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授官(3/3)
十名秦刚为何没有官职吧?”
赵煦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待着章惇的说明。
自去年年底,章惇被他从杭州召回之后,按他的原意,就要立刻将吕大防、范纯仁这几个讨厌的老头们赶得远远的,立刻给一众新党之人腾出位置来,但是却被章惇制止了。
章惇以无比冷静的心态告诉他,不要这么心急。
经过了整整八年的元佑更化,除了表面上政务堂里的这几位旧党大佬、还有遍布朝堂的各个旧党骨干,甚至还有许多只因政治风向变换、而伪装成新党拥护者的旧党内应,都形成了根深蒂固、错综复杂的政治势力。
虽然有着天子的绝对支持,卷土重来的新党也不能只凭一时头热,瞎打蛮冲。所以,经过他缜密的分析与细致的布局,仍然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领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闲职,与朝廷宰执的位置保持着若即若离的状态。以便在绝对安静的心态,等待着对方的反应。
赵煦自从高太后去世,终于能够拥有了自己绝对的权力,但是他也非常清楚,要对付朝中的那一大帮“老奸巨滑”且“学富五车”的大臣,他还是需要有非常专业、非常富有经验的导师来保障与引导。
而他所选择的导师是章惇,而章惇在这方面的表现无疑是优秀的。
章惇回京的四个月时间里,并没有走至朝堂的前台,而且隐身于幕后,细心地指导小皇帝如何地去识别臣子的言行与内心,如何去判断局势的变幻及真假,以及更为重要的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手中皇权的优势与作用。
而对于苏辙因殿试上书的精彩反击,就出于他的巧妙指导。
所以,对于赵煦来说,现在的章惇,既是他所依靠的朝堂宰执,又是他可信赖的师长助手。他正在静静地倾听章惇的解释与说明。
“秦刚,人才也!臣亦与其有过交往。”章惇先下了肯定无比的结论,“然,人才若非为陛下所用,则为人灾也!如苏子由、刘仲冯之流。”
赵煦默然认可,章惇说的两人就是刚被他从政事堂罢免的苏辙与刘奉世,从个人才华与能力上,都是朝廷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是他们都用在了反对新法、拥护高太后的身上,那么这样的人越有才、也就越是不能用。
“秦刚的卷子我看过。”赵煦说了这么一句话,意思是指秦刚的学术观点是支持新法的。
“一个人,不能只看他怎么写、怎么说,关键要看他怎么做?”章惇继续说道,“秦刚为国史院编修秦观之门下弟子,这秦观与黄庭坚等人皆是苏轼余党,目前已涉《神宗实录》诋毁一案调查之中。臣曾劝诫过秦刚,希望他能够明辨是非、识清大局,臣甚至提出愿向陛地讨请特旨,保荐他进入门下五房任主事。”
章惇的这番话显然出乎赵煦的意料,这门下五房主事虽然品级并不算高,但作为新科进士,要授此职,若非是宰相特请,就算是看中于秦刚的他自己,也不太会放出这种手笔的,那也说明了章惇对其的看重,于是他便问道:“这秦刚是如何回复章相的?”
“他说要回去问其恩师的意思!”
赵煦又默然了,这句回答不仅仅是简单的拒绝荐官的意思,更是明白无误地表明自己的立场与态度。虽然在他心里,非常看重秦刚这一人才,但是在涉及到对其父亲宋神宗政治观点的维护,这是他眼下布局新政变法的所有政治意识的核心基础,是容不得半点含糊的。
“那么,章相的这次谈话是在何时?”
“上元节前两天。”
“如今科举发榜,章相觉得能否再给这个秦刚一次机会?”赵煦想想还是有点不甘心。
“陛下如有此意,臣当可一试。”章惇想了想,道:“听说工部侍郎郭明叔欲揽这秦刚为侄婿,不妨由其出面劝说为宜。”
“也好,如若顺利,朕可为其侄女赐婚。但要是这个秦刚执迷不悟,也叫郭卿另觅良婿吧!”
“臣遵旨。”
赵煦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待着章惇的说明。
自去年年底,章惇被他从杭州召回之后,按他的原意,就要立刻将吕大防、范纯仁这几个讨厌的老头们赶得远远的,立刻给一众新党之人腾出位置来,但是却被章惇制止了。
章惇以无比冷静的心态告诉他,不要这么心急。
经过了整整八年的元佑更化,除了表面上政务堂里的这几位旧党大佬、还有遍布朝堂的各个旧党骨干,甚至还有许多只因政治风向变换、而伪装成新党拥护者的旧党内应,都形成了根深蒂固、错综复杂的政治势力。
虽然有着天子的绝对支持,卷土重来的新党也不能只凭一时头热,瞎打蛮冲。所以,经过他缜密的分析与细致的布局,仍然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领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闲职,与朝廷宰执的位置保持着若即若离的状态。以便在绝对安静的心态,等待着对方的反应。
赵煦自从高太后去世,终于能够拥有了自己绝对的权力,但是他也非常清楚,要对付朝中的那一大帮“老奸巨滑”且“学富五车”的大臣,他还是需要有非常专业、非常富有经验的导师来保障与引导。
而他所选择的导师是章惇,而章惇在这方面的表现无疑是优秀的。
章惇回京的四个月时间里,并没有走至朝堂的前台,而且隐身于幕后,细心地指导小皇帝如何地去识别臣子的言行与内心,如何去判断局势的变幻及真假,以及更为重要的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手中皇权的优势与作用。
而对于苏辙因殿试上书的精彩反击,就出于他的巧妙指导。
所以,对于赵煦来说,现在的章惇,既是他所依靠的朝堂宰执,又是他可信赖的师长助手。他正在静静地倾听章惇的解释与说明。
“秦刚,人才也!臣亦与其有过交往。”章惇先下了肯定无比的结论,“然,人才若非为陛下所用,则为人灾也!如苏子由、刘仲冯之流。”
赵煦默然认可,章惇说的两人就是刚被他从政事堂罢免的苏辙与刘奉世,从个人才华与能力上,都是朝廷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是他们都用在了反对新法、拥护高太后的身上,那么这样的人越有才、也就越是不能用。
“秦刚的卷子我看过。”赵煦说了这么一句话,意思是指秦刚的学术观点是支持新法的。
“一个人,不能只看他怎么写、怎么说,关键要看他怎么做?”章惇继续说道,“秦刚为国史院编修秦观之门下弟子,这秦观与黄庭坚等人皆是苏轼余党,目前已涉《神宗实录》诋毁一案调查之中。臣曾劝诫过秦刚,希望他能够明辨是非、识清大局,臣甚至提出愿向陛地讨请特旨,保荐他进入门下五房任主事。”
章惇的这番话显然出乎赵煦的意料,这门下五房主事虽然品级并不算高,但作为新科进士,要授此职,若非是宰相特请,就算是看中于秦刚的他自己,也不太会放出这种手笔的,那也说明了章惇对其的看重,于是他便问道:“这秦刚是如何回复章相的?”
“他说要回去问其恩师的意思!”
赵煦又默然了,这句回答不仅仅是简单的拒绝荐官的意思,更是明白无误地表明自己的立场与态度。虽然在他心里,非常看重秦刚这一人才,但是在涉及到对其父亲宋神宗政治观点的维护,这是他眼下布局新政变法的所有政治意识的核心基础,是容不得半点含糊的。
“那么,章相的这次谈话是在何时?”
“上元节前两天。”
“如今科举发榜,章相觉得能否再给这个秦刚一次机会?”赵煦想想还是有点不甘心。
“陛下如有此意,臣当可一试。”章惇想了想,道:“听说工部侍郎郭明叔欲揽这秦刚为侄婿,不妨由其出面劝说为宜。”
“也好,如若顺利,朕可为其侄女赐婚。但要是这个秦刚执迷不悟,也叫郭卿另觅良婿吧!”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