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三次试探(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知不觉。

    两人行至乌衣巷。

    看着巷口石壁上那首: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江涞转身问了一句。

    “陈总,您能说一说这里为什么叫乌衣巷嘛?”

    陈沫挠了挠头,感觉这江涞就跟一个问题宝宝一样到哪问哪,却也是说道。

    “关于乌衣巷的来历大概有三种说法。

    第一个是三国时孙权曾在此设立军营,为禁军驻地。

    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由此得名‘乌衣营’,后改称‘乌衣巷’。

    第二个是东晋时,乌衣巷成为高门士族的聚居区。

    王、谢两大家族子弟都喜欢穿乌衣以彰显身份尊贵。

    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因此得名‘乌衣巷’。

    第三种只是《六朝事迹编类》的传说,没啥根据不提也罢。”

    “……”

    见到仍未难倒陈沫,江涞继续往前走。

    行至王导、谢安纪念馆,又提起疑问。

    陈沫实在是不想说一些乱七八糟的话题。

    当前,赶紧让江涞这问题宝宝吃了饭后自己脱身才是重中之重。

    于是,说道。

    “江总,您来这里是吃饭,还是游玩?”

    江涞如何听不出陈沫话里的意思,便也跟着说道。

    “不是说好了又逛又吃嘛。”

    陈沫强忍着性子,好言说了一句。

    “逛是逛了,可没见您吃一口东西啊。”

    或许是江涞也知道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想了想说道。

    “这样,陈总。

    您要是把这段历史和典故说清楚了,我就赶紧吃饭,如何?”

    陈沫听后恨不得上前给她江涞两脚。

    可终究是答应过的事情,为了能让这家伙早点吃饭早点脱身,只好说道。

    “江总也要说话算话啊。”

    “肯定说话算话。”

    陈沫摇了摇头,便开始娓娓道来。

    从王、谢两家由来,到历史上着名的淝水之战。

    就连三次衣冠南渡都说给江涞听了。

    期间还随意讲了一些有意思的野史典故。

    讲述时的言语风趣幽默,生动形象。

    而江涞,不知不觉是越听越上瘾,越听越上劲。

    问题也是一个接着一个。

    陈沫始终耐着性子,都一一作答。

    直至说到口干舌燥,嗓子冒烟,才愤然抵抗了一句。

    “江总,差不多得了哈。”

    正在兴头的江涞一听,立刻小脸儿一耷拉,轻声道。

    “陈沫,你真不够意思,我正听到兴头。”

    说完这句话。

    不仅陈沫愣了一下。

    就连江涞自己也怔在了当场。

    由于太过专注与陈沫聊天,似乎已然忘记此行的目的。

    而在听到陈沫不想说了,不觉有些小着急和小情绪。

    情急之下。

    不仅叫了陈沫的名字,就连语气都有些小女儿态的娇嗔。

    此刻。

    发现失态的江涞急忙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正色说道。

    “陈总讲的真不错,今天我也算是不枉夫子庙之行。”

    陈沫一听,不觉暗笑:

    这特么才哪里到哪里,也就懒得过多和你说罢了。

    要是换了我家鱼宝儿在,上下五千年都能给她讲明白。

    心里虽是腹诽,口中却是不忘继续催促。

    “江总,咱吃饭么?

    你饿不饿暂且不清楚,我可是给您讲的饿饿的啦。”

    虽然意犹未尽,但江涞也知道适可而止的道理。

    “行,那就去买东西吃吧。”

    陈沫一听,立即喜上眉梢,满口答应着。

    “好嘞。”

    说罢。

    朝向四周搜寻吃食。

    江涞倒也是说话算话,行进的途中并没有再问些奇奇怪怪的话题。

    吃的东西也没少买,基本上全是江南着名的小吃,甚至还买了一瓶酒。

    唯一让陈沫感觉操蛋的是,这孩子依旧只买不造。

    都他妈黄昏已至了,除了偶尔喝口水,一个渣儿的东西都没吃。

    而且一边买一边将装食物的袋子扔给他来拿。

    陈沫则是一边心中暗骂,一边还惦记着去德基广场。

    不知不觉。

    已经行至文德桥头。

    江涞把刚买的小吃扔给陈沫,第一个跑了上去。

    陈沫叹了一口气,随之跟上。

    却在真正上桥的一刻,也被夕阳之下的江水春景、瓦瓯乌篷所吸引。

    随后,口中喃喃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