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讲】(5/6)
各有所还。我们先把经文念一遍,再来简单说明。我们看经文:
阿难!此大讲堂,洞开东方,日轮升天,则有明曜;中夜黑月,云雾晦暝,则复昏暗。户牖之隙,则复见通;墙宇之间,则复观壅。分别之处,则复见缘;顽虚之中,遍是空性。郁?之象,则纡昏尘;澄霁敛氛,又观清净。
这个地方有四对八相。古德的注解,特别是圆瑛法师讲到,有法体跟相用,体跟相。比如说日轮,日轮就是太阳跟光明的关系,日轮是体,光明是它的作用。有日轮才有光明,所以光明是跟太阳借的。如果太阳走的时候,它会把光明带走的。对不对?为什么有光明?因为有太阳。太阳是体,光明是它的作用。所以当太阳离开的时候,它一定会把它的光明带走。这个道理就是,体一离开,会把它的作用带走。所以光明是要归还的。因为你跟太阳借的光明,所以它走的时候你要归还给它。
好,我们看经文。
阿难!比如说在这个大讲堂当中,“洞开东方”,你把这个门窗打开,那么在东方的地方,我们看到日轮缓缓地升到天空了。有太阳就产生光明,则有光明的照耀。所以以太阳为自体而产生光明,光明因太阳而有。这是第一对,我们讲到明暗的一对。
“中夜黑月,云雾晦暝,则复昏暗。”那么到了黑月——我们有白月跟黑月,黑月就是三十号的晚上——而且是在中夜,大概是在子时的时候。在这个没有月亮的晚上的子时,如果空中又出现很多云雾的障碍,就会出现一个晦暝的昏昧的气象,这个时候空中产生一个黑暗的相状。那么这个黑暗相状是怎么来呢?是因为有黑月的关系才产生黑暗相,所以这个昏暗是跟黑月借来的。这是一对,明暗一对。
我们再看通塞。“户牖之隙,则复见通。”你看那个窗户,“牖”就是窗户。你看窗户跟大门,在没有关闭的这些隙缝当中,我们会看到一个内外通达之相。通达之相是怎么有的呢?是因为有隙缝。你把隙缝塞住了,通达之相就没有了,所以通达之相是跟隙缝借来的。“墙宇之间,则复观壅。”我们在墙壁跟屋宇之间看到一个壅塞不通的相状。为什么有壅塞呢?因为有墙壁隔住嘛,所以就不通。这个壅塞是跟墙壁借来的。这个地方讲通塞的一对。
这以下我们看同异一对,相同跟差异。先看差异:“分别之处,则复见缘。” 我们这个地方先讲见缘。见缘之体,这个“见”是指能见的心,缘是所见的境。因为有能见的心跟所见的境的和合,就产生很多差别的情况。因为有见缘才有分别,所以这个分别的差别相是跟见缘借来的。“顽虚之中,尽是空性。”这个是讲同相。为什么有这个“顽虚”,这个冥顽不灵之相呢?因为有广大的虚空,所以现出冥顽不灵之相。这个冥顽不灵之相是跟虚空借来的。虚空表示相同的相状,分别表示差别的相状。这第三对。
第四对讲清浊。“郁?之象,则纡昏尘。”这个“郁”是早上的地气。你看我们山中,早上起床的时候会有一种白色的云雾,这个是地气。?是指空中的灰尘,地气跟灰尘的夹杂就产生一种昏浊的相状。这个昏浊相状是跟郁?借来的。“澄霁敛氛,又观清净。”“澄”就是雨过天晴以后。“澄霁”就是这个时候雨水把空中的灰尘洗干净了,把乌云也收摄起来了,就显出一个很清净的相状。所以清净的相状是怎么来的呢?是假借澄霁的因缘而有,是跟它借来的。
好,佛陀先假借世间有为法的借跟还的关系,来表示我们生灭心跟外境的关系。我们看,先讲“各有所还”。我们看经文:
阿难!汝咸看此诸变化相,吾今各还本所因处。云何本因?阿难!此诸变化,明还日轮。何以故?无日不明。明因属日,是故还日。暗还黑月,通还户牖,壅还墙宇,缘还分别,顽虚还空,郁?还尘,清明还霁。则诸世间一切所有,不出斯类。汝见八种见精明性,当欲谁还?何以故?若还于明,则不明时,无复见暗。虽明暗等种种差别,见无差别。
好,我们先看这有为法,“各有所还”。佛陀说,你看到这四种八对的变化相,其实它们都有一个因缘。它从什么地方来,终究要被它带走,要还给对方。怎么说呢?比如说“此诸变化相”,你看光明,为什么有光明?因为有太阳才有光明。所以,看到光明你不要太高兴,那是生灭法,那不是你的东西。只要你必须还给人家的,都不是你的东西,那只是你可以暂时受用的一个过程。所以,光明总有一天是要归还给太阳的。为什么?因为没有太阳就没有光明。所以光明是假借太阳而有,你迟早要还给它的。黑暗,你看到黑暗也不要悲伤,它也不是你本来面目,因为黑暗是要还给黑月的。当黑月过去了,黑暗也消失掉了。“通还户牖”,这个内外通达之相是因为有门窗的关系,所以你迟早要还给门窗的。“壅还墙宇”,壅塞不通之相是因为有墙壁的关系,所以要还给墙壁。“缘还分别”,这个地方解释要注意。就是因为有见缘的关系才有差别的相状,所以差别要还给见缘。“顽虚还空”,这冥顽之相要还给虚空。地气的昏尘,这种昏昧之相要还给尘土。那个清明之相,要还给雨过后的天晴
阿难!此大讲堂,洞开东方,日轮升天,则有明曜;中夜黑月,云雾晦暝,则复昏暗。户牖之隙,则复见通;墙宇之间,则复观壅。分别之处,则复见缘;顽虚之中,遍是空性。郁?之象,则纡昏尘;澄霁敛氛,又观清净。
这个地方有四对八相。古德的注解,特别是圆瑛法师讲到,有法体跟相用,体跟相。比如说日轮,日轮就是太阳跟光明的关系,日轮是体,光明是它的作用。有日轮才有光明,所以光明是跟太阳借的。如果太阳走的时候,它会把光明带走的。对不对?为什么有光明?因为有太阳。太阳是体,光明是它的作用。所以当太阳离开的时候,它一定会把它的光明带走。这个道理就是,体一离开,会把它的作用带走。所以光明是要归还的。因为你跟太阳借的光明,所以它走的时候你要归还给它。
好,我们看经文。
阿难!比如说在这个大讲堂当中,“洞开东方”,你把这个门窗打开,那么在东方的地方,我们看到日轮缓缓地升到天空了。有太阳就产生光明,则有光明的照耀。所以以太阳为自体而产生光明,光明因太阳而有。这是第一对,我们讲到明暗的一对。
“中夜黑月,云雾晦暝,则复昏暗。”那么到了黑月——我们有白月跟黑月,黑月就是三十号的晚上——而且是在中夜,大概是在子时的时候。在这个没有月亮的晚上的子时,如果空中又出现很多云雾的障碍,就会出现一个晦暝的昏昧的气象,这个时候空中产生一个黑暗的相状。那么这个黑暗相状是怎么来呢?是因为有黑月的关系才产生黑暗相,所以这个昏暗是跟黑月借来的。这是一对,明暗一对。
我们再看通塞。“户牖之隙,则复见通。”你看那个窗户,“牖”就是窗户。你看窗户跟大门,在没有关闭的这些隙缝当中,我们会看到一个内外通达之相。通达之相是怎么有的呢?是因为有隙缝。你把隙缝塞住了,通达之相就没有了,所以通达之相是跟隙缝借来的。“墙宇之间,则复观壅。”我们在墙壁跟屋宇之间看到一个壅塞不通的相状。为什么有壅塞呢?因为有墙壁隔住嘛,所以就不通。这个壅塞是跟墙壁借来的。这个地方讲通塞的一对。
这以下我们看同异一对,相同跟差异。先看差异:“分别之处,则复见缘。” 我们这个地方先讲见缘。见缘之体,这个“见”是指能见的心,缘是所见的境。因为有能见的心跟所见的境的和合,就产生很多差别的情况。因为有见缘才有分别,所以这个分别的差别相是跟见缘借来的。“顽虚之中,尽是空性。”这个是讲同相。为什么有这个“顽虚”,这个冥顽不灵之相呢?因为有广大的虚空,所以现出冥顽不灵之相。这个冥顽不灵之相是跟虚空借来的。虚空表示相同的相状,分别表示差别的相状。这第三对。
第四对讲清浊。“郁?之象,则纡昏尘。”这个“郁”是早上的地气。你看我们山中,早上起床的时候会有一种白色的云雾,这个是地气。?是指空中的灰尘,地气跟灰尘的夹杂就产生一种昏浊的相状。这个昏浊相状是跟郁?借来的。“澄霁敛氛,又观清净。”“澄”就是雨过天晴以后。“澄霁”就是这个时候雨水把空中的灰尘洗干净了,把乌云也收摄起来了,就显出一个很清净的相状。所以清净的相状是怎么来的呢?是假借澄霁的因缘而有,是跟它借来的。
好,佛陀先假借世间有为法的借跟还的关系,来表示我们生灭心跟外境的关系。我们看,先讲“各有所还”。我们看经文:
阿难!汝咸看此诸变化相,吾今各还本所因处。云何本因?阿难!此诸变化,明还日轮。何以故?无日不明。明因属日,是故还日。暗还黑月,通还户牖,壅还墙宇,缘还分别,顽虚还空,郁?还尘,清明还霁。则诸世间一切所有,不出斯类。汝见八种见精明性,当欲谁还?何以故?若还于明,则不明时,无复见暗。虽明暗等种种差别,见无差别。
好,我们先看这有为法,“各有所还”。佛陀说,你看到这四种八对的变化相,其实它们都有一个因缘。它从什么地方来,终究要被它带走,要还给对方。怎么说呢?比如说“此诸变化相”,你看光明,为什么有光明?因为有太阳才有光明。所以,看到光明你不要太高兴,那是生灭法,那不是你的东西。只要你必须还给人家的,都不是你的东西,那只是你可以暂时受用的一个过程。所以,光明总有一天是要归还给太阳的。为什么?因为没有太阳就没有光明。所以光明是假借太阳而有,你迟早要还给它的。黑暗,你看到黑暗也不要悲伤,它也不是你本来面目,因为黑暗是要还给黑月的。当黑月过去了,黑暗也消失掉了。“通还户牖”,这个内外通达之相是因为有门窗的关系,所以你迟早要还给门窗的。“壅还墙宇”,壅塞不通之相是因为有墙壁的关系,所以要还给墙壁。“缘还分别”,这个地方解释要注意。就是因为有见缘的关系才有差别的相状,所以差别要还给见缘。“顽虚还空”,这冥顽之相要还给虚空。地气的昏尘,这种昏昧之相要还给尘土。那个清明之相,要还给雨过后的天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