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讲】(6/6)
所以说,一定要怎么样呢?它没有真实的体性,所以你的修行才能够改变。
我跟你讲实在话,你今生的想法跟前生的想法是完全不一样。你看你前生是一个做生意的,做生意的人的价值观跟你出家以后思想是完全不同。你来生如果没有到极乐世界,你变成一个天王,你的想法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常常说,换一个位置,就产生不同的想法。这个是事实。为什么?因为它没有实体。它没有实体,所以它随因缘变化。所以这个地方是说明无生,破除我们对相的执着。它只是一个“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的暂时的相状而已。当然,这个相状我们也不应该排斥,我们要假借这个六识来思惟极乐世界的功德,来产生我们往生的愿望,借假修真。
我们今天先讲到这个地方。三卷过以后,整个《楞严经》的基础就讲完了,后面的半卷“广破余疑”其实从这个观念发挥出来。
我希望大家把这个“相妄性真”的观念好好体会一下。你说你持楞严咒、持大悲咒有功德,大悲咒的功德从哪里来?你说功德从大悲咒来。不对!大悲咒能够创造功德,那就不用你去持了,你放个录音带就好了。你说从你的心中而来,那你干嘛持大悲咒?你自己心可以发挥功德。答案是,大悲咒的功德是清净本然,是周遍法界。你因为持它的关系,把它的功德显现出来。一处持咒,显现一处的功德;十方持咒,显现十方的功德。这个就是所谓的相妄性真。
我跟你讲实在话,你今生的想法跟前生的想法是完全不一样。你看你前生是一个做生意的,做生意的人的价值观跟你出家以后思想是完全不同。你来生如果没有到极乐世界,你变成一个天王,你的想法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常常说,换一个位置,就产生不同的想法。这个是事实。为什么?因为它没有实体。它没有实体,所以它随因缘变化。所以这个地方是说明无生,破除我们对相的执着。它只是一个“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的暂时的相状而已。当然,这个相状我们也不应该排斥,我们要假借这个六识来思惟极乐世界的功德,来产生我们往生的愿望,借假修真。
我们今天先讲到这个地方。三卷过以后,整个《楞严经》的基础就讲完了,后面的半卷“广破余疑”其实从这个观念发挥出来。
我希望大家把这个“相妄性真”的观念好好体会一下。你说你持楞严咒、持大悲咒有功德,大悲咒的功德从哪里来?你说功德从大悲咒来。不对!大悲咒能够创造功德,那就不用你去持了,你放个录音带就好了。你说从你的心中而来,那你干嘛持大悲咒?你自己心可以发挥功德。答案是,大悲咒的功德是清净本然,是周遍法界。你因为持它的关系,把它的功德显现出来。一处持咒,显现一处的功德;十方持咒,显现十方的功德。这个就是所谓的相妄性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