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龙课多的野心(4/8)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面对这三位各具风采的女子,李宪一时竟然难以抉择。唐婉儿的温柔可人,上官檎的英气逼人,顾清歌的优雅清丽,每一个都是难得的佳人。李宪不禁心生感叹,后宫有这样的女子,实属大秦之幸。然而,他心中仍不愿过多涉及后宫纷扰。于是,李宪将这一难题交给了燕青柔。

    “皇后,朕实在难以抉择。既然你主办了此次选秀,那就由你来决定她们的位份吧。”

    燕青柔心思缜密,早已察觉到李宪的心意。她看向这三位女子,略作思索后,微微一笑,表示愿意全权处理此事。李宪对此也感到宽慰,知道交由皇后安排,后宫定会和谐有序。

    随后,燕青柔开始为三位女子定下位份。唐婉儿温柔娴静,被封为贵妃,顾清歌清丽脱俗,封为昭仪,上官檎英气逼人,封为昭容。三人各自位居后宫,成为了皇帝身边的新宠。后宫由此再添美景,然而,李宪的心却始终牵挂着天下大事。后宫再美,不过是他治理天下的点缀。

    顾清歌的身份并不像她表面那般单纯。她虽出身名门,才貌双全,却背负着一个隐秘的使命。事实上,顾清歌是皇贵妃芈月暗中安排入宫的一颗棋子。芈月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早已暗中布局,打算通过顾清歌争宠,从而进一步掌控后宫的局势。

    在表面上,顾清歌清丽脱俗,举止优雅,与后宫的其他嫔妃相比,她显得格外谦和温柔。但在私底下,她与芈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芈月不止一次通过暗中的手段传递消息,教导顾清歌如何在宫中取得李宪的欢心,逐步取代皇后的地位。她们的计划极为周密,顾清歌不仅仅要争宠,还要成为李宪心中无法替代的存在,为芈月和她未来的儿子铺平道路。

    而顾清歌也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她从不露声色,保持着一副端庄贤淑的模样,吸引着李宪的目光。在皇后和其他嫔妃的面前,她表现得谦卑恭敬,从不与人争抢。然而每当夜深人静时,她心中深藏的野心与芈月的指示交织,让她不敢松懈片刻。她知道,自己所承担的任务,不仅关乎她个人的荣辱,还关系到芈月在后宫中的权势,甚至影响到秦国太子之位的归属。

    但顾清歌并非芈月的完全傀儡。随着时间推移,她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位置和未来可能并不完全取决于芈月。顾清歌开始思考如何在后宫的复杂局势中为自己谋得一席之地,甚至在必要时,脱离芈月的掌控,谋取更大的权力。她的温柔和优雅,逐渐变成了一种精心设计的面具,掩盖着她深藏的野心。

    顾清歌与李宪的接触逐渐增多,虽不敢贸然争宠,但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都经过了精心的修饰,温和却透着深意,让李宪感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吸引力。她的举止与皇后燕青柔的温婉截然不同,也与芈月的霸气有别,这种独特的柔和与智慧结合,使她在李宪的心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开皇三年2月,芈月顺利产下一名男婴,整个宫廷为此欢庆不已。这是李宪的第一个儿子,象征着大秦皇室未来的延续。李宪为这个孩子取名“李战”,寓意着他未来要勇猛善战,肩负起大秦的使命,为日后吞并六国做好准备。李宪对这个儿子的到来极为高兴,甚至举办了盛大的庆典,犒赏了众多功臣。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宫中的气氛悄然发生了变化。芈月的孩子虽然刚满月,但她并没有沉浸在母亲的温情中,而是暗中策划着更大的图谋。她深知,在皇子出生后,能否立为皇太子,将直接影响她的地位和未来。于是,芈月开始巧妙地通过各种手段拉拢朝中权贵,在他们心中埋下了立太子的念头。

    芈月在暗中对大臣们多方施压和引导,利用自己与李宪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她在后宫中的影响力,逐渐让一部分朝臣相信,立李战为太子不仅是巩固皇室继承的必要步骤,也是大秦未来安定的保障。特别是在芈月的刻意挑动下,关于太子之位的讨论在朝堂上渐渐被提到台面上。

    芈月的行动并不局限于一时,她采取了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手段。她首先通过与她交好的官员传播言论,宣扬“储君未定,国不可一日无太子”的说法,暗示着李战身为长子,立他为太子乃是顺理成章之事。与此同时,她不断安排人手在朝中煽风点火,强调李战身世尊贵,是唯一符合继承大统的皇子。

    到了李战满月后的不久,芈月的计划开始取得效果。大部分大臣们竟纷纷上书,要求立李战为皇太子。他们在奏折中称,李战为陛下之庶长子,理应承袭大统,且大秦正值稳固时期,太子之位的早日确定将有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部分亲近芈月的大臣甚至公开陈述,李战既具王室血脉,又生逢盛世,必将成为未来大秦的栋梁。

    朝堂上的呼声日益高涨,几乎形成了一股洪流,逼迫李宪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然而,李宪虽表面上对这些奏折不动声色,但他心中却并未完全信任这些突如其来的支持。他十分清楚,立太子之事关乎大秦的未来,不仅需要考虑血脉传承,更要慎重权衡朝中的势力分布和各方的影响力。

    李宪心里很清楚,芈月的背后不仅有个人野心,更有外部势力的干涉。大乾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