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讲】(5/6)
,失望当中带有瞋心,生气了,就把这个老鹰放到悬崖边上,让它自由落体,把它放生了。结果他把他的老鹰抱到最高的悬崖,让它自己掉下来的时候(一个人生命遇到危险的时候,他的潜能会发挥出来),当这个老鹰掉到一半,它展起翅膀飞起来了。
其实老鹰的功能没有失掉,只是它一直认为自己做不到。我们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我们自我设限。你看受菩萨戒的时候最怕的是什么?其实如果你研究菩萨戒就会知道,菩萨戒最怕什么?——我做不到!画地自限,这个很严重。在菩萨道里面你不能说“我做不到”。你应该说“我会慢慢改”,不能说“我做不到”。虚空有尽,我愿无穷。
当我们的心开始被物质化以后,我们从一个广大的心性、具足无量德能的心性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我们流转太久,做众生太久,卑劣太久,所以我们看到佛陀就说:哇!佛陀跟我是不一样的——您是万德庄严,我是业障凡夫,我永远跟不上您。这是为什么呢?“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我们在行为上不能马上赶上佛陀,但是在认知上要先相信你自己有无量的可能性。你要告诉你自己,你现在的思想——当然理可顿悟,事要渐修,很多思想要慢慢调整的,但是你要先相信,你要相信这件事情:你现在的妄想不是你的本来面目。你先相信这件事情。你的妄想,是因为你的生命当中很多的经验给你很多的信息,错误的信息,慢慢地累积起来。包括今生,包括前生,你遇到很多人,他告诉你很多观念,告诉你很多邪知邪见,再加上你自己的虚妄分别,产生我法二执。但是你的本性永远没有失掉。就像是一个虚空当中,你放一个方形的器具,你暂时看到一个方形的虚空,但是这个器具拿掉,虚空还是恢复到原来的虚空。这个叫作明心见性。我们叫作“达妄本空,知真本有”。
为什么妄想是空?因为它是生灭的因缘产生的。我要告诉大家,真如本性不是假借因缘而生的,所以它不会假借因缘而灭,它是本来具足的。本来具足的东西是不可破坏的。诸位要知道,你没办法破坏它。你造五逆十恶,你还是没有办法破坏它的本性。所以这个地方问题在哪里呢?我们本来没有破坏,但是怎么变成有破坏?无坏而坏。因为我们迷,把自己物化了,我们自己给自己一个设限——我只能够怎么样。你看我们烦恼现前的时候,好像这件事我一定要做,因为这个表示自我。其实世间上没有一件事情是一定要做的,没有这件事情。所有的想法都可以改变的。原则问题就是我们迷己为物,把自己物化以后就失掉了我们清净的本性,从今以后为外在的物质、心中的物——我法二执所转,所以这个地方才出现了大小功能的差别。为什么阿罗汉有这种功能,菩萨有这么多的功能?这表示我们的我法二执都没有消除,被物化的关系。这一段的“一切众生”,古德注解,是包括了九法界的众生都在里面,当然这个地方有轻重的差别。
好,那应该怎么办呢?这以下有三个次第,修行有三个次第。我们看经文。
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那么在因地当中要怎么办呢?第一件事情,转物。你应该在心中产生一个微密的智慧观照。你不是做功课要观照,你起心动念都要经常观照“达妄本空,知真本有”,慢慢地舍妄归真,那么你就慢慢地能够恢复到我们的如来的本性,恢复到我们原来的本性。所以第一个就是“转物”。这个转物,就是说用理智来转情感,而不是转那个物质,是转心中的妄想。因为我们的妄想——你看佛陀喜欢把妄想称作物质,我们妄想是因为被物化了,你受了物质的影响,受六尘的影响。但是,我们现在用我空法空的智慧把过去物化的这个妄想转过来。这个地方是讲因地的观照。
这以下两段,是最后的果地功德。
身心圆明,不动道场。
前面是破妄,这个是显真,显这个真的体性。所以,我们就能够成就,这个身心世界就能够圆满光明,安住在一个寂静不动的道场。这个道场就是常寂光净土。所以佛陀在经典上说,我观一切的十方的国土无有寸土可得——禅宗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就是常寂光的道场。所以我们得到一个体性广大的自在,显真。
那么显真以后,它有什么作用呢?看它的妙用。
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当我们真性恢复以后,我们就能够达到事事无碍的法界。什么叫事事无碍?你看,在一个那么小的东西中(最小的东西就是一个毫端,一个眉毛的尖端的地方),能够含受一个这么广大的十方国土,“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因为我们能够产生微密的观照,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的功能才能够慢慢地扩大。
这里有一个地方值得我们思考。我们一念心迷己为物,我们从这个地方来出发好了。我们的心被物化以后会产生执着,执着的结果,我们会怎么样?会产生一个错误的概念,就是追求,越多越好。你看我们的生命体,我们喜欢得到,不喜欢失掉。但是当我们的心越贪越多的时
其实老鹰的功能没有失掉,只是它一直认为自己做不到。我们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我们自我设限。你看受菩萨戒的时候最怕的是什么?其实如果你研究菩萨戒就会知道,菩萨戒最怕什么?——我做不到!画地自限,这个很严重。在菩萨道里面你不能说“我做不到”。你应该说“我会慢慢改”,不能说“我做不到”。虚空有尽,我愿无穷。
当我们的心开始被物质化以后,我们从一个广大的心性、具足无量德能的心性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我们流转太久,做众生太久,卑劣太久,所以我们看到佛陀就说:哇!佛陀跟我是不一样的——您是万德庄严,我是业障凡夫,我永远跟不上您。这是为什么呢?“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我们在行为上不能马上赶上佛陀,但是在认知上要先相信你自己有无量的可能性。你要告诉你自己,你现在的思想——当然理可顿悟,事要渐修,很多思想要慢慢调整的,但是你要先相信,你要相信这件事情:你现在的妄想不是你的本来面目。你先相信这件事情。你的妄想,是因为你的生命当中很多的经验给你很多的信息,错误的信息,慢慢地累积起来。包括今生,包括前生,你遇到很多人,他告诉你很多观念,告诉你很多邪知邪见,再加上你自己的虚妄分别,产生我法二执。但是你的本性永远没有失掉。就像是一个虚空当中,你放一个方形的器具,你暂时看到一个方形的虚空,但是这个器具拿掉,虚空还是恢复到原来的虚空。这个叫作明心见性。我们叫作“达妄本空,知真本有”。
为什么妄想是空?因为它是生灭的因缘产生的。我要告诉大家,真如本性不是假借因缘而生的,所以它不会假借因缘而灭,它是本来具足的。本来具足的东西是不可破坏的。诸位要知道,你没办法破坏它。你造五逆十恶,你还是没有办法破坏它的本性。所以这个地方问题在哪里呢?我们本来没有破坏,但是怎么变成有破坏?无坏而坏。因为我们迷,把自己物化了,我们自己给自己一个设限——我只能够怎么样。你看我们烦恼现前的时候,好像这件事我一定要做,因为这个表示自我。其实世间上没有一件事情是一定要做的,没有这件事情。所有的想法都可以改变的。原则问题就是我们迷己为物,把自己物化以后就失掉了我们清净的本性,从今以后为外在的物质、心中的物——我法二执所转,所以这个地方才出现了大小功能的差别。为什么阿罗汉有这种功能,菩萨有这么多的功能?这表示我们的我法二执都没有消除,被物化的关系。这一段的“一切众生”,古德注解,是包括了九法界的众生都在里面,当然这个地方有轻重的差别。
好,那应该怎么办呢?这以下有三个次第,修行有三个次第。我们看经文。
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那么在因地当中要怎么办呢?第一件事情,转物。你应该在心中产生一个微密的智慧观照。你不是做功课要观照,你起心动念都要经常观照“达妄本空,知真本有”,慢慢地舍妄归真,那么你就慢慢地能够恢复到我们的如来的本性,恢复到我们原来的本性。所以第一个就是“转物”。这个转物,就是说用理智来转情感,而不是转那个物质,是转心中的妄想。因为我们的妄想——你看佛陀喜欢把妄想称作物质,我们妄想是因为被物化了,你受了物质的影响,受六尘的影响。但是,我们现在用我空法空的智慧把过去物化的这个妄想转过来。这个地方是讲因地的观照。
这以下两段,是最后的果地功德。
身心圆明,不动道场。
前面是破妄,这个是显真,显这个真的体性。所以,我们就能够成就,这个身心世界就能够圆满光明,安住在一个寂静不动的道场。这个道场就是常寂光净土。所以佛陀在经典上说,我观一切的十方的国土无有寸土可得——禅宗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就是常寂光的道场。所以我们得到一个体性广大的自在,显真。
那么显真以后,它有什么作用呢?看它的妙用。
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当我们真性恢复以后,我们就能够达到事事无碍的法界。什么叫事事无碍?你看,在一个那么小的东西中(最小的东西就是一个毫端,一个眉毛的尖端的地方),能够含受一个这么广大的十方国土,“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因为我们能够产生微密的观照,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的功能才能够慢慢地扩大。
这里有一个地方值得我们思考。我们一念心迷己为物,我们从这个地方来出发好了。我们的心被物化以后会产生执着,执着的结果,我们会怎么样?会产生一个错误的概念,就是追求,越多越好。你看我们的生命体,我们喜欢得到,不喜欢失掉。但是当我们的心越贪越多的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