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讲】(4/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行阴这个流动性,它的本质就是真如本性。没有真如本性,就没有这个流动性。它只是一念的妄动才有,你觉悟了以后就没有。是这个意思。

    子五、明识阴即藏性

    【图三】

    看第五段,“明识阴即藏性”。

    前面的行阴是一个造作迁流,这个识阴就是明了、分别,主要是第八识。第八识的本质也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我们看经文。

    阿难!譬如有人,取频伽瓶,塞其两孔,满中擎空,千里远行,用饷他国,识阴当知亦复如是。

    这个地方“举喻合法”。比如说,世间上有一个人,他取了一个频伽瓶(这个频伽就是迦陵频伽。它是一种妙音之鸟,它的名字翻成中文叫妙音。因为它形色非常的美丽、音声非常的悦耳,所以古代的人就把它身体部分的造形做成花瓶。因为它一个身体两个头,形状很美妙,所以就取它的造形做花瓶,叫频伽瓶)。那么这个人拿着频伽瓶干什么呢?“塞其两孔” 。因为这个瓶子两边两个头,有两个嘴巴,就用东西把它塞住,让里面的虚空跟外面的虚空产生隔绝。塞住两孔以后,他就拿着这个频伽瓶,里面满满的虚空,就干什么呢?“千里远行”,到一个很远很远、千里以外的地方去。然后“用饷他国”,到其他的国家来享用,来受用这里面的虚空。“识阴当知,亦复如是。”

    我们解释一下,这个譬喻可能不容易了解。这个地方以频伽瓶来表示第八识。频伽瓶的形状就表示我们所变现的这个果报体。有些人频伽瓶很庄严,有些人频伽瓶很丑陋。频伽瓶的表相,就是我们的身心果报。这频伽瓶里面的虚空就表示我们的如来藏性,它是一种我空、法空的即空、即假、即中的真如理。但是平常这个频伽瓶里面的真如理是不能显现的,因为他把它塞住了。这个“塞其两孔”,就表示我们的我执跟法执。所以我们内在的这个果报体的真如本性不能显现出来,因为这个孔被塞住了,被我执、法执塞住了,使令内在的虚空跟外在广大的虚空产生了阻碍,是这个意思。所以,这个阿赖耶识表现出来的表相是频伽瓶,但是这个频伽瓶里面是虚空的,只是说这个虚空被塞住了。这比喻藏识的相貌“亦复如是”。这是“总标”。

    我们看第二段。

    阿难!如是虚空,非彼方来,非此方入。

    那么佛陀问阿难尊者说,这个频伽瓶的虚空(这个虚空不是空气,空气是有来来去去,我们不讲空气),假设是真空的,真空的一个虚空,那么频伽瓶里面的真空到底从哪里来呢?你把甲方的虚空带到了乙方,它是从彼方来,从甲方来的?因为你从甲方带过来的嘛。或者是从此方出现的?佛陀提出这个问题。

    好,我们再看第二段。

    如是阿难!若彼方来,则本瓶中既贮空去,于本瓶地应少虚空。

    你说这个人拿着频伽瓶,带着一片的虚空从彼方来,从甲方带到乙方,所以这个虚空是从甲方来。那这个就有问题了:假设它是从彼方来,“在本瓶中” 它贮存虚空而来,你从甲方带着虚空到这个地方来,那么甲方应该少了一块虚空才对啊,因为虚空被你带过来了。你从美国带一个虚空到台湾来,那美国应该少一个虚空才对。事实上虚空不会减少,所以你说从那边带过来,不对。

    若此方入,开孔倒瓶,应见空出。

    你说你从甲方带了虚空到乙方来,这个虚空是在此方出现的,那么你把这个虚空倒出来的时候,这个地方就应多出一块虚空。虚空当然不可能多出一块,这也不合道理。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此方”、“彼方”,古德解释说,彼方的虚空表示我们前世的五阴,此方是讲今世的五阴,说是你前世的五阴带到了今世。说,你今生的生命是哪里来?我们不要讲太远,不要说从如来藏妙真如性而来,这个太远了。其实你今生是你前生创造出来的。你前生有很多很多的想法,所以前生的你创造今生的你。你来生是怎么来?是你今生创造的。我们的果报体是这样来的。为什么我们很多人很难相信因果?因为它隔代受报。

    我讲实在话,你今生的受用跟今生的造作关系不大。除非你年纪大概到五、六十岁,你今生所造的业会出现一点点。但是真实的果报,你今生造的业大概都来生才会出现。你看果报叫异熟嘛,你造的业不是马上转成果报。唯识学说要成熟,要有一段成熟的时间。你说我现在播种,马上要吃水果。不可能。你现在吃的水果是什么?是你去年播种的。你现在播种的水果,是明年吃得到的嘛。如果说我今生那么护持三宝、那么用功,身体还那么多业障。这不能怪你今生,怪你前生。要怪,怪前生的你。前生的你创造今生的你,你今生的果报是跟前生的你有关,来生的你跟今生的你有关系。

    所以,频伽瓶是这样,从那个地方带到这里,带到这里、带到哪里。“彼方”,指的是前世的五阴,“此方”指的是今世的五阴。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说,这个瓶子有前世、来世的差别,但是瓶子里面的虚空是没有差别的,那里面的道——那个如来藏妙真如性是没有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