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各国的应对(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既然如此,如今周国开始攻打孙吴,天下被搅得如同一摊浑水。

    这趟浑水,我大魏自然也要淌一下。”

    曹操思考片刻,原本大家相安无事,眼下周国进攻孙吴,不知道吸引了多少人的想法。

    国家下场越多,自然也就越混乱,自己没准能够火中取栗。

    “景略,你认为我们如今对明国下手,是否可行。”

    曹操盯着王猛思索道,他手中不缺谋略的人才,但是王猛却能从天下大局出发,为曹操决断出一个合适的计谋。

    “陛下,现在明国已经下场对我们来说,正是一个好机会。

    武周如今困守洛阳地区,朝中可用将领不多,要从两个方面防备我们和李唐,进取不足,固守有余。

    而高齐虽然前段时间坑了我们一把,但是他还未曾建立起有效的统治。

    北魏之所以不能进入冀州之地,正是因为历史上的国史之狱。

    现在河北有五望七姓之中的四家,以清河崔氏的崔浩、范阳卢氏的卢植,博陵崔氏的崔季舒以及赵郡李氏的李牧为主,他们四家在河北素有威望,手中既不缺安邦治国的文臣,也不缺征战天下的武将。

    眼下这些世家对北魏甚是敌视,这也是高欢能够拥居河北之地的原因。

    所以,我认为如今进攻明国正是一个好机会。”

    王猛对周围国家的政治环境十分了解,根据自己对四周国家的思考,慢慢的说道。

    “好,既然景略支持寡人,那么寡人这就便发兵,只不过又要麻烦景略了。”

    曹操走到桌几面前,从一个漆木盒子中拿出一枚虎符,交付于王猛手中。

    这枚虎符可以调动曹魏的全部兵力,足以见得曹操对王猛的信任。

    王猛也是真的做到了出将入相,无论是整理国家还是攻伐他国,都有着卓越的才能。

    “必不负陛下所托。

    我认为我军应从从小沛出兵,攻打彭城。

    明国只有五万大军,如今两万多军队都已经进攻庐江,国内只剩下三万军队,还要分别驻守各个地方。

    彭城位于明国南北交界的命脉,我们如果能够拿下彭城,则明国南北割裂,我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将北海取下。”

    王猛对着曹操宣扬自己的策略,曹操思考片刻,决定同意王猛的策略。

    但是彭城城高墙厚,如果攻取恐怕难以拿下,于是又对王猛说道:

    “我知道丞相用兵如神,但是彭城必然十分难以攻取,我听闻驻守彭城的将领乃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

    洪都之战中朱文正曾用两万兵马抵挡住陈友谅六十万大军,保洪都城八十五天未落。

    我担心此番丞相恐有意外。

    不如我派遣曹仁、夏侯渊等人带兵从濮阳,进攻北海,未丞相缓解压力。”

    曹操上前拉起王猛的手,眼神中流露出不舍,曹魏之所以能够建立,全凭两人的功劳。

    当时曹操初到此处,一穷二白,是王猛为他拉到了世家的支持,也是王猛昼夜不停为其分析天下局势和制定战略,后又亲自率兵征讨不臣,才有了如今的曹魏。

    曹操自然不能亏待王猛,封其为陈留王、丞相、录尚书事、太师,陈留是两人起兵的地方,以此地封王足以看出曹操对王猛的看重,又让自己的儿子对王猛执子礼,见到王猛要像见到自己一样尊重。

    后来曹操起势后,历史上的曹魏宗室曹仁、曹真、夏侯惇、夏侯渊等人才加入了曹魏,至于张辽、张颌、于禁、徐晃等人则加入的更晚了。

    “臣赞同陛下的想法,分两路兵进取明国,明国必然始料不及。”

    曹操看着王猛这番模样,便知道他早就有了这个想法,于是,哈哈大笑道:“景略,你呀,我们两人何必如此。”

    “陛下,当前还有件要紧的事,就是应当尽快派遣使者前往周国,面见周天子,向他们表明我们的来意。

    如今天下纷乱,还不是我们与周国决裂的时候。”

    曹操点点头,认同王猛的想法,有着长江横在两国之间,自己就没有机会灭掉周国。

    自古以来,北人不善水,而南人操纵船舶,犹如草原上骑马的牧民一样熟练。

    只要北方没有一统,没有足够的力量进行多点爆破,就很难拿下南方这片土地。

    “听说周诵未曾设立皇后,你看曹节如何?”

    曹操突然想到了什么,对着王猛开口说道。

    王猛知道,曹操这样是想要保持两国联姻,从而增加政治互信。

    在历史上东吴嫁公主给刘备,也正是这番想法。

    “可遣一使节前往询问。”

    王猛也有些赞同,能用曹操的一个女儿帮助曹操稳定南方的局势再好不过。

    。。。。。。

    周朝进攻孙吴的消息,也通过上庸等地传到了身在汉中的李世民处。

    李世民看着手中的战报,心中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