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讲】(4/6)
是小乘的偏空涅盘。道和灭就是一个出世间的因果。
所以,他从四圣谛当中而觉悟了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以这样的四圣谛的因而成就四圣谛的功德,叫作“智”跟“得”。这个“智”就是生空智,这个“得”就是偏空涅盘。
小乘声闻人透过这样的四谛的观照,已经远离了三界的痛苦,而安住在一种四谛的法,跟一个我空智,跟偏空涅盘,而不能够前进。所以佛陀就告诉他说,你要观察,你的这一念心性其实是没有苦集灭道的,这个都是缘生缘灭的一个假相而已,是帮助你超越三界的假相。你对这个假相执着,那你就停留在这个地方,没办法前进。所以佛陀就加一个“非”字。
我们看权教菩萨,佛陀对权教菩萨的开示。
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蜜多。
非檀那,檀那就是布施;尸罗就是持戒;毗梨耶就是忍辱;羼提是精进;禅那是禅定;非般剌若,般剌若就是般若,智慧。佛陀以六波罗蜜的法门来引导权教菩萨:这个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依此而修而成就福德资粮;依我空法空的智慧而成就智慧的资粮。所谓“福德为安乐之本,智慧是解脱之门”,从六度当中而成就安乐、成就解脱。波罗蜜多就是“到彼岸”。这到彼岸是什么意思?佛陀说生死是此岸,涅盘是彼岸,而到达大乘的究竟的涅盘彼岸。以六度为因,以到彼岸为果。权教菩萨如果对这个相产生执着,就永远停留在这个菩萨的阶位,所以佛陀要他们前进,就讲一个“非”字。
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这个“非”的意思就是说,只有破它的相,不能破它的法。海公一再强调这个:只破其相,不破其法,否则就偏空了。我们破那个相的执取,但是你该怎么做你还怎么做。
看圆教菩萨。看佛陀对圆教菩萨,是怎么个引导他们。
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非大涅盘、非常、非乐、非我、非净。
圆教菩萨心中也是有所执取。他执取什么呢?怛闼阿竭就是如来,阿罗诃就是应供,三耶三菩就是正遍知。这是佛陀的三种功德,三种通号。也不是大般涅盘,大般涅盘就是不生不灭,就是无余依的无余的究竟涅盘。常乐我净就是涅盘四德。对圆教菩萨,佛陀也告诉他们说,你不能够执着在涅盘,不能执着在常乐我净的执取。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破相而不破法。我们刚开始,其实大乘佛法对相是很矛盾的,因为你要假借相,没有假借相你就没办法修行。你刚开始不借相怎么修行?你说我拜佛,你说我面对虚空拜佛,那你有什么功德?你一定要有一个佛像,你才有功德嘛。那个佛像是不是也是一个“相”啊?如果说,欸,我内心就有功德。那你不去拜,你的功德又显现不出来。你要假借这个相去拜它,你才会产生那个功德之法嘛。
我们在过程当中要假借这个相,但是你拜久了以后又对这个相产生执着,又产生障碍,问题在这个地方。所以,我们菩萨对相,是又需要它,但是又怕它。因为不假借相你没办法修行,但是你对它执着以后,你又产生障碍。产生什么障碍呢?产生一个自我设限。
我过去讲一个马戏团狮子的故事。你看那个马戏团起火以后,很多动物就往外跑,那管理员赶快过去。那些过去比较凶猛的动物都关起来,这时候赶快把笼子打开来,很多动物就从笼子跑出来。但是有些动物跑不出来,不是它体力不够,是它内心有障碍。因为他发觉,只要被关过一段时间以后,关得越久的动物越跑不出来。因为它刚开始想跑嘛,它跑久了以后,它说不可能嘛,我跑不出去了,我一辈子活动范围就这样子。它是从旷野中被抓回来,它当然不甘于这样的一个铁笼子的相状。但是它今天这样子走,明天这样子走,走了十年以后,它心中产生一个相状:原来我的生命就是这样子的范围,跑不出去了!所以,这个马戏团的管理员把这个门打开以后,它心中的执着没办法打开,它走不出去了,火烧它也走不出去了,就被烧死了。只要这个动物被关过一段时间,三年五年以上的动物,没有一只跑得出来。自我设限!
诸位要想想看一个问题,我们思惟一个问题:我们在受戒的时候为什么发愿?说,我从今开始,过去的我死掉了,现在的我又产生了,法王座下添新生!比如说,今天有些人受了沙弥戒。你说你受了沙弥戒,其实你才刚受沙弥戒,你有什么功德?诸位!他所有的戒今天才刚开始受,还没有开始持嘛,但是他跟居士不一样了,他心中有一个愿望,他已经正式把他过去的“我”完全破坏,无眼耳鼻舌身意,他把他过去否定了:我从今开始,誓断一切恶,无恶不断;誓修一切善,无善不修;誓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化。他对自己又捏造一个更清楚的假相出来。你说,你都还没开始做!但是他已经有这个假相了,他已经开始往那个方向在走了,好过你还活在原地,你还跳脱不出来。所以我们不要忽略我们心中的发愿,因为借假修真嘛。
你今天的生命要改变,我讲实在话,一个人要改变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你
所以,他从四圣谛当中而觉悟了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以这样的四圣谛的因而成就四圣谛的功德,叫作“智”跟“得”。这个“智”就是生空智,这个“得”就是偏空涅盘。
小乘声闻人透过这样的四谛的观照,已经远离了三界的痛苦,而安住在一种四谛的法,跟一个我空智,跟偏空涅盘,而不能够前进。所以佛陀就告诉他说,你要观察,你的这一念心性其实是没有苦集灭道的,这个都是缘生缘灭的一个假相而已,是帮助你超越三界的假相。你对这个假相执着,那你就停留在这个地方,没办法前进。所以佛陀就加一个“非”字。
我们看权教菩萨,佛陀对权教菩萨的开示。
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蜜多。
非檀那,檀那就是布施;尸罗就是持戒;毗梨耶就是忍辱;羼提是精进;禅那是禅定;非般剌若,般剌若就是般若,智慧。佛陀以六波罗蜜的法门来引导权教菩萨:这个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依此而修而成就福德资粮;依我空法空的智慧而成就智慧的资粮。所谓“福德为安乐之本,智慧是解脱之门”,从六度当中而成就安乐、成就解脱。波罗蜜多就是“到彼岸”。这到彼岸是什么意思?佛陀说生死是此岸,涅盘是彼岸,而到达大乘的究竟的涅盘彼岸。以六度为因,以到彼岸为果。权教菩萨如果对这个相产生执着,就永远停留在这个菩萨的阶位,所以佛陀要他们前进,就讲一个“非”字。
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这个“非”的意思就是说,只有破它的相,不能破它的法。海公一再强调这个:只破其相,不破其法,否则就偏空了。我们破那个相的执取,但是你该怎么做你还怎么做。
看圆教菩萨。看佛陀对圆教菩萨,是怎么个引导他们。
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非大涅盘、非常、非乐、非我、非净。
圆教菩萨心中也是有所执取。他执取什么呢?怛闼阿竭就是如来,阿罗诃就是应供,三耶三菩就是正遍知。这是佛陀的三种功德,三种通号。也不是大般涅盘,大般涅盘就是不生不灭,就是无余依的无余的究竟涅盘。常乐我净就是涅盘四德。对圆教菩萨,佛陀也告诉他们说,你不能够执着在涅盘,不能执着在常乐我净的执取。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破相而不破法。我们刚开始,其实大乘佛法对相是很矛盾的,因为你要假借相,没有假借相你就没办法修行。你刚开始不借相怎么修行?你说我拜佛,你说我面对虚空拜佛,那你有什么功德?你一定要有一个佛像,你才有功德嘛。那个佛像是不是也是一个“相”啊?如果说,欸,我内心就有功德。那你不去拜,你的功德又显现不出来。你要假借这个相去拜它,你才会产生那个功德之法嘛。
我们在过程当中要假借这个相,但是你拜久了以后又对这个相产生执着,又产生障碍,问题在这个地方。所以,我们菩萨对相,是又需要它,但是又怕它。因为不假借相你没办法修行,但是你对它执着以后,你又产生障碍。产生什么障碍呢?产生一个自我设限。
我过去讲一个马戏团狮子的故事。你看那个马戏团起火以后,很多动物就往外跑,那管理员赶快过去。那些过去比较凶猛的动物都关起来,这时候赶快把笼子打开来,很多动物就从笼子跑出来。但是有些动物跑不出来,不是它体力不够,是它内心有障碍。因为他发觉,只要被关过一段时间以后,关得越久的动物越跑不出来。因为它刚开始想跑嘛,它跑久了以后,它说不可能嘛,我跑不出去了,我一辈子活动范围就这样子。它是从旷野中被抓回来,它当然不甘于这样的一个铁笼子的相状。但是它今天这样子走,明天这样子走,走了十年以后,它心中产生一个相状:原来我的生命就是这样子的范围,跑不出去了!所以,这个马戏团的管理员把这个门打开以后,它心中的执着没办法打开,它走不出去了,火烧它也走不出去了,就被烧死了。只要这个动物被关过一段时间,三年五年以上的动物,没有一只跑得出来。自我设限!
诸位要想想看一个问题,我们思惟一个问题:我们在受戒的时候为什么发愿?说,我从今开始,过去的我死掉了,现在的我又产生了,法王座下添新生!比如说,今天有些人受了沙弥戒。你说你受了沙弥戒,其实你才刚受沙弥戒,你有什么功德?诸位!他所有的戒今天才刚开始受,还没有开始持嘛,但是他跟居士不一样了,他心中有一个愿望,他已经正式把他过去的“我”完全破坏,无眼耳鼻舌身意,他把他过去否定了:我从今开始,誓断一切恶,无恶不断;誓修一切善,无善不修;誓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化。他对自己又捏造一个更清楚的假相出来。你说,你都还没开始做!但是他已经有这个假相了,他已经开始往那个方向在走了,好过你还活在原地,你还跳脱不出来。所以我们不要忽略我们心中的发愿,因为借假修真嘛。
你今天的生命要改变,我讲实在话,一个人要改变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