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讲】(5/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从经文上来看,是刹那刹那的、念念之间的变化。比如你现在说:诶,我现在怎么样。其实你讲这个“我”,已经是前一刹那的“我”,现在的“我”又是一个新的“我”。所以我们是活在一个动态的环境中,我们不是静态的,生命没有所谓的静态。除了真如本性以外,都在动,所有的因缘都在动。所以我们要觉悟,我们是活在一个变化的、动态的环境中。这叫诸行无常。

    第二个,诸法无我。这个是比较可怕的。它在变化的时候,你作不了主。你说:诶,我不要变化。不可能!当你出生的时候,你对你身心世界的变化作不了主。佛法的观念是这样:我们对今生是作不了主的,但是我们来生作得了主。你看佛法告诉我们要活在未来,因为来生可以创造,它还没有出现。但是今生的时候,那个业大概都成熟了,要变化,有限,非常有限。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因为你那个业造了,它在阿赖耶识当中,它就要释放出来。所以我们对今生是无我的,你很难主宰的。所以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蕅益大师说,这一段,如果我们好好地体会,能够产生出离心。因为佛教的苦谛,是从无常无我安立的。什么叫作苦谛呢?什么叫作生命的苦呢?是我们对于眼前的因缘没办法掌控。你看我们现在还不错啊,身体健康啊,今天中午还吃得到饭啊……但是问题点在于,你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我们的有漏生命跟圣人有一个差别,就是:圣人的安乐是决定的安乐;我们凡夫的安乐是不决定的,现在会出现,明天就会消失了、破坏了,所谓的没有主宰性。所以,苦的意思就是不安稳。这个地方就说明了,从变化当中能够产生一个出离心。

    不过这个地方它也讲出了一个消息,其实我们的变化还有相续,生命的变化还会相续的。诸位有没有想到说,你来生会变成什么样?我们可以从这一段经文得到两个结论:第一个,我们来生跟今生会不一样,会变化;第二,变化当中也有一些相似点。其实我们把昨天跟今天比较,你就知道你的来生。你看,今天的你跟昨天的你是怎么样?变化了,但是也有几分相似。它那个变化是怎么样?它是有变化,但是又会相续。所以来生的我肯定跟今生不一样,但是有几分的相似,就像水流一样。你看这个水流流到后面,跟前面不一样,但是味道有几分相似。这个就是一个生命观。当然,这个地方,它所要强调的观念是无常变化,就是,色身是无常变化的。从这个地方我们能够对现前的因缘产生出离。

    丑二、明性无生灭

    【第十五讲图四】

    我们看第二段,明性无生灭。

    在变化当中,其实我们有一个不变化的,就是我们的见、闻、嗅、尝、觉、知这六根的本性是不生不灭的。好,我们看经文:

    佛告大王:“汝见变化迁改不停,悟知汝灭,亦于灭时,汝知身中有不灭耶?”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实不知。”佛言:“我今示汝不生灭性。”

    听完波斯匿王的报告以后,佛陀就问大王说:你能够如实地看到你的身心世界是迁流变化、永远不停止的,所以你能够得到一个结论:你的色身终将消灭。这是正确的。你进一步地也能够体会到,当你的色身消灭的时候,当你现在的色身在变化的时候,有一个不生不灭的、不会变化的本性吗?你知道这个道理吗?波斯匿王说:我不知道。我只看到变化的相状,我没有看到不生灭的本性。这一部分我是没有看到的。佛陀说:你只看到生命的一部分,没有看到生命另外没有变化的部分。所以我现在就要开显,让你知道另一部分,这种不生不灭、不会变化的本性。佛陀从变化当中开显不变化。我们看佛陀有两段的开示。

    我们先看第一段。看经文:

    “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佛言:“大王!如汝所说,二十之时,衰于十岁,乃至六十,日月岁时念念迁变。则汝三岁见此河时,至年十三,其水云何?” 王言:“如三岁时,宛然无异。乃至于今,年六十二,亦无有异。”

    前面波斯匿王在描述他色身的变化的时候,佛陀都没有开口,只讲一个“如是”表示同意。但是因为波斯匿王看到的生命是一个局部的生命,看到变化的生命,没有看到一个不变化的生命,所以佛陀这个时候要点醒他,说:波斯匿王,你在几岁的时候就见到了恒河呢?你回忆一下你什么时候见到恒河。波斯匿王回忆说,我在三岁的时候,我的母亲就带着我去拜见耆婆天(耆婆天就是长寿天。印度习俗,小孩子到三岁的时候,一定要去拜见长寿天,来祈求生命的平安、快乐。虽然波斯匿王身为王族,他也不能避免这个习俗,所以他的母亲在他三岁的时候,带他去拜见长寿天。在拜见长寿天的途中,他经过了恒河水)。那个时候我的母亲就告诉我说,这个就是恒河。所以我三岁的时候,我的眼睛或者说我的内心,就能够看到恒河,就能够感受到恒河的存在。

    佛陀说:大王,正如你所说的。你前面说你这个色身在二十岁的时候就衰老于十岁,乃至于六十岁的时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