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讲】(5/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种生灭的相状,而要入于我空法空相应的真如法性之流。

    那么入于法性之流有什么好处呢?“亡所”。这个地方是说明它所对治的烦恼。亡的意思就是破除,破除这个“所”。这个“所”就是耳根当中那种五阴所引生的六种的结根。六种结根我们前面说过了,六根当中每一个根都有六结,动、静、根、觉、空、灭,这个后面会说。就是当我们在注意耳根的闻的时候,慢慢地念念地回光返照,慢慢地进入到真如法性,慢慢地脱离了耳根当中的动静根觉空灭,六种结的障碍慢慢一一地破除。这一段等于是拢总地说明整个耳根修学的相貌。

    蕅益大师在解释这一段的时候,他最后讲出一个观念说,这句话最重要在“入”这个字,这个字是整个修学的核心。正如禅宗所谓的念佛是谁,就是一种回光返照的力量。

    那么这个“入”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蕅益大师有解释。他说,什么叫作入呢?入,就是我们听到声音的时候,“但闻而已”,就是听到而已。听到而已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我们讲六根攀缘六尘产生六识,那“但闻而已”就是说,你就停留在“闻”这个地方就好,不要动。你向外不要攀缘所缘的声尘,向内不要去攀缘能分别的耳识。向外不攀缘尘境,向内不攀缘分别的这个识,就停留在这个闻,就是但闻而已,这叫作“入”。向外脱离六尘,向内脱离六识,那这个根就自然慢慢地升华到一念心性,这个就是“但闻而已”。

    这个“入”字,其实开出来有五种的次第。后面的破除五阴,功夫就是在这个“入”字,只是约着浅深安立了五种次第,整个关键就在这个“入”。

    子二、别明破阴 分五:丑一、圆破色阴超劫浊;丑二、圆破受阴超见浊;丑三、圆破想阴超烦恼浊;丑四、圆破行阴超众生浊;丑五、圆破识阴超命浊这个地方各别地说明破除五阴的相貌,有五段:一,圆破色阴超劫浊;二,圆破受阴超见浊;三,圆破想阴超烦恼浊;四,圆破行阴超众生浊;五,圆破识阴超命浊。

    丑一、圆破色阴超劫浊

    这是第一段。这个色阴前面说过了,就是我们的这个质碍,有质碍的部分就是色阴。破色阴超越劫浊。

    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这个“所入”,就是当我们的耳根面对声尘的时候产生的一种执取,对声尘的执取就是“所入”,就是我们所对治的烦恼。慢慢地那种念念回光返照、正念真如的功夫生起的时候,就把耳根攀缘声尘的这个执取慢慢地“既寂”。这个“寂”就是慢慢让它寂灭下来,把它消灭掉,叫寂。所入既寂。

    那么这个时候有什么功德呢?

    “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这个时候他所破坏的这两种结,一个动结,一个静结,我们说明一下。我们刚开始,第一个结,最粗的,就是动。有声音的叫动,没有声音的叫静。我们一开始会去攀缘动态的声音,慢慢地你开始回光返照,注意那个闻的功能,能闻是谁?安住在这个闻就好。这个时候,动态的声音对你已经不能产生干扰了,我们可以说你脱离了动结。但是,动结一脱离以后,静结马上现前,因为这六个结是一个消失,另外一个马上现前。这个时候静结现前,就是那个没有声音的相状现前。

    当然,这个“动静二相”是同时存在。其实你看,我们现在可以听到两种声音,一个是有声音,一个是没有声音。没有声音也是一种声音,只是平常我们感觉不出来,但是这个有声音的相状被你脱离了以后,那个无声的相状就现前,我们还是对它产生执着。这个时候再脱离,这个“入”的功夫再回光返照,把那个对“没有声音的声尘”的执着也消灭掉。

    是怎么消灭的呢?

    这下面四个字很重要:“了然不生”。你一方面清清楚楚地了解它的存在,一方面观察它是缘起性空、本自无生。我想我们修大乘法,我前面说过很多次了,大乘佛法的空观是即空即假即中,是从假入空,是在一种不破坏假相的角度修空观,这叫了然。“了然”就是说,你不一定要把这个声音拿掉,你就在有声音的当下就能够观察,它是因缘生,缘起无自性的。它生它的,你那个明了的心本自无生,所以了然不生——了了分明,但是当下就是无生。

    这个地方就说明,他当时的一种观照的智慧是这样子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