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必须干掉恶相李林甫(6/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由奸相李林甫党羽一手把持朝政,他结党营私,营私舞弊,已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他想状告谁污蔑谁,谁就倒霉,皇帝知道一些大臣是被冤枉的,也顺奸相之意,他的权力已达到巅峰。

    就在天宝五年,大唐帝国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奸相李林甫干了一件令人发指的大票,他污蔑、陷害、炮制了莫须有以御史中丞、刑部尚书韦坚为首扶太子意欲谋反篡位几百人的冤家错案。韦坚、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因“规立太子”被杀,韦氏子弟或被处死,或被流放,宰相李适之无故被卷入其中,被贬黜,最后自杀。

    韦坚,才华出众,政绩斐然。李林甫惧怕韦坚升任宰相,升韦坚为刑部尚书,剥夺其他官职。韦坚和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聚会,宰相李林甫得知后,罗织莫须有之罪名,向皇上诬告韦坚预谋发动政变,拥立皇太子李亨登基。李适之?被李林甫诬告与韦坚交结,被贬为袁州刺史,最终在宜春自杀,令人叹息。?韦兰、韦芝、韦冰、韦谅?:韦坚之兄弟和子侄亦受到牵连,被远贬岭南,数十位朝官?:因与韦坚案有关,亦被贬职或流放,以及一下子惨杀了他们的家人几百人,这是亘古以来所未有,炎热的天气,下起了鹅毛大雪,这种冤家错案,老天在悲鸣、天理难容。

    太子之位危在旦夕,而身处漩涡之中的太子李亨,为了撇清关系被迫与太子妃韦氏离婚。李林甫对太子集团炮制的冤案,不是李林甫的一次完胜,这件事的最大受益人并非李林甫,而是唐玄宗李隆基。

    此事件从李林甫与太子集团三人组的恩怨说起。韦坚的出身红得发紫,他有一个姐姐嫁给了薛王李隆业(唐玄宗之弟),还有一个妹妹是李亨的太子妃,并给李亨生了二子二女。

    韦坚的妻子是姜皎的女儿,姜皎与唐玄宗李隆基的私交大唐天下无人不能比。

    李林甫则是姜皎的外甥,因此他与韦坚的亲缘关系很近,二人也一度相处得很和睦,打打闹闹嘻嘻哈哈,除了媳妇不分你我,很亲昵。

    二人关系的破裂从天宝元年开始,那年韦坚以陕郡太守兼水陆转运使身份,修建了一条从永丰仓至长安的漕渠,并在广运潭举办了一次声势浩大的盛会。那一天,唐玄宗李隆基亲临望春楼,广运潭里汇集了来自南方的二百多艘漕运船只。每条船上各载稻米以及当地特色产品,身着民族服装的船工们领唱《得宝歌》,一百余名歌女随声合唱。望春楼下,韦坚、薛王妃等一众官员、贵戚子弟向皇帝进献宝器。

    开元二十九年,唐玄宗李隆基受老祖宗老子李耳的梦示,在灵宝得到老子天书一封,遂改元“天宝”。于是有官员发挥才华,创作《得宝歌》,《得宝歌》是一首唐代诗词,其内容如下:

    得宝弘农野,弘农得宝那。

    潭里船车闹,扬州铜器多。

    三郎当殿坐,听唱得宝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热闹的场景,其中“得宝弘农野”和“弘农得宝那”表达了发现宝藏的喜悦;“潭里船车闹”和“扬州铜器多”描绘了船只和货物繁忙的景象;“三郎当殿坐,听唱得宝歌”则展示了唐玄宗皇帝坐在殿上,听着这首歌的情景。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也体现了唐代的文化和艺术风格?。

    这种架势别说长安的老百姓没见过,即便大唐帝国的皇帝也是第一次见到。于是唐玄宗李隆基龙颜大悦,随即下旨赏了韦坚一连串的官帽子。

    韦坚也没有辜负唐玄宗李隆基的期望,他为江南诸道与关东、关中的漕运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因此他人望陡升,成了宰执班子的候选人。

    韦坚打通漕运是一举两得,他不光能充实国库,也能充实唐玄宗李隆基的小金库。从宇文融“括田括户”以来,这已经是个心照不宣的秘密了。所以,此时的韦坚不光有“民意基础”,更有“圣心垂照”。

    李林甫深深感到臣大的威胁,这个家伙弄权的本事在历朝中为一流,但凡有才能的人都会遭遇他的排挤、打压和清除,杜甫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能和他和睦相处的宰相,只有牛仙客、陈希烈之类胸无点墨唯命是从之徒。

    韦坚既有能力,又有势力,这种人是不可能给李林甫当拎包小弟的。更让李林甫不爽的是,韦坚与此时的左相李适之走得非常近。

    李适之是李世民的曾孙、废太子李承乾的孙子,不光身份尊贵,且有才华,自入相以来就一直试图扳倒李林甫。假如韦坚拜相,二人联手,还有吾老李的活路吗?因此,一下子韦坚从李林甫的密友,变成了他必须除之而后快的政敌。

    就在二人暗中较劲的时候,有人在唐玄宗李隆基面前公然挑破李林甫与韦坚之间的那层膜。此人叫皇甫惟明,时任河西节度使、鸿胪卿。皇甫惟明是一名边将,常年驻守河西、陇右一带。天宝元年、二年,他连续两次打败吐蕃的入侵,并攻占了吐蕃人的桥头堡洪济城,但在攻打石堡城时遭遇了重大失败。

    考虑到石堡城的战略地位,以及易守难攻的现实状况,唐玄宗李隆基并未因这次失利怪罪皇甫惟明。相反,他对皇甫惟明还是非常赏识的,让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