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讲】(6/6)
很舒服的,他总是觉得别人在赞叹他;如果你经常毁谤别人,你试试看,你的耳根跟声音碰撞的时候,产生的耳识都是很刺耳的,老是觉得别人在挑你毛病。这个你自己很容易感觉出来。
所以,我们菩萨为什么叫借境修心呢?从外境的因缘你就知道,你大概造什么业造得比较重,大概很清楚了。所以这个即假是很有道理的。根跟尘碰撞,产生一个识,我们菩萨是从这个识当中来产生反省跟检讨;凡夫是看到这个识就随识而转,那就完了,就跟着虚妄而走,那就是惑业苦。菩萨观察即空即假即中的时候,他是不迷不取不动。哦,为什么我听到别人讲话,都好像有人在毁谤我?那一定我有这个业,才会怎么样?循业发现!菩萨从这个地方开始忏悔。他是借假修真,从这个假名假相假用当中去观察过去的业哪一个方面比较重。但是,它既然是即空,它是可以改变的。
这段意思就是说,当我们的耳根去碰撞声尘,创造一个现前的耳识,这个耳识,我们应该怎么去观察它最正确。就是即空即假即中最正确,它当体即空、当体即假、当体即中。而这个时候,你这样子观察,你就安住在首楞严王三昧,你就正确地走上成佛之道,不偏空、不着有,一方面能够无住,又能够生心;生心无住,做你该做的事,借假修真。
所以,这个都是在修观,这个地方的经文都在修观。
所以,我们菩萨为什么叫借境修心呢?从外境的因缘你就知道,你大概造什么业造得比较重,大概很清楚了。所以这个即假是很有道理的。根跟尘碰撞,产生一个识,我们菩萨是从这个识当中来产生反省跟检讨;凡夫是看到这个识就随识而转,那就完了,就跟着虚妄而走,那就是惑业苦。菩萨观察即空即假即中的时候,他是不迷不取不动。哦,为什么我听到别人讲话,都好像有人在毁谤我?那一定我有这个业,才会怎么样?循业发现!菩萨从这个地方开始忏悔。他是借假修真,从这个假名假相假用当中去观察过去的业哪一个方面比较重。但是,它既然是即空,它是可以改变的。
这段意思就是说,当我们的耳根去碰撞声尘,创造一个现前的耳识,这个耳识,我们应该怎么去观察它最正确。就是即空即假即中最正确,它当体即空、当体即假、当体即中。而这个时候,你这样子观察,你就安住在首楞严王三昧,你就正确地走上成佛之道,不偏空、不着有,一方面能够无住,又能够生心;生心无住,做你该做的事,借假修真。
所以,这个都是在修观,这个地方的经文都在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