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月2日(四)(4/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凭着对汉语语言文字粗浅的理解能力,借机人云亦云发表带有诋毁的言论。说汉语言文学只善于抒情,缺少或者根本没有长篇诗史的文学着作流传历史。加藤美子觉得不可置辩。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与由来已久的炎黄子孙性格是不可分割的。汉语言文学把史跟诗分开相提并论。诗歌总难离开虚构夸张,笔墨纵情任挥洒,畅意抒怀随我心。史书却是铁证如山的事实,下刀落笔慎斟酌,唯恐情深史不真。外国人说也就罢了,国人竟有跟风崇洋媚外,挖掘其中不足跟短板弱化自己的文化,似乎吃了几千年的饭食突然觉得不好吃了。正如那位伟大的文学家在岛国留学遭受被人欺负时说的,“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真的是那样吗?历史明证,中国早已把“弱国”二字当做耻辱碾碎在脚下,昂首阔步挺直腰杆向前迈进!若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站出来不断诋毁汉语语言文化。

    汉语言文化历史演变最早,啥样的风浪不曾经历过。华夏的历史多是充满血腥战争的历史,华夏民族是在战争中求和平的民族。也许根本不提倡把仇恨写成史诗挂在嘴边供人天天拜读。不是缺少史诗的干才,而是这里的气候不适合那种独道才干的雨生。太史公的史书使人读来不赞叹咋舌吗?只是汉语言文化在推广的过程中,遭受太多的恶意阻碍,使世人缺少对汉语言文学理解赏识的机会。没有本民族语言文字文化的佐证,很难理直气壮的说自己就是这片土地亘古不变的主人。多年不断的探索使加藤美子发现,岛国的文字没有像汉语言文字经历从甲骨文演变的漫长的历史过程,与汉语言文字似是而非中不能不使人怀疑,岛国的文字是从汉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改变了原意转换过来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