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5/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益大师说,阿难尊者闻其言教而不解其义——阿难尊者把佛陀的言教背下来,但是错解佛陀的意思。佛陀说“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是在解释生灭是因缘生的,而因缘本身是因缘生因缘灭的,它的本性是自性空的。佛陀是从这句话告诉我们,如何去了解我们这一念心——是因为很多法的牵动所以产生心;这一念心去造业,又产生一个新的法,又去创造一个新的心态。所以这个心态是因缘生因缘灭,是缘起性空的。从缘起性空当中去断除我们的烦恼根源而趋向涅盘。

    佛陀的意思是这个,结果阿难尊者错解意思,把心生、法生当作这个心是有实体的。有实体的东西当然就可以跟谁去合,就有它的处所了。所以可以看得出来,我们讲说“谬解标处”——谬解佛陀的真实义,而标出了心的处所。

    诸位要知道,一个东西如果有处所,就有它的实体。有它的实体你就没办法断,有实体的东西你断不了。佛教经常讲一个观念,讲“诸法无生”。什么叫无生呢?不是说真的有一个烦恼,然后我们把它断掉,不是这个意思;也不是说真实有一个生死轮回,我们把它断掉,不是这个意思。《华严经》说,如果真的有一个众生,我们修我空观、法空观,把这个众生给消灭了,变成佛陀,那我们每一个人都犯了杀罪,因为他是一个众生。你修止观把一个众生杀死了,转成佛陀,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法本来就不生——法本不生,今则不灭。就是说,本来就没有的。诸位要知道我们今天的修行,只是把我们生命的本来面目恢复过来而已,本来就没有生死,本来就没有烦恼。所以修行叫作什么?叫作恢复本来面目,把这些如梦如幻的、我们虚幻的心——攀缘虚幻的境所创造的虚幻的生命体,恢复到原来的清净的本性,恢复本来面目而已。这叫作无生,就是本来就没有生,所以佛教只是觉悟而已。觉悟以后你就不随它转;不随它转,你生命就改变了。你随它转,那就是这句话了——心生故种种法生,法生故种种心生,那你就没完没了了,生命就没完没了了。

    所以后面佛陀讲完我们自性本来清净、妄想是不真实的道理以后,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尊者就起来问说——诶,既然清净本然,佛陀您说我们修行是恢复本来面目,妄想是不真实、是本来没有的,那怎么有山河大地?佛陀说,你一动念头就有了,你一迷的时候就什么都有了;你悟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了。你要回光返照,它就没有;你要向外去攀缘,什么都是有,什么都有——生死是有的,烦恼也是有的。所以我们这一念心,诸位要知道两个方向:第一个你要顺着外面去思考,顺着外境思考,我保证有生死,我保证有轮回;你要回光返照,就什么都没有。它就两个方向。

    壬二、破斥。分三:癸一、牒计。癸二、正破。癸三、结破。

    好,我们再看佛陀怎么破斥。破斥当中分三段,叫作牒计、正破跟结破。

    癸一、牒计

    佛告阿难,汝今说言,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心随有者。

    这个“牒”字,就把阿难尊者他所执着的相貌,把它“牒”——就是很明白地先指出来。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说:你的意思是不是说,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心随有者……

    前面阿难尊者是引用佛陀两段的开示: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但是以下的经文真正引用的是下面那一段,就是,因为有种种的果报诸法的刺激,所以就使令我种种善恶心念产生。所以我的心在哪里,那看哪一个境来刺激我;谁刺激我,我的心就在那里。这个就是他引用的第二段,“随所合处,心随有者”,我的心跟哪一个境:我在听声音的时候,我的心就在声音当中;我在看花的时候,我的心就在花当中。就是由法生故,种种心生。是这个道理。

    癸二、正破。分二:子一、破无体。子二、破有体。

    我们看佛陀的破斥。正破,破无体跟破有体。看破这一念心无自体。

    子一、破无体

    是心无体,则无所合。若无有体而能合者,则十九界因七尘合。是义不然。

    你说是由法生故而种种心生,所以你的心的处所是不决定的,变来变去的。佛陀就分成两种情况:第一个,它是没有自体的;第二个,有自体的。

    先看没有自体的。如果我们这一念心是没有自体的,我们讲离尘无体,离开了这一念境,它的体就不存在了——这样讲,就是没有所谓的合不合了。它没有自体,没有自体就没有处所,它只是一个虚妄的影像。一个虚妄的影像,怎么能够跟外境相合呢?如果你说这个心是没有自体的,只是一个影像能够跟外境相合,那这样讲的话,这个十九界就可以跟第七尘相合。佛法没有所谓第十九界,只有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佛法是讲六尘,没有第七尘。那就是一个不存在的东西去跟一个不存在的东西相合,这个道理是不能成立的,因为你心是没有体的。这个“是心无体”,其实答案就出来了。佛陀告诉我们“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佛陀的意思就是在讲这个心无自体,它是缘生缘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