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不一样的赈灾(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新任长安城东抗灾主管蜀王李恪,紧急通告诸位百姓。

    自今年开春始,北方连续数个月未曾降雨,关中遭遇百年难遇之干旱,导致粮食歉收,无数人挨饿,背井离乡至长安。

    圣人与朝廷,不忍心万民遭难,誓死守卫百姓,只要干旱不退,吾等一日不会离开,与你们同在!

    但因此次受灾人数众多,人人皆有为自己奋斗之责任。

    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这场灾难就一定会安然度过!

    从今天起,吾蜀王李恪将接管长安东部的赈灾工作。

    长安以东将进入紧急状态,全力应对这次救灾,特此颁布九道禁令,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一、禁止哄抬价格,禁止囤积居奇!

    二、禁止散布谣言,误导他人!

    三、严禁打架斗殴者,严重者驱离长安!

    四、严禁偷盗欺诈,抢夺粮食!

    五、严禁浑水摸鱼,相互隐瞒!

    六、严禁擅离职守,严反唐律!

    七、严禁推三阻四,敷衍了事!

    八、严禁敲诈勒索、贿赂赌博!

    九、严禁不听命令,不战而逃!

    有违此九禁者,无论官民于国法严惩之外,一律驱逐长安,流放岭南!

    蜀王李恪、尚书左仆射房玄龄联署。

    这榜文一发,城墙下的众多难民的心,顿时也安稳了不少。

    毕竟看见朝廷重视他们的态度,也让难民们感受到了一些信心和关怀。

    如果朝廷对他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才让他们心中最没有底气,丧失信心,从而容易自暴自弃...

    但是光光只是画饼,李恪也知道不行。

    在没有得到了最低的保障之前,这些难民就是一个随时都会被引爆的炸药桶。

    好在,李恪也不是一点准备都没有,随着他的小手一挥。

    城东开阔的的广场上,再次增添了三十六口大锅。

    一车车白花花的粮食拉到了广场上,再一袋一袋的倒进了大锅中。

    不一会便升起了袅袅炊烟。

    看到那些粮食,众人心中的担忧和恐惧,终于得到了巨大的缓解。

    他们知道,只要有足够的粮食,他们就能够在这次的灾难中生存下去。

    不光是自己,还有家人。

    随着大锅里的粮食被慢慢煮熟,开始散发着诱人的烟火气。

    由于昨夜下雨,被淋了一夜雨的众人,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吃口热乎乎的食物。

    但是,就在他们焦急着排队等待粮食的时候,李恪再一次采取了行动。

    他朝着旁边的秦怀道点了点头。

    显然秦怀道也早就收到了李恪的指示,没有丝毫的犹豫。

    在郑重的一抱拳后,随即干脆利索的带领身后一支由千牛卫组成的特别行动队,迅速出列。

    朝着那些已经习惯了排队领粥的难民,小跑了过去。

    这些千牛卫,不仅身强体壮,并且还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是李恪这次赈灾中,所能调动的唯一军事力量。

    一般而言,像这样的军事力量,就是维护现场的秩序,防止出现混乱和暴动。

    然而,这一次,他们的任务并不止于此。

    李恪还赋予了他们另外两个重要的使命......

    一开始,那些难民也没有在意这些兵人,毕竟每天都有维护秩序的士兵。

    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

    因为这些穿着不一样的当兵的,在来到他们身边后,详细的端详起他们。

    并且,开始询问起他们的姓名和年纪,以及一些身体状况。

    这些难民不明所以,但是还是老实的说明了这些情况。

    在到说完之后,他们每个人手上都分到了一块竹子做的竹牌,上面写着他们的名字,外加一个时辰。

    而他们也由一开始的一支长长的队伍,分成了青年、老幼、病残三支稍显较短的队伍。

    其中一个识字的难民,拿着那个竹牌,大着胆子朝着旁边,正在努力书写竹牌的书记官说道。

    “草民,黎镇,敢问足下,不知道这竹牌是何意思?拿给我等何用?”

    这话一出,顿时也引起了其他的人注意。

    场面一时间也有些嘈杂起来。

    “肃静!不要乱动。”

    听到这人引起骚动,旁边维护秩序的禁军顿时紧张起来。

    就是正在询问其他人的千牛卫,也不禁瞪了那人一眼。

    还是那位书记官安耐住了那名千牛卫,对着那个叫黎镇的难民说道。

    “本来你们手里拿着的竹牌,等下会集体给你们解释,但既然你问了,我也就简短的说上两句。”

    “这个竹牌,往后一段时间你们要收好了,它便是你们吃饭领食物的凭证。”

    解释间,那名书记官,拿起一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