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讲】(3/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点:都是属于断灭的外道。他们的思想的共同点是“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盘”。意思是,当一个人死亡以后,就不可能再有生命现象;你只能够活一次,你的生命只有这么一次。你死了以后,就叫作涅盘。涅盘不必修,只要死了以后,这个不生不灭的涅盘就自然出现。这个观念的问题点在于:此身死后断灭。这个思想是很可怕的。如果我们没有来生,我们造善造恶完全没有意义了。那人生变成只有及时行乐,因为没有来生,你造善干什么?你就没有必要去断恶修善了。所以这是很可怕的拨无因果。

    波斯匿王把他心中长久以来的疑惑提出来:“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我现在亲近了佛陀也听闻了佛法,但是我心中有这样的一个结啊:到底有没有来生?到底什么是生命的真相?我还是有很多疑惑。希望佛陀能够为我去发挥、去证明这一念心不生灭的本性。不但是我有这种想法,今此法会大众,只要是还没有成就圣道的凡夫,都希望能够听闻这样的道理。这是波斯匿王听了前面两段的“开显见性”以后的感想,从外道断灭的思想的角度来请佛陀开示。

    子二、说示。分二:丑一、明身有迁变。丑二、明性无生灭。

    佛陀先回答波斯匿王的启请,然后再回答阿难尊者的启请。因为波斯匿王是显问,他是直接开口,所以佛陀对直接的部分先回答。

    我们看下一段。下一段等于是佛陀正式的开示。这一段当中分成两段:一、明身有迁变;二、明性无生灭。

    丑一、明身有迁变

    【第十五讲图三】

    我们看第一段的说明。身有迁变是说,这个色身是迁流变化的。在前面的“七处破妄”当中,佛陀破妄的态度是直接了当的,破除我们这一念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可以说是“觅心了不可得”。但是对心的变化、身心世界的这种生灭相,并没有讲得很清楚,只是直接把它破掉。这一段就讲得很详细了,对色身的这种迁流变化讲得很详细。

    好,我们看经文:

    佛告大王:“汝身现在,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世尊!我今此身终从变灭。”

    佛陀在开示之前,问波斯匿王一个问题说:“汝身现在”,我就就着你的色身来发明生灭跟不生灭的道理——我们讲“就路还家”,就着因缘来开显真理,借事显理。佛陀说,我现在问你一个问题:波斯匿王,你认为你这一期生命的色身,是跟金刚一样常住不朽坏,还是终究会变坏、会死亡呢?波斯匿王回答说,我的理解,我认为我这一期的生命,终究会从变灭,最后死亡,最后消失掉。也就是说波斯匿王理解,有生必有死。即使我这个波斯匿王,有过去的福德力量,贵为国王,但是也很难避免这样的变化消灭。这个是波斯匿王的回答。那么,佛陀针对这样的回答,再进一步地加以开示。

    我们看下一段:

    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世尊!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渐渐销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佛言:“如是。”

    这时,佛陀进一步问说:波斯匿王啊,你现在的色身还存在,你怎么就知道会变灭呢?佛陀的意思是说,你波斯匿王根本就没有死亡的经验,你今生出生到现在,都没有死亡,都没有消失过,你怎么知道你的身体会消失呢?因为你没有这个经验嘛。波斯匿王回答说:世尊啊,我这个无常变坏之身,虽然我都没有死亡,都一直存在,从小到大、从大到老都没有消失,但是我可以用智慧来观察。

    我们讲一下这个智慧。智慧的观察有两种:一种是现量,就是亲证,亲自看到——圣人的心亲证真理,证到我空法空的真理。第二种是所谓的比量,我没有看到,但是我从一种理论上来推度。这以下的文,都是波斯匿王的一种比量,他那种观念上的智慧的推度。他说,我观察,我不是用眼睛,是用智慧观察。我观察我现前的色身有两种相貌:第一个,念念迁谢;第二个,新新不住。这是他对色身的理解。

    这一段经文,我们根据圆瑛法师的注解,他讲得比较好。

    我们先解释什么叫“新新不住”。新新不住,简单地讲,就是我们的色身是前后变化的。所以圆瑛法师说,前念的叫作旧,后念叫作新。你看你的色身,昨天的色身叫作旧,就是旧的你,今天的色身是新的你。就是我们的色身它会从旧而变成新,然后新的东西又变成旧,又变成另外一个新。这就是一种前后变化。

    第二个,它在变化当中,又念念地迁谢。这就是一种前后的相续。前面是讲变化相,这讲相续,就是前念既灭,后念即生。旧的一消失,新的马上产生。它不会产生断灭,它会有一种所谓的相续的相貌出来。

    波斯匿王对色身的观察,是通过比量的了解。他知道自己的色身是一个变化相,是相续相。这以下讲出一个譬喻:就像香火——你看那个香,你把这个香插上去,我们感觉这个香是不动,其实它是在变化。它慢慢地烧、慢慢地烧,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