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讲】(3/6)
随缘的,它能够“一为无量,无量为一”,有变化的作用。
所以从这一点可以知道,见性不是一个固定的物质。物质是不能够有太多的功能、相状的变化,不可以。物质的特色叫作质碍,它有固定的质量,产生一定的障碍。你放了桌子就不能放椅子,它有一定的质碍。但是你看我们那个内心的见闻觉知的功能,是随着我们的修学不断地变化、不断地变化。
你看,同样是一个凡夫,你看智者大师,智者大师在修法华三昧之前,他的见的功能跟我们一样,看到我们这种日常生活的“见”。但是智者大师在修法华三昧、跟法华三昧相应、成就旋陀罗尼的时候,他在定中看到两千五百年前佛陀在法华会上——灵山会上说法的状态。他看到自己在座,他的老师慧思禅师也在座。也就是说,他的见功能能够追溯到两千五百年之前的现象。
诸位要知道,禅定是现量境,这不是妄想哦。禅定的境永远是现量境,都是真实的。禅定不可能起颠倒,不可能。什么叫现量境?它是什么境,就是什么境,没有个人的分别。虚云老和尚的年谱当中讲到说,虚云老和尚在禅堂,有一天功夫相应的时候,他能够看到隔壁好几间寮房,他们在讲什么话,清清楚楚。后来他继续用功,那个时候二次大战快要结束了,他有一天看到美国的飞机丢下两颗原子弹,把广岛跟长崎炸得整个……那个爆炸,就像一个香菇的形状一样。其实那个时候原子弹还没有炸下去,换句话说,他看到了未来,众生的业力成熟了,他看到了未来。我们只看到现在,但是禅定的人可以看到过去、看到未来。
那这是怎么解释呢?蕅益大师在《成唯识论观心法要》对这件事情作了一个注解。他说,其实我们的见的功能,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十世古今就是过去、现在、未来。就是说,其实生命没有所谓的过去,也没有所谓的现在,也没有所谓的未来,都是当念、当念、当念。我们的执着区隔了过去,也区隔了未来。所以当我们的心慢慢地摄用归体的时候,我们的所有功能会慢慢显现、慢慢显现。慢慢显现就能够突破时空。
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同样一个见性,表现在整个十法界的众生的心中,因为迷悟的不同,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所以我们知道,见性不是一个物质,而是一个有明了性的心法才做得到。它是一个有情识、有明了性的东西。听到这个地方,佛陀会一层一层地开示。
寅二、约自他明差而无差
我们看下一段。前面是约着随缘的作用来开显见性的明了作用。我们看第二段,约自他明差而无差。这个“自”,就是阿难尊者的能见的见性;这个“他”,就是阿难尊者所见的种种的诸物。从自他当中说明见性是差而无差。什么叫作差呢?就是所见的万物是差别的,因为所见的物质是千差万别。但是能见的见性是没有差别的,是同一个见性。这个地方发现不变的体性,前面是发现随缘的作用。
好,我们再来看第一段。
【图二】
阿难!且吾与汝,观四天王所住宫殿,中间遍览水陆空行,虽有昏明种种形像,无非前尘分别留碍。
我们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产生能所,这个地方先讲这个所——所见这一部分。阿难!姑且以我佛陀跟你阿难尊者,我们两个现在共同地来观察四天王所住的宫殿。这个四天王的宫殿在哪里呢?就是一个小世界的须弥山那个半山腰的地方,叫作四天王的宫殿。阿难尊者因为佛陀的神通加持,能够看到四天王的宫殿。在“中间”——这个中间就是上到达须弥山的山腰,下至大地。这整个中间,你可以普遍地见到水陆空三种动物的活动:能看到水中的鱼虾、陆地的牛羊、空中的飞鸟。在整个大地跟四天王宫中间,你看到万物的整个活动状态,乃至于你可以在虚空当中看到有昏明的种种的体性相状,种种的差别。昏就是太阳照不到的地方,比如说被山、被树所遮盖的阴暗的地方。太阳照得到的地方,叫光明的地方。这以下种种的虚空的差别跟动物的差别,都是前尘,都是你所见的种种的尘境。这个“分别”就是差别,差别的体性。这个“留碍”就是它的物质的自体。这都是整个万物的差别的自体。换句话说,当我们依止见性产生见分去分别万物的时候,外在的物质世界是千差万别的,没有一个是跟其他完全相同的。这个地方先讲这个观念。
好,我们再看第二段。
汝应于此分别自他,今吾将汝择于见中,谁是我体,谁为物象。
佛陀这个时候就希望他从能见跟所见当中作一个简别,说你应该从这当中来分别自他。就是说,阿难尊者现在搞不清楚什么是我自己——什么是别人的东西、什么是自己的东西。他现在还不认为见性是他自己本来的东西,所以佛陀必须从自他当中加以分别。“自”,就是能见的见性,“他”就是所见的万物。就是说,你要从这个能见跟所见当中来分别,什么是你能见的、你自己的自体,什么是你外在的因缘的变化。你要分清楚,不能含糊笼统。
好,这以下佛陀就正式地从能见所见当中分别什么是阿难尊者你
所以从这一点可以知道,见性不是一个固定的物质。物质是不能够有太多的功能、相状的变化,不可以。物质的特色叫作质碍,它有固定的质量,产生一定的障碍。你放了桌子就不能放椅子,它有一定的质碍。但是你看我们那个内心的见闻觉知的功能,是随着我们的修学不断地变化、不断地变化。
你看,同样是一个凡夫,你看智者大师,智者大师在修法华三昧之前,他的见的功能跟我们一样,看到我们这种日常生活的“见”。但是智者大师在修法华三昧、跟法华三昧相应、成就旋陀罗尼的时候,他在定中看到两千五百年前佛陀在法华会上——灵山会上说法的状态。他看到自己在座,他的老师慧思禅师也在座。也就是说,他的见功能能够追溯到两千五百年之前的现象。
诸位要知道,禅定是现量境,这不是妄想哦。禅定的境永远是现量境,都是真实的。禅定不可能起颠倒,不可能。什么叫现量境?它是什么境,就是什么境,没有个人的分别。虚云老和尚的年谱当中讲到说,虚云老和尚在禅堂,有一天功夫相应的时候,他能够看到隔壁好几间寮房,他们在讲什么话,清清楚楚。后来他继续用功,那个时候二次大战快要结束了,他有一天看到美国的飞机丢下两颗原子弹,把广岛跟长崎炸得整个……那个爆炸,就像一个香菇的形状一样。其实那个时候原子弹还没有炸下去,换句话说,他看到了未来,众生的业力成熟了,他看到了未来。我们只看到现在,但是禅定的人可以看到过去、看到未来。
那这是怎么解释呢?蕅益大师在《成唯识论观心法要》对这件事情作了一个注解。他说,其实我们的见的功能,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十世古今就是过去、现在、未来。就是说,其实生命没有所谓的过去,也没有所谓的现在,也没有所谓的未来,都是当念、当念、当念。我们的执着区隔了过去,也区隔了未来。所以当我们的心慢慢地摄用归体的时候,我们的所有功能会慢慢显现、慢慢显现。慢慢显现就能够突破时空。
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同样一个见性,表现在整个十法界的众生的心中,因为迷悟的不同,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所以我们知道,见性不是一个物质,而是一个有明了性的心法才做得到。它是一个有情识、有明了性的东西。听到这个地方,佛陀会一层一层地开示。
寅二、约自他明差而无差
我们看下一段。前面是约着随缘的作用来开显见性的明了作用。我们看第二段,约自他明差而无差。这个“自”,就是阿难尊者的能见的见性;这个“他”,就是阿难尊者所见的种种的诸物。从自他当中说明见性是差而无差。什么叫作差呢?就是所见的万物是差别的,因为所见的物质是千差万别。但是能见的见性是没有差别的,是同一个见性。这个地方发现不变的体性,前面是发现随缘的作用。
好,我们再来看第一段。
【图二】
阿难!且吾与汝,观四天王所住宫殿,中间遍览水陆空行,虽有昏明种种形像,无非前尘分别留碍。
我们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产生能所,这个地方先讲这个所——所见这一部分。阿难!姑且以我佛陀跟你阿难尊者,我们两个现在共同地来观察四天王所住的宫殿。这个四天王的宫殿在哪里呢?就是一个小世界的须弥山那个半山腰的地方,叫作四天王的宫殿。阿难尊者因为佛陀的神通加持,能够看到四天王的宫殿。在“中间”——这个中间就是上到达须弥山的山腰,下至大地。这整个中间,你可以普遍地见到水陆空三种动物的活动:能看到水中的鱼虾、陆地的牛羊、空中的飞鸟。在整个大地跟四天王宫中间,你看到万物的整个活动状态,乃至于你可以在虚空当中看到有昏明的种种的体性相状,种种的差别。昏就是太阳照不到的地方,比如说被山、被树所遮盖的阴暗的地方。太阳照得到的地方,叫光明的地方。这以下种种的虚空的差别跟动物的差别,都是前尘,都是你所见的种种的尘境。这个“分别”就是差别,差别的体性。这个“留碍”就是它的物质的自体。这都是整个万物的差别的自体。换句话说,当我们依止见性产生见分去分别万物的时候,外在的物质世界是千差万别的,没有一个是跟其他完全相同的。这个地方先讲这个观念。
好,我们再看第二段。
汝应于此分别自他,今吾将汝择于见中,谁是我体,谁为物象。
佛陀这个时候就希望他从能见跟所见当中作一个简别,说你应该从这当中来分别自他。就是说,阿难尊者现在搞不清楚什么是我自己——什么是别人的东西、什么是自己的东西。他现在还不认为见性是他自己本来的东西,所以佛陀必须从自他当中加以分别。“自”,就是能见的见性,“他”就是所见的万物。就是说,你要从这个能见跟所见当中来分别,什么是你能见的、你自己的自体,什么是你外在的因缘的变化。你要分清楚,不能含糊笼统。
好,这以下佛陀就正式地从能见所见当中分别什么是阿难尊者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