山洪冲荡的小河沟,到处乱窜的颤音竟没有一个搭在调上。如今老东家听见就像没听见一样,任他怎样糟蹋也不管了。
加藤美子倒为这个有些才气的敢作敢为可爱的男人心生爱慕。这种爱慕的牵引使她更加坚定的跟他站在同一个角度看世界。这种在别人看来有违常理的背叛完全源自人性道德、真理、善良的驱使。
不可否认,华夏的历史是残酷战争的历史,即使再残酷的战争,即使遭遇再残酷的不过的人口扫灭,都有兴旺发达的时候,所有的战争都是民族内部矛盾的战争,矛盾越大战争越惨烈、民族文化不但不会受到战争的影响,甚至在战争里不断得到精华的淬炼。任何一个理智健全的人都会想到,真正损害本民族语言文字民俗文化的是不容置疑的民族罪恶。
侵略者在海连湾到处横行的日子里,加藤美子白天旁若无人的坐在利民堂的角落里翻看着各种书籍,誓死不离开利民堂与利民堂同存亡的消息带着几分诡秘在侵略者中悄悄传开,那座落座在海连湾城市中心几百年利民堂的古建筑像侵略者的克星,给冒然从此经过的侵略者起到闻声震慑的作用,凶恶的人只是表现在对别人生命的冷酷无情,实际贪生怕死孬种的欲念一点也不比别人少。有加藤美子的存在那些没有彻底失去理智的侵略者绝不敢踏入利民堂半步。不管怎么说有加藤美子在利民堂是安全的,走进利民堂的人也是安全的。人们并没有因为她带来的安全而感激她。相反,无奈的痛恨下,有人把无法辩驳的跟侵略者同流合污的罪名安插在利民堂的头上。加藤美子在利民堂忍受着人们对侵略者无可奈何的惨恶,把仇恨变成一双双冷峻的目光,像一把把锋利刀子投到她精神的肉体上。
粗略的理解,使加藤美子发现汉语语言文化的发展跟大汉民族的兴衰是紧密相关的,或者说大汉民族发展的历史就是汉语语言文化转变的过程。从诗三百四言兴起,到楚辞,再到唐律的五言七言,再到宋词元曲,再到白话文的出现,文化由少数人阳春白雪的雅趣变成到处下里巴人合唱的大众化,民族意识也在发生着彻底的改变。民族的脊梁也越加变得刚正不阿。任何违背民族意愿的野心都不会有好结果的。多年以后,她再读那段历史的时候,为那些飞蛾扑火自寻死路的家伙竟不如自己一个姑娘当初的预判有先见之明。从那时起加藤美子对于汉语言文学的追求不曾停止过脚步。多年以后,尘归尘,土归土。早已成为她丈夫的李明义指着一则带有对汉语语言文学评论的文字说:这纯粹是对汉学文化欠缺深入理解的谬论。刨除他对就已离开母国深深缅怀的情谊,加藤美子对汉语语言文学不断追求的造诣已远超李明义的理解能力。尽管他并不认为那样的论谈完全没有道理,但凭着她对汉语语言文化执着的偏爱,却倾向丈夫的观点。
岛国以无条件投降结束了那场侵略战争,重建的家园后史无前例繁荣的东方大国,把所有战乱后不堪入目的情景,除了留下文字跟影像教育后代落后的下场跟耻辱,一切都深深埋在地下。随着汉语语言文化在世界的兴盛推广,在岛国那些在战争中没有捞够好处或者已经失去人性一下被控制起来再也无处释放的魔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