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讲】(6/6)
候,我们的功能就慢慢地丧失掉。其实,我们的观念如果不能改变,我们很难解脱的。我们喜欢得。你看,财物越多越好,东西越多越好,结果我们反而失去更多。你看圣人修学是舍。他越舍,越放下,他拥有越多功德,功能越多,“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从前面的譬喻你可以知道。你看,一个虚空放一个器具,虚空就产生了区隔;你把这个器具舍掉,就变成一个虚空了。
忏公师父对修行提出一个概念,他说,我们修行有一个很重要的、基础的入道法门。这个入道法门是什么?就是学吃亏。我们喜欢占便宜,因为我们希望能够劳力越少,收获越大。结果,这种思考模式使自己的我法二执更加的坚固、更加的物化。其实我们应该学吃亏的。学吃亏以后你才能够转变那种已经物化的东西,把它全部都慢慢地消化掉,恢复你的清净本性。但这个不容易做到。不过在概念上你先承认这个观念是对的。这个是趋向解脱的。
我看广钦老和尚的开示。他说有一个居士去承天寺挂单,想要出家。这个居士很用功,做什么事都很认真。有一天他跟大众去出坡,回来以后大家把工具一丢就去吃饭,他也想要去吃饭。执事法师说,诶,你先不要吃,把这工具拿去洗一洗,放到库房再去吃饭。他觉得他吃亏了,大家一起做事,回来以后我要去洗!他一气之下,就想要走了。老和尚把他叫到寮房里面来,对他说,你一走下去,你整个修道的因缘全部都失掉了,变成障道。你要从这个地方去学吃亏才对,忍人所不能忍。哦,他念头一转过来,他很高兴地去洗一洗,再去吃饭。后来那个居士自己讲,从那天以后,他整个心胸变得非常开阔。就那个因缘转过来以后,遇境逢缘,他觉得烦恼轻薄很多,不会像以前动不动就起烦恼。
这个问题就是说,我们刚刚前面讲过,念头要转是不容易,但是如果你不转你就跟解脱道无缘,你变成修福报。你诵经三千部,然后把它产生一个功德想,这个叫作修福报。所以我们今天要把这个已经物化的我法二执转变过来,你要开始学吃亏。这是第一步。因为你要舍,你才能够产生更大的作用、更大的功德。所以这个地方“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忏公师父对修行提出一个概念,他说,我们修行有一个很重要的、基础的入道法门。这个入道法门是什么?就是学吃亏。我们喜欢占便宜,因为我们希望能够劳力越少,收获越大。结果,这种思考模式使自己的我法二执更加的坚固、更加的物化。其实我们应该学吃亏的。学吃亏以后你才能够转变那种已经物化的东西,把它全部都慢慢地消化掉,恢复你的清净本性。但这个不容易做到。不过在概念上你先承认这个观念是对的。这个是趋向解脱的。
我看广钦老和尚的开示。他说有一个居士去承天寺挂单,想要出家。这个居士很用功,做什么事都很认真。有一天他跟大众去出坡,回来以后大家把工具一丢就去吃饭,他也想要去吃饭。执事法师说,诶,你先不要吃,把这工具拿去洗一洗,放到库房再去吃饭。他觉得他吃亏了,大家一起做事,回来以后我要去洗!他一气之下,就想要走了。老和尚把他叫到寮房里面来,对他说,你一走下去,你整个修道的因缘全部都失掉了,变成障道。你要从这个地方去学吃亏才对,忍人所不能忍。哦,他念头一转过来,他很高兴地去洗一洗,再去吃饭。后来那个居士自己讲,从那天以后,他整个心胸变得非常开阔。就那个因缘转过来以后,遇境逢缘,他觉得烦恼轻薄很多,不会像以前动不动就起烦恼。
这个问题就是说,我们刚刚前面讲过,念头要转是不容易,但是如果你不转你就跟解脱道无缘,你变成修福报。你诵经三千部,然后把它产生一个功德想,这个叫作修福报。所以我们今天要把这个已经物化的我法二执转变过来,你要开始学吃亏。这是第一步。因为你要舍,你才能够产生更大的作用、更大的功德。所以这个地方“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